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玉 侯勇 熊艷 劉麗黎 高錦越
[摘要]目的:探討門診小切口腋臭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治療性溝通,對術后并發癥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將2010年圍手術期給予一般術前教育的170 例門診小切口腋臭術患者作為對照組,2011年圍手術期給予治療性溝通的182 例門診小切口腋臭術患者作為實驗組,統計兩組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滿意率。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滿意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治療性溝通是降低患者并發癥、提高手術滿意率的重要護理措施。
[關鍵詞]治療性溝通;門診腋臭術;并發癥;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8-1415-02
治療性溝通指醫護人員以溝通為治療手段,解決患者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目的、有原則、分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治療性溝通不是孤立存在或應用,與交際性溝通,評估性溝通構成治療性溝通三要素[1]。我院小切口腋臭根治術是在局部腫脹麻醉下,在腋窩橫紋處作1.5~2cm的切口,通過此切口修剪破壞大汗腺,此術式Ⅰ期愈合后,表現為線形瘢痕,不影響局部美觀,如果發生術后皮下血腫,皮膚壞死等并發癥可導致延遲愈合,瘢痕增生[2]。于2011年我院對門診小切口手術治療腋臭患者實施圍手術期治療性溝通,在降低手術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將我科2010年 170例未開展治療性溝通的門診腋臭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2011年182例接受圍手術期治療性溝通的患者作為實驗組,兩組病例排除:精神病、月經期等手術禁忌,常規術前檢查,符合手術指征。兩組患者均未作過其他治療,手術方法、麻醉方法、換藥方法、資料發放均相同,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調查方法:對2011年182例給予圍手術期治療性溝通的患者進行術后并發癥統計、滿意度調查,與2010年170例給予普通術前教育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滿意度調查結果相比較;②統計學方法:采取χ2檢驗,滿意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
2溝通方法
2.1對照組溝通方法:常規給予術前教育、指導居家護理。
2.2實驗組溝通方法:根據手術過程及術后恢復特點,將治療性溝通分為3階段:術前、術中、術后恢復期,把重點放在術前及術后恢復期。
2.2.1術前溝通:醫療糾紛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學背景,預防措施應從避免起因入手[3]。醫患溝通是情感交流的過程,主要包括醫學信息的溝通和情感的溝通[4]。術前治療性溝通以患者及家屬為溝通對象,以病因、手術方式、居家護理知識、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術后效果為溝通的主要內容,以糾正非理性認知為主要目標,結合交際性溝通,評估性溝通,確定個性化的治療性溝通主題和內容。由專業知識豐富、親和力強的護士承擔,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詳細了解患者基本資料、個人背景,鼓勵患者及家屬表達真實想法,評估其心理狀態,識別負性思維,明確治療性溝通的主題。
2.2.2術前治療性溝通主題:小切口腋臭術術前治療性溝通主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①手術效果期望過高,要求一次性除臭徹底,不理解臭味存在殘留的可能性;②知識缺乏:將小切口等同于小創傷,不需要休息和家人照護,不理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出血、感染、皮膚壞死、及皮膚壞死導致局部明顯瘢痕的客觀存在性;③缺乏安全感,緊張、恐懼。
2.2.3加強信息支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同步術前教育,講解腋臭產生機理、手術方式、局部切口情況、手術范圍。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手術雖然切口小,但皮下創傷大,必須居家休息、專人護理。學習居家護理方法,包括:護理要求,營養要求,術后病情觀察等。
2.2.4建立理性認知:術前有效溝通是避免因認知差異導致糾紛的基礎。針對不同非理性認知的患者,通過講解使其認識到之前認知的非理性,從而客觀合理地面對現實,自行調整身心[5]。針對患者術前動機、需求、性格特點及心理狀態進行心理干預[6],使受術者及家屬科學認識手術治療方法,接受術后存在的正常手術瘢痕。理解術后可能發生出血、感染、皮膚壞死導致瘢痕增生的可能性及因皮下大汗腺分布的不完全確定性,有臭味去除不徹底的可能,降低期望值。利用交際性溝通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展示成功案例,介紹醫師手術經驗豐富,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
