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杰


近期,微軟先后發布了與Windows8密切相關的兩類產品:一個是基于Windows8系統的自有品牌電腦Surface,另一個就是針對智能手機的Windows Phone8系統。眾多評論認為,微軟可能會在Windows8時代改變其既有的商業模式,走蘋果相對封閉的軟硬兼施的模式。事實真的會如此嗎?
業內清楚,自蘋果iPhone發布標志著產業進入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后,蘋果向來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而知名。
如果說在智能手機市場還有谷歌的Android和基于此系統的三星在量上超越的話,那么在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市場,蘋果的這種從未被超越體現得更為明顯。至少單從出貨量上看,上個季度,排名第二的三星平板只是iPad出貨量的1/11(這里同樣沒有計算營收和利潤)。如此大的懸殊,可以說,所謂的iPad的競爭者是有名無份,也就是根本稱不上是競爭者。
那后來的微軟憑什么來以蘋果的模式挑戰蘋果呢?當然這里筆者還沒有拿平板電腦生態系統中蘋果既有的優勢來說事,即應用。其實微軟自己在平板電腦生態系統中,除了Windows8這個系統之外,其他的(包括硬件本身和應用)幾乎為零,根本算不上軟硬結合,相反倒是軟肋多多。
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微軟為何還要推自己的Surface平板電腦呢?姿態!微軟只是在向業內和合作伙伴展示一種姿態,即微軟不會輕易放棄平板電腦這個蘋果一家獨大的市場,而且通過親歷親為告訴未來的合作伙伴,Win8系統的平板應該是什么樣的標準和品質。無論之前是傾向于ARM+Android的手機廠商(包括PC廠商),還是基于X86+Android或者X86+Windwows的PC廠商,都可以加入到Windows8平板的陣營中來。
從微軟Surface發布時,眾多與銷售相關的信息未披露看,微軟之前開放和依靠合作伙伴的策略是不會改變的。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況且現在微軟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遠稱不上是“諸葛亮”,所以合作伙伴的支持就顯得更加重要。
還有業內評論認為,微軟的Surface可能會沖擊未來的超極本市場。但筆者認為,從競爭和合作伙伴的角度看,超極本比單純的平板電腦的形態更易于獲得市場的認可和合作伙伴的支持。而且目前超極本的市場表現也遠好于基于Windows(目前主要是Windows7)的平板電腦。微軟怎么可能抓小放大呢?
所以業內的擔心是多余的。尚不說基于Windows8的平板未來充滿變數,即便是真的微軟的Surface火了(火的標準是既獲得市場份額,又獲得營收和利潤),能夠超過從傳統筆記本市場衍生過來的超極本嗎(指的是從超極本獲得的市場份額、營收和利潤)?那才是微軟生存、發展和進入新的市場的根基。
同樣在微軟發布Windows Phone8后,有分析想當然地認為微軟不久的將來肯定會發布載有Windows Phone8系統的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機。
其實這種想法與上述在平板電腦市場微軟要學蘋果獨立走軟硬兼施的想法一樣的愚蠢。雖然說微軟WP的生態系統相較平板電腦要好得多,但與蘋果和谷歌相比,還是存有不小的差距。例如蘋果的App Store已然擁有了60多萬的應用,谷歌的Android Market Play也接近40萬,與之相比,微軟的WP應用才有10萬左右。關鍵是蘋果、谷歌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占有率遠遠超過了微軟的WP。在之前與諾基亞這個曾經在全球手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合作后,尚未達到自己WP市場份額的顯著提升,自己重打鼓另開張又能有幾分勝算呢?與平板電腦市場一樣,微軟在手機市場也沒有成功的先例,之前Kin手機的慘淡收場足以是個有力的證明。而且那時的蘋果和谷歌在智能手機市場遠沒有現在相對于微軟這么大的優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是微軟發布自己的Surface平板電腦,還是Windows Phone8(即便未來真的如業內所料發布自己的Windows Phone8手機),其核心的目的并非是要改變既有的、在PC產業依靠合作伙伴成功的開放的商業模式,而是向外界,尤其是合作伙伴證明自己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的堅持和創新,以期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繼續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就像前面分析的,丟西瓜撿芝麻的事情,聰明的微軟豈能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