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權
摘要: 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形式,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以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為基礎,精心導入,激發學生興趣,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效果。
關鍵詞: 歷史課堂教學課堂氣氛創新意識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因而,在教學時,我非常重視課堂的氣氛。因為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反之,消極的課堂氣氛往往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智力活動,窒息智慧火花。下面談談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方法。
一、樹立個人威信,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格。
在學校中享有威信的教師,他的言行為學生所信服,他傳授的知識學生確信其真實性和正確性,樂于學、志于學,因而,必然受到學生的尊敬、愛戴和欽佩,學生樂于接近他,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指導。教師要借此條件去形成良好的初中歷史課堂氣氛,用他的人格和威信影響課堂。心理學指出,認識過程與情感過程是密不可分的。對某人的較高的評價,往往伴隨著肯定、贊許、羨慕等積極的情感。學生尊敬、喜愛一個教師,歡迎他來上課,這很有助于課堂氣氛的營造。教師的個人威信只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氣氛的開始,是營造良好的歷史教學氣氛的前提,在教學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教師的教學風格對歷史課堂氣氛影響很大。不管用什么教學方法,教師總是安排課堂活動的總指揮,叫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得做什么。因此,性情達觀開朗,易于相處的老師必然能夠貼近學生,營造和諧的歷史課堂氣氛。寡言少語、性格內向的教師相對較難調動學生情緒和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教師帶進教室的是知識、技能和態度,其中態度直接關系到課堂氣氛。教師良好的教學態度可以營造良好的歷史課堂氣氛。世界英語教師協會前主席認為良好的教態應有以下特征:自信、自控,靈活應變、有目標、有計劃,信守諾言、有學術見解,能與人文流、自尊、自愛,不輕易失去勇氣。總之,教師的個人威信、教風教態是形成優良教學氣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導入設計,妙趣橫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導入設計是歷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營造良好教學氣氛的重要手段,好的導入扣人心弦,妙趣橫生,賞心悅目,是教師精心設計,藝術構思的結晶,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藝術創造,對于教好一堂課確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導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精心設計。
1.從教材中的導言導入新課。每一課課前都設有導言,或是的一個故事,或是一個典故,或是一首詩,等等,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學生愛聽的故事,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能馬上激起學生的興趣。
2.用學生熟悉的故事、典故導課。學生喜愛聽故事,歷史教科書中有許多精彩故事、典故,有的甚至家喻戶曉。在上課前講一段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故事或典故,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課。教師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認可和欣賞,表現自我,學生會有參與的興趣。同時,為了能在課堂上發言,學生會更加注意積累平常生活的知識經驗,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4.從學生所熟悉的影視導課。影視作品可以生動地再現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歷史教學的活潑性、生動性,使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在一種輕松、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5.從學生的好奇心設置疑問導入課。用歷史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使學生形成渴望、追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使他們積極思維,產生一種探索新知識奧秘的強烈愿望,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6.用詩、謎、歌、對等導入新課。課堂就是舞臺,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音樂,應用旋律,可營造一種氛圍,引起學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情緒的共鳴,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能讓每一個同學“入戲”。
7.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導入新課。
圖片既直觀、形象,又可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迅速進入狀態,為新課的順利展開奠定良好基礎。精彩的導入是一節成功的歷史課的開始,它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結合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導入這把金鑰匙,引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
三、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舉行適宜的活動,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解決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要善于抓住時機,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循循善誘,要善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去解決問題。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不要讓學生照著課本去讀來回答問題,這種僵化、呆滯的教學模式很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要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敏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開放式問答”很有必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所提問題答案不止一個,啟發學生回答的不僅是課本中的知識,而且要有通過思考總結出來的知識,自己發現了的知識。對于不同意見的爭論要積極鼓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地參與學習,積極“好問”,因為創造是以問為起點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質疑能力,對于學生課堂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要因勢利導,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做到在學習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學會質疑。這樣做能使學生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擴展,去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和富有創新精神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