3術中溝通
在術前溝通的基礎上,患者對手術過程基本了解,但腫脹局麻注射的痛苦,仍然會給患者帶來緊張。術中溝通以交際性溝通為主,交際性溝通所特有的溫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7]。充分發揮交際性溝通帶給患者關愛和體貼,配合肢體語言安撫患者,轉移注意力。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與尊重,理解注射疼痛不可避免,但已把疼痛降到了最低。
4術后溝通
4.1 居家電話溝通:電話隨訪能維持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態度,使之繼續較好的遵守醫囑[8]??商岣呒膊〉闹委熜Ч盎颊叩纳钯|量[9]。護士根據患者術前及術中溝通情況,啟發性地和患者溝通,了解術后情況:手術局部的主觀感覺(比如:手術局部疼痛程度、敷料是否松動、是否滲液等)、飲食情況、服藥情況、家屬照護情況。通過有針對性的治療性溝通,強化居家護理知識,提高術后自護管理能力。電話交流中可及時發現患者術后存在的不安全隱患,降低因居家護理不當導致的并發癥,個性化地幫助患者及時解決實際問題,滿足患者需求,讓患者感覺護士的關懷無處不在,增加安全感。
4.2 術后復診治療性溝通:主要針對發生了術區皮下血腫的患者,皮下血腫發展到皮膚壞死再可能引發瘢痕增生,其發展呈正相關。皮下血腫可影響局部皮膚血液循環導致切口延遲愈合,甚至因缺血發生表皮糜爛、全層皮膚壞死、瘢痕增生。前期的治療性溝通,雖然優化了醫護患關系,但皮下積血導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甚至懷疑手術操作不當導致出血。此時應將共情技巧用于治療性溝通[10],真誠的溝通交流態度和護理、治療行為是達成醫患理解的橋梁。溝通更強調個性化,人性化。關心其痛苦,理解其抱怨,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建立親情式的護患關系,有利于化解怨氣。有效溝通的原則是理解患者和家屬的需要[11],為患者及家屬提供相關知識,讓其理解出血、感染,是任何手術均有可能出現的常見并發癥,發生原因較多,只有及時的恰當的處理才可降低皮膚壞死發生瘢痕的可能,任何負性情緒和不配合處理的行為均不利于傷口恢復。
5討論
腋臭治療普遍為門診手術,術后護理主要依賴居家自護管理,傳統術前教育不足以滿足患者信息需要。治療性溝通重視溝通評估,強調溝通效果反饋,能在圍手術期不同階段準確把握患者存在身心問題,根據問題原因及時調整溝通內容和護理策略,有利于建立醫患誠信關系,形成良好的遵醫行為。通過表1可以看出良好的遵醫行為可降低或及時發現居家護理不當導致的術后出血,降低因術后出血導致的皮膚壞死及瘢痕發生率。從本組病例可以看出治療性溝通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而這三者本身也可形成良性循環,筆者認為治療性溝通可廣泛運用于美容整形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避免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王維利.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15-316.
[2]劉唯.腋窩橫紋小切口全厚皮片發腋臭根治術138例體會[J].四川醫學,2009,30(2):243-244.
[3]彭慶星,何倫,秦守哲.美容醫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413-419.
[4]李為儒,林湘群.醫療美容產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1,22(11):700-701.
[5]蘇茜,王維利,李惠萍.改良REBT在腫瘤患者術前焦慮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4):49-51.
[6]王瑤,吳文紅.整形美容受術者心理特點及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5):760-761.
[7]Fallowfield LJ.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in breast cancer:the patient doctor Reltionship [J].Breast CancerRes Treat,2008,112(1):5-13.
[8]俞照英.護士對出院患者實施電話隨訪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45-247.
[9]陳愛珠,胡其秀,馬紅明.電話回訪在婦產科出院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雜志2009,8(12):1056-1057.
[10]張英蘭.共情應用于護患溝通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12(45):1111-1112.
[11]蘇茜,王維利.治療性溝通系統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術前焦慮中的運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10(45):869-872.
[收稿日期]2012-04-28[修回日期]2012-06-01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