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預測人類行為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夢想。科學家乃至偽科學家們為了解人類行為之謎,已努力了數百上千年。美國東北大學教授艾伯特-拉斯洛 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作為全球復雜網絡研究權威,“無尺度網絡”概念的提出者,暢銷書《鏈接:網絡新科學》(Linked)的作者,似乎有足夠的資格,也來嘗試實踐一下這個夢想。
原因很簡單,巴拉巴西擁有前邊的追尋者所不具備的利器,那就是:當今世界的數字化,已然通過互聯網、社會化媒介、電子郵件和移動電話等,將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實驗室。人類在這個實驗中留下的電子蹤跡,比如打上時間印跡的文本、聲音和圖像,互聯網搜索,社交網絡中的種種關系等加在一起,合成了史無前例的海量數據集,記錄了我們的活動、決定以及我們的生活本身。
這使得下述想法聽上去激動人心:對這些電子蹤跡的分析,會不會對人類行為的秘密提供深刻的洞見?巴拉巴西窮根溯源,宣布自己找到了被長期認為是完全偶然的人類行為之下的有序模式——他將這一模式命名為“爆發式的”(bursty),即是說,我們的工作和娛樂及其他種種活動都具有間歇性,會在短期內突然爆發,然后又幾乎陷入沉寂。用巴拉巴西的比喻來說:“長時間休息之后就會出現短時間的密集活動,就像貝多芬音樂中悅耳的小提琴聲被雷鳴般的鼓聲打斷一樣。”
巴拉巴西在結語中論斷道:“當我們將生活數字化、公式化以及模型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大家都非常相似。我們都具有爆發式特點,而且非常規律??瓷先ズ茈S意、很偶然,但卻極其容易被預測?!?/p>
這個論點與前兩年的一本熱門書《黑天鵝》形成鮮明對比?!逗谔禊Z》作者塔勒布認為人類行為是隨機的,都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可預測的;也因此,塔勒布相信,沒有什么比一種隨機的智慧對我們的生存更加重要。塔勒布其實反對長期流行的一種重大見解,也就是我們中國傳統史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如今,巴拉巴西提出,人類行為90%是可以預測的。你的生活只是看上去隨機而偶然;但實際上,無論你訪問網頁還是訪問女友都是以爆發的方式完成的,因而也是可預測的。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無論在自然界還是人造世界,許多事情遵循冪律分布:一旦冪律出現,爆發點就會出現。
冪律在巴拉巴西的暢銷書《鏈接:網絡新科學》中被談論得很多:互聯網是由少數高鏈接性的節點串聯起來的,極少數節點擁有海量點擊,而絕大多數網站只有寥寥可數的人造訪。冪律決定了網絡的結構和網絡的走向。
現在巴拉巴西要證明,冪律也主宰著我們真實活動的節奏。為什么會存在爆炸模式?因為我們工作任務太多而時間卻太少。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的應對之道是確定優先次序。我們會先干最緊要的事情。冪律就在這種優先次序的排定中產生。一旦優先級設定了,冪律規律和爆發的出現就不可避免。
巴拉巴西把爆發看成某種生命的推動力:“生命遠不是流暢或隨機的,而是在所有時間尺度內都是爆發式的——從幾毫秒到幾小時的細胞活動;從幾分鐘到幾周的人類活動;從幾周到幾年的疾病來襲;還有從幾千年到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爆發是生命奇跡的必要因素,表明生物為了適應和存活會進行不懈的斗爭?!?/p>
這樣來看,偶然性中還是存在某種神奇的規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國人的歷史智慧,其實說的不就是歷史的爆發性嘛。
作為一個科學家,巴拉巴西的顛覆是大膽的,他批評科學家們仍默然接受人類行為科學的基本范式: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隨意的、不可預測的、偶然的以及無規無序的。但這一假定的唯一問題在于,它完全錯了。生活如此抵觸隨機運動,渴望朝更安全、更規則的方向發展。
巴拉巴西在《爆發:人類的行為可以預測嗎?》一書中試圖論證的是,對于冪律的認知最終會導致對人類行為的精準預測。但他似乎并不能完全駁倒塔勒布式的世界觀。一方面,我們當然知道,人類是習慣的產物,所以,人類的所作所為有很多是可以預測的。然而,另一方面,人類的生活中又充滿波動性和分叉點,在這個意義上,個體的生活和群體的行動又是不可預測的。
當把隨機性等同于不完全的信息的時候,塔勒布實際上提出了人類知識的脆弱性問題,這和前啟蒙時代的思想家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相信人類的理解具有不可靠性。相比之下,巴拉巴西更像一個啟蒙后的科學家,高估自己的知識,低估不確定性(也就是低估未知事物的范圍)。
最終的問題還在于,使人類行為完全可預測是不是一件可欲之事。試想,如果人類世界也像自然現象一樣,可以被理解、量化、預測和控制,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按照巴拉巴西理論的潛臺詞,人類能夠從我們的經驗中學習的話,那么,我們更需要認知謙卑?!斎唬谒詹伎磥恚藗兪遣粫哂羞@種認知謙卑的意識的,所以,“黑天鵝”總會跳出來毀掉許多長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