趙鵬程
摘要: 實施素質教育是公安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考試改革是推進公安院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考試內容方面,要實現由注重書本知識考核向實戰能力考核的轉變;在考試方式上,要實現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切實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公安院校素質教育考試改革
一、公安院校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是指在先天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和體驗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品質和素養,它是個體在完成一定的活動與任務時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和基本特點,是行為的基礎與根本因素。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清楚受教育者應具備哪些綜合素質。對于公安高等教育而言,素質教育就是以培養政治可靠、業務精良的高素質公安人才為核心,以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生身心健康成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公安院校是培養人民警察的搖籃,人民警察作為一種特殊職業,肩負著保衛國家和人民財產安全的重要職責。在公安部“向教育要素質,向素質要警力、戰斗力”的總體思想的指導下,對公安院校素質教育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公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應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公安院校推進素質教育不僅是我國公安教育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社會發展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需要,還是培養高素質公安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素質教育實施中考試改革的思路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考試作為一種檢測手段,公開、公平、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權威性。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閉卷考試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考試方式存在諸多弊端。尤其是公安高等教育所包含的各門課程都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單一的考試方式無法反映出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早在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第一次教學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要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他還指出:“考試改革是涉及我們整個人才培養很當急的問題。”因此,考試改革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一)樹立科學的考試觀念
公安高等教育活動中,教師通常根據教學大綱和授課內容擬定試題,學生在考試前通常寄希望于教師劃定考試范圍和重點,根據課堂筆記,考前突擊,死記硬背。不少學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應用能力的提高與培養,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無法取得實效。為了確保素質教育在公安高等教育活動中的全面實施,不僅要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還要改革考試方式,確立“以育人為本”的考試觀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培養。考試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是教與學效果的階段性總結,學生通過考試能強化公安實戰能力;教師通過考試能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改進和完善教學工作。
(二)科學設計考試內容
在考試內容的設計上,不能完全局限于書本知識和教師授課內容,還要涵蓋學生課堂教學以外的其他多種學習活動和實踐訓練活動,使學生通過考試,強化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提高和培養自身的公安實踐能力的理念,從而加強素質教育的實施效率。考試內容方面,科學設計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試題,并加大考核綜合素質和公安實戰能力的知識內容所占的比例。
(三)建立多元化考試形式
傳統考試題型通常以筆試為主,方法單一,考試時間集中于期末,以一紙試卷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真正考核出學生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公安高等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公安應用型人才。考試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科學的考試模式是對受教育者的全方位考查與測試。真正體現公平、公正的考試應當是每學期內多個時段定期進行的教學活動。每隔一時段內,按照教學(實訓)→考核→評價的程序進行螺旋式應用能力培養、考核與提升的教與學互動過程。在教學與考核程序中應以動態的公安人才需求為標準,注重全程考查、全視角考查和綜合素質能力考查。因此,應建立多元化考試形式,以適應公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強化公安實戰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實現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督促與考核,客觀完整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公安高等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各門課程的具體特點、課程性質、授課對象專業特點和學生人數等因素,在平時成績、閉卷考試、開卷考試、綜合設計性實驗、現場操作與答辯、課程論文、情景測驗等多種考試方式中進行合理選用,實現考試方式的多元化、考試內容的綜合化和考試過程的全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