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萍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貫徹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正是為學生語文素養及終身發展夯實基礎的重要階段。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根據在一線課堂中的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愛因斯坦說:“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當我出示課題后,學生馬上對課題產生興趣問:“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他為什么要借尾巴?”“他都向誰借尾巴了?”等等,此時的他們正用頭腦中的問號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又如教學《春雨的顏色》時,學生質疑:“雨是沒有顏色的,她們為什么說春雨的顏色呢?”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要給予真誠的鼓勵,讓學生敢于質疑;給予科學的指導,讓學生善于質疑;努力營造民主、寬松、自由的氛圍,讓學生經常質疑。
二、鼓勵求異,允許合理答案的存在
求異思維,是指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或從不同思維方向,提出多個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只要合理合情,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和尊重。如:在教學北師大版第六冊《媽媽的葡萄》時,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老師,狐貍媽媽死了嗎?”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在我的思維里,根據課文的暗示,狐貍媽媽必死無疑了),但這是一個絕對有趣的問題,我靈機一動,把問題交給全班學生:“同學們,你們說,狐貍媽媽死了嗎?”我這一反問,立即像一顆石子突然掉落平靜的湖面,激發眾多學生強烈的研討興趣。學生甲說:“狐貍媽媽沒死。它喊小狐貍逃走后,自己吃力一滾,滾進草叢里,恰好這時,獵人摔了一跤,獵狗也掉進獵人自己原先挖的陷阱中,狐貍媽媽躲過去了。”學生乙卻反對:“狐貍媽媽跑不動,小狐貍到處尋找媽媽,一年、兩年也找不到,肯定死了。”“不對,小狐貍找了一年、兩年后都找不到媽媽,是因為媽媽想培養小狐貍的獨立生活能力,而狠心不與小狐貍見面。”學生丙立即反駁。對于狐貍媽媽生死這個問題,課文沒有明確答案,多種可能也有合理的一面。因此,對學生的爭論,我都給予肯定。所以,學生研討得十分熱烈。
三、開展競賽活動,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表現欲是人對自我抱有期望與信心的顯示。小學生特別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智慧。當學生的這個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自豪感而推動學生頑強地探索,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北師大版《田忌賽馬》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很多學生爭著扮演其中的角色。我乘機把扮演同一角色的學生歸一組。這樣,按田忌、孫臏、齊威王分成了三組,充分討論怎樣才能惟妙惟肖地把角色的表情、神態、內心活動表現出來。然后,小組內競賽出佼佼者,代表本小組進行班內分角色朗讀比賽,看哪一小組選出的同學演得最出色。由于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因此學生對分角色朗讀的熱情很高漲,各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互相啟發,碰到困難就逐字逐句地再讀課文,根據有限的文字展開聯想,揣摩角色的言行現狀。我則在各小組間穿梭,給予及時的指導、點撥,使他們準確地把握角色。通過這個活動,簡單的朗讀變得生意盎然起來,點燃了學生探究的熱情。
四、開拓實踐活動,讓學生展示自我
任何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也必須經過長期的主動探究訓練。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個性,有自主意識,都愿意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只有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學生才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如在教學古詩《鋤禾》時,教師如果只是單一給學生講糧食如何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那么學生可能體會不到。因為現在的小學生基本上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根本沒有參加過勞動,更不知糧食如何得來。所以,在學習《鋤禾》之前,我就嘗試給學生安排一次義務勞動。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對這次勞動進行口語交際,說一說勞動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師相機提出詩的內容,讓同學們對比討論理解。這樣的實踐活動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找到了新舊知識的契合點,喚起學生的經驗積累并同化新知識,也使學生受到了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教育。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要實施課程教學“自主探究”的新理念,關鍵在于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師要善于總結經驗,與時俱進,根據教學的實際,不斷地選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才能達到激發自主探究的興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孝大.教學創新的探索[J].中小學管理,2000,(01).
[2]劉元政.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幾個環節[J].文學教育(上),2010,(07).
[3]顧芳玲.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6,(05).
[4]楊小洋,申繼亮.論教師教學創新的內涵[J].中國教育學刊,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