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伶
摘要: 在音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對于優化音樂教學過程、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一種集聲音、文字、圖像、動畫于一體而又富于變化的學習環境,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尤其對于山區教育,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就可以達到較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音樂教學現代教學技術
傳統的音樂教學就是“教師彈彈琴,學生唱唱歌”,但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顯示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不僅直觀、形象、逼真,而且能穿越空間,容量大、信息廣,能將學生感受或未感受過的體驗,鮮活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喚醒學生個體的靈性和創造欲望,為學生提供一個可調節自身視、聽、讀、寫、做的創造性的集成的學習環境。音樂教師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強化音樂課堂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深化音樂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怎么才能使教材中豐富的教育內容體現出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呢?我們可以考慮利用多媒體教學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以往的教學是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無論多么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革命斗爭場面,由于缺乏應有的表現手段,都會顯得空泛和蒼白,因此學生對音樂課沒有相應的熱情。但是如果能夠充分地利用聲、形、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多媒體設備,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就能使德育方面的教育內容生動活潑,使學生們喜聞樂見;并且在學生感受音樂、走進音樂的同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音樂教學中的唱歌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根據歌詞等內容,雖然可以通過說教對學生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凈化和道德行為的規范,但不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好。如欣賞《歌唱祖國》這首歌,利用多媒體邊播放邊欣賞祖國繁榮景象。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偉大祖國的可敬、可愛,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美是客觀存在的。音樂除了聲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關重要的,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衛黃河》,通過放映演唱錄像,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方面,身臨其境地強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美和中國人民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并為這種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斗。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異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在每節課一開始,讓學生踏著輕快活潑的旋律進入教室,然后隨著熟悉的樂聲跟著教師一起拍拍手、甩甩背、聳聳肩,再跟著錄音一起唱一首學過的歌曲。只是短短的幾分鐘,便使學生感到進入音樂世界,融入輕松愉悅的課堂中,使得一節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教唱新歌之前,通過音響感受這首歌曲的旋律,學生們在動聽的音樂聲中不知不覺地就會激發“我也想唱這首歌”的欲望,使學習活動成為自覺自愿的行為。還可以利用錄像闡述音樂意境,如教唱《渴望春天》這首歌時,可首先讓學生觀看“春天”的一段錄像,讓學生在優美的電視畫面中,從綻開的鮮花、潺潺的流水中感受春姑娘的到來,品味春天的優美情景。清晰生動的畫面,美麗的色彩,美妙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春天的世界,學生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不由自主地跟著錄像中的音樂輕輕哼了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三、利用多媒體由深化淺、生動直觀地進行樂理教學
樂理教學是一種由抽象聽覺到形象感受的過程,如何讓樂理教學充滿情趣,讓學生愛學呢?這就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把虛幻的音樂直觀化。如:我在教“D.C.”反復記號時,就用多媒體制作了幾張連續放映的動畫片,讓“D.C.”反復記號變成一個能動的抽象人物自己演示教學過程。這樣圖文聲像并茂,生機勃勃,給音樂課注入了濃厚的興趣和活力,改變了過去教師生硬傳授,學生機械記憶的方式,使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復雜的音樂知識簡單化,從而讓生硬的書本知識變為生動的教材,彌補過去音樂教學中看不見摸不著的缺陷,使枯燥的音樂教學富于趣味性。同學們在看的過程中就已經掌握了它的用法。
四、利用多媒體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在中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約占每學期總時數的2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樂欣賞、戲曲欣賞和曲藝欣賞等內容。在樂器欣賞中,涉及民族管弦樂和西洋交響樂等;在民族樂器合奏中,涉及絲竹樂和吹打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獲得欣賞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學光盤。通過放映光盤,學生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賞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五場中楊子榮的一段《迎來春色換人間》的唱腔和其他組合片斷的過程中,我緊隨畫面介紹了京劇人物的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使學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須生和不帶胡須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馬旦,什么是花臉、黑頭等。學生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因此,教學錄像帶是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有效的電教媒體。
以上是我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的嘗試,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還要不斷摸索出更富有新意的教法,使音樂的韻律、節奏的美感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下深切地感受當代音樂教育與科學技術“聯姻”的新觀念、新思維、新發展和現實功效,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審美能力。引導他們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并逐步成長為符合未來信息化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志瑛.多媒體輔助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路與思考.中小學音樂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