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鵬英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控制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的需要制定并完成的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是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內在機制。包括學生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資料的控制權。在新改革中,教師要必須改革教學理念,努力探究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方法,創建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一、給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
化學課程具有自身特殊的學科特點,不是全部內容都可以使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應該科學地分析教材內容,挖掘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素材,并加以科學指導,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形象”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育的主體。同時,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產生自信,獲得主動學習的技能,培養積極的感情、科學的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生獲得知識并不與教師講的時間長短成正比。俗話說:“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才能學得好。”給學生機會,也就是給教師自己機會。教師要將課程中能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了然于心,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幫助學生主動構建“自主學習方式”,自己從“臺前”走到“幕后”成為“導演”,讓學生盡情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在石灰石的存在及檢驗的教學中作如下設計。
設計步驟為:課前讓學生結合身邊的資源,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水泥廠、礦廠等,分組展示成果(包括實物、照片、數碼攝影資料等)。
自主思考:
(1)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石灰石?石灰石與大理石有什么區別?
(使用電腦多媒體平臺或攝影屏幕展示各種大理石)
(2)石灰石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大家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沒有接觸過呢?它的成分是什么?除了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鈣,你以為還有哪些物質中還有碳酸鈣?(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回答時展示小組收集來的貝殼、雞蛋殼、水垢、石塊等)
(3)我們如何檢驗這些物質中是否含有碳酸鈣呢?
思考:誰能根據碳酸鈣的化學性質設計實驗來檢驗呢?
(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做好記錄,分組交流)
(4)請分組討論、分析實驗結果,你有什么發現?它們為什么與酸反應后都產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展示碳酸鉀、碳酸鈉、碳酸氫鈉的化學式,觀察它們的化學式,能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技巧
自主學習是一種具有超前意識的學習,超前于教師授課。自主學習具有創建性,區別于傳統課外學習的復制性。自主學習是學生獨立獲得基本知識、習得基本技巧的根本環節。因此,在開展自主學習前,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應用技巧。第一,引導學生以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每課題之后《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為指導,了解本課題的學法,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把握重難點,做好自學筆記。第二,讓學生把自己在自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帶到課堂中來,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與組內其他同學交流心得,分享成果,共同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困難。增強同學間的合作團隊意識。第三,高度重視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這是課堂學習的延續和補充。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精心設計探究課題,讓學生運用課堂內學習的科學探究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如我校地處郊區,周邊白色污染嚴重,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寫社會調查報告、拍攝圖片視頻資料,在全班學生中交流自己的成果。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深受啟發,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意識的重要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學習設計的誤區
不少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的誤區:(1)注重環境設計,忽略人的設計。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是對所學知識實現有意義構建的“內因”,學習環境只是促進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外部條件,是外因。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設計出有利于他們發展、參與、思考、探究、表述、實踐等多方面主動學習“問題”,達到預期效果。(2)自主學習目標不明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喜歡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和構建者,這樣很容易把學生對知識的構建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但有時教師不分析學生目標,對當前所學內容不加以區分,一律完成,以達到深刻的理解與掌握,這是不恰當的。因此,教師應該在進行學習目標分析的基礎上,選出當前所學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過程作為基本內容,按照三維目標去設計,切忌華而不實,無的放矢。(3)忽視教師的指導及效率。教師要設計及時反饋機制,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自主學習的效果。只有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精心指導相結合,才能培養學生自信心以及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拉薩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