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周


摘要裝卸機械液壓與液力傳動是一門結合港口裝卸機械特色,突出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相結合,針對性與實用性強的一門課程,其中液壓系統回路分析與應用是學生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本文以叉車液壓系統回路為實例,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獨立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液壓系統回路運用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帶動港口業發展,而港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裝卸機械液壓自動化控制。我校是以培養港口機械操作、維護及港口物流操作和管理人才為特色的培訓基地。裝卸機械液壓與液力傳動是港口職業教育港口機械、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重要課程,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液壓與液力傳動液元件的基本原理,以及液壓系統回路的分析與應用,讓學生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港口裝卸機械操作控制中,懂得判斷和排除常見故障。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港口企業工作環境,把實際案例作為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以達到教學目的。以下是筆者在叉車液壓系回路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探索與體會。
1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裝卸機械液壓傳動教學運用的意義
1.1 傳統教學法在裝卸機械液壓與液力傳動課程教學中的不足
液壓與液力傳動課程,內容繁雜、理論抽象。傳統教學法是以講授法、演示法、四步法為主,在整個教學過程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或教師問、學生答等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適應傳授理論知識,不足之處是學生學完易忘記,實踐與實際操作脫節。在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學生可以從網絡等途徑獲取理論知識,但技能操作技術要靠實踐經驗積累,采用傳統的教學法無法滿足學生學習技能的要求。
1.2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任務與問題相結合,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達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提高技能目的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 “叉車液壓系統回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優勢很明顯,“教”與“學”二者都是圍繞完成液壓系統回路中的讀圖、系統分析、安裝運行等具體任務的探索與實施。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設置的任務要求,說出系統回路中的元件名稱、作用及類型及分析系統回路中的工作原理,并按要求填寫表格。最后的任務是要求學生在完成前面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對系統元件選用、連接管路和啟動運行演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參與完成任務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探索成功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技能操作能力。
2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2.1 以“教”變“導”,確定任務
在講授“叉車液壓系統回路”教學中,以“叉車液壓系統回路”為教學案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以往由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過程,根據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點,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按照教師下達的任務要求,獨立思考、解決、完成對叉車液壓系統回路的閱讀,正確選用液壓元件,完成布圖、安裝、連接油管、通電調試和最后的啟動操作運行演示。見表1。
2.2 分組、團隊合作
在“叉車液壓系統回路”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共贏的理念。課前根據授課班級學生的人數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采取隨機抽簽形式分組。每組推選出一名或二名學習能力、組織能較強的學生為組長,以組長為核心,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完成學習任務。隨機分組的目的,能體現公平、公正,合理分配學習小組,使各小組間得到優化、互補和相互促進。
2.3 探索、實施任務
在學習“叉車液壓系統回路”教學過程中,課前根據授課內容,收集與叉車液壓系統回路相關的案例、圖片、元件控制動畫、聲像等教學資源,做成多媒體課件。在組織教學時,各組按教學場地布置要求坐好, 并按學習任務要求,每組配置一臺透明液壓系統演示操作臺和透明的液壓元件教具,如液壓缸等一批。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圖文注釋、flash動畫、視頻等將學習信息傳達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讀圖、系統分析、安裝運行演示三個任務的學習過程。任務是一環扣一環,由概念、原理到實際應用循序漸進,各組長在教師引導下帶領組員,對照系統圖,按照布置的任務順序,完成教師所下達的任務。
任務1:讀圖。組長按系統圖的元件順序號,安排組員分工合作通過回顧以前所學習知識,或查閱相關學習參考資料,獨立思考分析元件名稱、功用及所屬類型,并負責填寫任務單表格,完成后張貼在指定的張貼板上。
任務2:系統分析。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分析裝卸機械叉車是如何實現起升、下降、前傾、后傾、轉向等功能,并按要求把同學討論各工作油路的過程結果填寫在任務單上,完成后同樣張貼在指定的張貼板上。
任務3:安裝運行。根據任務單及系統圖,組員間相互交流討論、動手選用相應液壓元件,確定各元件連接位置,合理布局、安裝、調試及電路連接方案及步驟。組長負責組織組員根據剛才所確定的元件、方案和步驟,在透明液壓系統演示操作臺,有序進行元件的安裝、連接油管、調試,最后通電試驗和正式啟動運行演示。在這過程中,每組分別對其他組派一名代表觀摩和記錄其他組的任務完成活動過程;教師巡回觀察學生的設計、元件的選用、方案、安裝步驟等是否合理,可作相應的記錄便于最后的點評,教師不干涉學生的討論、分析、操作等行為過程,但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可進行相應的指導或幫肋,盡量做到讓所有的同學都共同參與思考、分析、動手操作。
2.4 學習評價、效果反饋
任務實施結束后,小組進行自評,由每組組長分別對自己組內學習成果和完成任務的情況、經驗進行總結,這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能力的有效途經。小組互評,是每組派代表根據其他組完成的任務單,對實施任務活動過程的成功之處或存在的不足,完成任務的時間和完成效果進行互評,通過互評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學習交流、相互促進,并且從側面提升的學生敢于表達、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評估任務最后環節就是教師的點評,教師點評各組完成任務情況時,不是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而是注重對學生實施活動過程的肯定。評價可以從學生參與熱情度、學習秩序、團隊合作、任務完成的效果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情況,肯定每組學生的優點。評價過程中采用以下評價表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詳見表2。
3 運用體會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叉車液壓系統回路中教學運用,適應目前學生的學習特點,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三點體會。
3.1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 “以任務為主線、老師為主導、學生作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基本特征,整個教學過程樹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提高了師生之間“教”與“學”活動過程的參與熱情、形成了師生之間的雙向學習交流。學生按照教學活動過程的任務,自主探索知識,同學之間互動、協同合作分析和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開發了學生的自我潛能,教學效果與質量得到提升。
3.2 符合技工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技工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因為成績不理想,升學無望,希望入讀技工院校學習一技之長,畢業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學生厭倦初中學習期間那種純理論知識的學習,上課喜歡活躍的課堂氣氛。技工院校學生是以學習專業技能為主,基礎理論課為指導,專業課是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適合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多個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參與或動手操作,在合作完成、解決問題過程中滿足學生學習技能的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3.3 提高教師教學的綜合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備好課,上課就要求學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聽講那么簡單。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把任務分配給學生去完成,課堂教學秩序是變動的,同學之間在交流討論,師生之間互動頻繁,因此教學過程的進展是會由于學生的參與情況、任務完成情況變得復雜和多變,要求教師有綜合的教學應變能力去駕馭課堂。總之,在叉車液壓系統回路課程的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把教學內容設置成任務,有助于學生參與、動手操作、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使課堂變得靈活生動,把專業課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