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孤兒。17歲的時候,他離開舅父,開始獨立生活。對于貧窮的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可是,他試了幾次,都沒有如愿。一天,他又到一家五金廠應聘推銷員,因為他不善言辭,公司經理問了他幾個問題后沒怎么考慮就拒絕了他。他知道又沒有希望了,但他還是面帶微笑。他微笑著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撐了一下椅子站起來,準備離開。就在這時,他覺得自己的手被什么扎了一下。他低頭一看,原來椅子上有一顆釘子露出了頭。他看見桌子上有一條鎮紙石。于是,他拿起鎮紙石敲了敲釘子,然后用手摸了摸,再沒什么感覺時,他才轉身離去。幾分鐘后,公司經理派人將他追了回來,他被聘用了。他問經理為什么改變了主意,經理笑著說:“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愛心。愛,是成功的通行證。我想,你肯定會成為我們公司最出色的推銷員!”
他成為公司的推銷員后,對自己并不起眼的事業傾注了全部的愛。他說,愛是了解,愛是關心,了解產品,關心顧客。就這樣,他的推銷業績一路直升,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銷售大王。
后來,他積累資金自己開了公司。他在自己的公司里啟用有愛心的人做公司的管理者。他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說:“我希望我們每一個員工都用愛心做事業,用感恩的心做人!有愛心的人會不斷給對方想要的!一個人對產品對公司有愛,對國家也會有愛,對親人也會有愛,因為,愛是一種習慣!我還要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是回音壁,你熱愛別人,別人也會給你愛,你去幫別人,別人也會幫你……” 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的公司里的人上下一心,公司很快壯大起來。
他,就是用愛走向成功的華人首富李嘉誠。他能在一件很細小的、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上體現出對別人的體貼和關心,他的愛是真誠而博大的。正因為他有這樣博大無私的愛,并養成了愛的習慣,他才得到了愛的巨大回報。
(葉青)
自尊心,不是越強越好
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少年的自尊心當然特別強,故動輒就拂袖而去。走投無路,大可回父母的家,照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不過悶一點。
成年人,特別是有家室有孩子的成年人,自尊底線就得降低一些了。
這個不做,那個不屑,徒然招人厭嫌:老兄,再挑剔下去,不怕家人挨餓?為了芝麻綠豆一點的自尊,叫家中老小吃苦,又算是哪一門子的好漢?
難怪有種人一輩子懷才不遇,太過追求尊重了,舍本求末。其實只要做好本行,將來一定可以受到尊敬,所以非要下苦功不可。
不肯念小學的人無論如何升不了中學,天天抱怨教育制度亦于事無補。
有人向前輩訴苦:“上司不喜歡我。”前輩不假思索:“設法叫他喜歡你呀。”聽似風涼話,其實真實無比。
除了努力與忍耐,并無其他辦法,人若不能先將自尊暫時擱置,則一輩子也得不到尊重。(亦舒)
大學生成才的六個要素
1. 腳踏實地
只有具備腳踏實地的能力才能把理想的事情變為現實。每個大學生都應學會踏踏實實做事情,把每一件該干的事情干好,而不要想一回事而做是另一回事。
2. 就業反推
讀完大學后,如果找不到一份工作,那么讀大學的意義是什么?在大學時候要積極了解畢業后可以從事于什么行業、對應行業中需要什么人才以及對人才的要求,這樣才能進行針對性學習。
3. 持續學習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在學校中學習的東西肯定是不夠的,要去尋找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老師,誠懇地向他們學習。
4. 明辨是非
大學期間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正當的利益一定不要去想,不勞而獲的事情一定不要去做,想法不正當的人一定不要去交。
5. 多交朋友
人脈是最重要的財富。學會認識人,學會尊重人,學會和興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學會和朋友一起共同分擔,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
6. 和社會多接觸
一定要多參加社會活動,多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才能真正明白將來需要面對的世界。(李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