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翔 夏慶賓 劉瑩 邊恒濤
摘要: 作者結合了教學實踐,闡述了案例式教學在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對案例式教學的課堂結構,案例式教學的實施要點,以及案例式教學在管理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案例式教學課堂結構實施要點作用
1.案例式教學的課堂結構
案例式教學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與講授法的區別在于,講授法是根據教材向學生系統講授知識,并學習教材中難點和重點的,也不同于用實例來說明、驗證理論知識的課堂舉例。案例式教學方法涉及該如何正確認識課堂類型、課堂結構和教學功能的配合與聯系。課堂結構是課堂教與學的兩大要素,是老師和學生的有機關聯;課堂結構和課堂教學功能的統一,建立和構成了教學系統的整體運行方式。傳統的課堂結構是教師把內化的教學內容以系統講授的形勢傳遞給學生,以此達到教學目的。而既有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管理類課程,其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教給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式教學正是為了適應這個教學目的,把實際發生的情境帶入課堂結構,使教師與學生處于同一個活動的實踐中,形成教學相輔相成的互動結構。可見,案例式教學從本質上看,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多的是一種實踐活動。案例式教學可選擇一個仿真的實踐活動,這樣,可使能力形成于真實實踐之前。它在目標上做了適當限定的實踐,著重培養某一特殊能力,以彌補能力系統當中的不足。它又是多人在同一起點的開放型實踐,可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創造知識轉化為能力的良好環境。
2.案例式教學的實施要點
一般的案例式教學的組織實施程序是:老師在概述有關理論知識要點后,布置其案例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和準備,包括學教材有關章節,個人或小組集體分析案例,擬寫分析提綱并發言提綱;最后課堂討論與小結。在上述案例式教學的組織實施中,老師應指導學生把握好以下三點。
2.1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
案例式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解決問題的過程都需要審題、聯想、類化三個步驟。審題就是要搞清“是什么”,了解某一問題的概況和性質。聯想則是要根據了解到該問題的性質,同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決定應該運用哪些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類化則是要在聯想之后,根據自己的判斷,把問題納入已有的理論體系中,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案例式教學恰好也需要上述三個步驟。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時,應在相近的理論實踐、基本事實和約束條件的基礎上,引導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理論知識結構。
2.2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過程和步驟
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找出案例中事件的各種關系,再去挖掘事件發生、演變、發展的各種因果關系,特別要掌握如何抓住事件中的主要關系和主要因果鏈,并指導學生掌握如何根據結果找出原因的方法。
2.3掌握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的方法
作為完整的案例式教學過程,老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的方法。案例分析報告作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成果具有議論文的特點,要有明確的立論和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要有脈絡清晰的思路和依據事實順理成章的結果。為了培養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搜集各種暗案例資料,并分析案例中因果關系;二是發動學生根據他們的見聞,撰寫案例;三是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演講比賽;四是選編典型案例,編入教材,供學生學習參考。
3.案例式教學的作用
案例式教學引入課堂后,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們反映:案例式教學“新穎、真實、深刻、實用”。案例式教學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效果,是因為它較好地解決了院校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院畢業生到單位后是既會專業技術,又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理論知識,需要具備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等能力,這些能力屬于智力因素。案例式教學為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很好的場所。課堂上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學生們基于各種不同的背景,并根據各自的理解、立場、觀點及價值取向的不同,對同一管理問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決的方案,這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交流。當一個學生聽到其他學生的不同意見和分析時,他必然會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對比、去體會、去聯想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特別是當案例分析采用“換位”以角色扮演時,則可對學生起著“情感性訓練”的作用,這對于學生在以后的實際管理活動中協調人際關系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案例分析中,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反映了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水平,而層次和水平取決于學生的信心、果敢精神、知難而進等素質。案例式教學為這種交流提供了機會,使學生在比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