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紅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農村學生在校生活條件也隨之改變。這應該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近年來農村青少年學生犯罪率日趨上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引導他們積極健康地生活,給他們一片蔚藍的晴空。
關鍵詞: 農村青少年犯罪預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如果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個問題,那么對于實現社會治安會有根本的好處,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數量趨于上升,而且其中農村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呈逐年增長趨勢,犯罪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5—19歲,主要的作案對象為自己熟悉的同學、鄰居等。而這個年齡段正符合我國刑法所規定的青少年犯罪應付刑事責任的規定。刑法第十七條是這樣規定的:已滿十六周歲的青少年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一
農村青少年犯罪為何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意識淡薄。法律意識淡薄是農村青少年犯罪率高的一大原因。其實這和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一些父母本身法制意識就特別淡薄,遇上事情喜歡逞能,付諸武力或是私下解決,從不知道運用法律解決問題。而且,現在的家庭一般是獨生子女,父母非常溺愛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外面“吃虧”。于是傳授給孩子一些“不吃虧”的方法。如此教子,雖說能培養孩子好強爭勝的性格,但最終也有可能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2.學校和社會對學生教育管理體制不健全。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愿承擔社會責任,對后進學生和問題學生不因人施教,放任自流,有的學校甚至將存在“問題”的學生一推了之,簡單做開除處理,致使相當一部分青少年過早踏入社會,這部分青少年有的對社會產生了仇視心理,進而采取過激手段報復社會。有的學校雖然每個學期都有開展對學生的法制報道,可是沒有誰有想過這有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上面拿著稿子在讀,而學生在底下卻因為這半天的課沒有上而興奮著,管你臺上干什么。有的學校就連這樣的形式都沒有搞過。學校有關領導對學生如何進行法制教育真應該好好反思反思。
3.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網絡文化也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現在很多人注重追求經濟利益,其他的一概與自己沒有關系。有的學校附近就有專門給學生提供下載所謂“黃色看點”的網吧,下載一次五元錢。可是有誰想過就這五元錢帶來的嚴重后果?青少年正處于正是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變化而不穩定的時期。一些學生受黃色音像制品和淫穢書刊及不良網絡內容的誘惑,萌發嘗試、模仿的念頭。
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小樹長彎了,簡單方法伐掉就行了。然而一個未成年人出現了偏差,那就會影響他的人生。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應該有效地防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使農村在校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長,那么究竟怎么樣做才可以很好地幫助這些青少年呢?
1.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法制知識。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但是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農村家庭中父母對子女教養認知水平偏低。所以應加大農村法制宣傳力度。由于農村受農業特征的影響,應選擇農閑時節召開家長會宣傳法制,但是一定要做到宣傳不能走過場,而要多宣傳依法維權的手段及方法,培養農民家長的法制意識。這樣若形成良性循環,則可以影響農村幾代人。
家長還要注重孩子的交友情況,及時與學校溝通。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習慣,對不良行為要及時地預防和矯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決,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話他們聽不入耳,就可以設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親朋好友從旁勸導,以便及早發現情況,即使有“苗頭”,也可以完全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2.把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滲入每一門學科。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特別是法制教育,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因此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而作為青少年教育主要陣地的學校,應責無旁貸把法制教育納入平時的學科教學中,力爭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長期以來,學校的法制教育投入精力很多,但是效率不高,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以至于學生談法生厭,除了其內容上缺少針對性之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教育方式呆板與枯燥乏味。其實在學科教育中就蘊含著豐富的法制資源。只要我們牢記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伸出自己熱情的臂膀,用現代法理的眼光審視我們的學科教學,就會發現語文、生物、體育等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的與法制教育相聯系的內容。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學科史上有趣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法治文明、公平正義、恪守規則等方面的教育。
3.采用多種措施創造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歷史上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長的周圍環境有多么重要,尤其是處于沖動期的青少年。從表面上看,校園周邊攤點的存在似乎是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方便,但實際上,一些不良商家總是盯著學生口袋里的錢,不惜昧著良心向學生出售各種不潔食品和不良玩具,更采取賒賬的方式來誘騙學生消費,這些違規的經營行為一方面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助長了學生大手大腳花錢的不良行為習慣,另一方面給學校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嚴重地影響著學校正常的教育和教學秩序。所以社會各界要采用多種措施創造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綜上所述,不管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應該共同關心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采取多種預防有效措施,共同努力,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創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把農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導到積極向上的軌道上來,用愛心撐起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