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芝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使每名學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發展. 可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初中免試入學制的實行,初中學生“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學困生,嚴重影響數學教學質量. 所以在教學中要做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根據班級中學困生的自身特點,分析他們成績差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 事實證明,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體會.
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差,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學生而言,雖然有智力因素的制約,但我認為主要還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積極性不高,學好數學的信心不足.
(2)雙基不扎實,靈活運用能力差. 學困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對解題方法的掌握,常常表現為機械地模仿.
(3)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恰當. 沒有課前預習習慣,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練習后不知道反思,課后不能及時復習、歸納、總結.
(4)沒有良好的審題習慣和技能. 審題不嚴不全,馬馬虎虎,或生搬硬套.
根據以上分析,我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熱愛學生,重視用非智力因素激勵智力因素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的基礎是情感交往. 教師熱愛學生的情感會激發學生學好教師所教學科的興趣,會感染學生把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要求的任務上去.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創造一個充滿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 每節課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走進課堂,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輕松愉快的笑容、適度得體的形體動作來營造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課堂上. 在平時生活中,我注重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做他們的朋友. 并明確地告訴我的學生,只要我們師生之間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數學學好. 嘗試用自己的熱情和信心去點燃學生的熱情和信心. 對待學困生,我注意捕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贊許,讓他們找回自信,從而開始珍惜學習生活,積極要求進步. 另外,我還通過個別輔導、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實踐,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用各種適宜的方式具體地指出哪些不良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干擾了他們學習上的進步,幫助他們對癥下藥,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航向,鼓勵他們揚帆起航. 我也注意精心研究各類學生掌握雙基和能力的現狀及其“最近發展區”,努力使每名學生都在不同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使他們體會進步的歡樂,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二、夯實基礎,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礎. 只有基礎知識扎實了,才能把所學知識形成網絡,隨時提取,隨即發揮. 如果基礎知識把握的不好,機械地去記書本上的知識,就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雙基落實放在首位. 在雙基教學中,努力做到:注重概念教學,把每一個知識點落實到位;注重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采用集中與分散結合的復習方法;采用雙基中見綜合,綜合中練雙基的練習方法. 特別地,為了使學困生理解概念,我注重引導學生對易混的概念進行比較,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同時注意抓基本運算,抓基本數學方法和思維方法,使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內容、方法、思想有進一步地了解,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這樣,學生基礎就比較扎實,學生在教學創造性學習中,才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三、指導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我一直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思想,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還很注重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努力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如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專心聽講,如何正確練習,如何及時復習,如何整理習題集,等. 特別是,我注意針對學困生的學習困難,給予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指導. 學困生在課堂學習時,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常常說不清楚.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學生的思維,仔細揣摩他們的學習心理,努力體察學生可能發生困惑和錯誤之處,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在課堂上關注學生,隨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中去觀察、揣摩,盡可能掌握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并及時作出相應的對策. 另外,課后注重鼓勵學困生多質疑,并及時解決,查漏補缺,發動成績好的學生去幫助學困生,讓學生互幫互學,這樣,有利于取長補短,可以使學生的困難及時得到解決,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四、學會審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解題論證的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把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講清、講透、講準外,還反復向學生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并在教學中,精心指導,嚴格要求,練好“審題”基本功. 所謂學會“審題”,就是要求學生平時養成解題前一定要通讀題目,弄清題意,搞清已知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如果能畫圖,應畫一個圖,并在圖中標出必要的條件和數據. 還要思考題目的性質及所屬類型,尋找所需的概念、定理、公式,對于關鍵的字句更要認真推敲. 特別強調審題時,要充分發掘題中隱含的條件. 針對學生審題錯誤的成因分析,對基本的審題方法,可開設專題指導課,并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審題方法的指導,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明顯見效的,必須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要有計劃、有意識地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長期的滲透,使學生不斷地、經常性地受到啟迪,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領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2]學困生數學思維障礙的分析及矯正[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5.11.
[3]羅春華.改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J].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