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高中英語新課程更強調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樹立新的課程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善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感悟新的語言點,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并通過合作學習與積極探究,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這一理念是否意味著教師就應該退避三舍、讓出講壇呢?
實則不然。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和點評補充。總之,教師既要把學生當做教育的對象,又要把學生看做學習的主人;既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各項指導工作,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認為,英語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不看其是否講授了知識,更應看其是否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要當好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出發,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入、呈現、鞏固等不同階段中組織好學生活動。
2.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學困生,我盡量問他們難度適中的問題,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增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了畏懼心理。而對優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等。
3.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
4.重視多媒體在課堂中的使用,使之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把大量的圖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有限的時間里呈現出來,從而極大地增加學生的信息獲取量。其次,趣味性強。可動態,抽象變為具體,枯燥化為生動,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全方位地感受語言的刺激,使英語教學情景化、語言交際化,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語言知識和培養能力。因此多媒體在教學中被廣泛地采用。
當然,多媒體與傳統英語教學手段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拾遺補缺的關系。認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手段,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以至于一些本來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也要采用大量復雜的多媒體形式表現,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而一個好的課件,應該是經過細心設計,富有藝術性的作品,應該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結構、教學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把全部的操練材料、問題和答案都輸入計算機就是多媒體教學了,否則不但起不到應有效果,反而可能會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
5.做好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對于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主導者——教師,新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實現身份轉化,從僅僅傳授知識變為能進行教學反思的研究性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認真備課,課后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學實踐認真進行教學反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總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也體現出教學反思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
所謂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所做出的行為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其實質就是理解和實踐的對話。教學反思不是簡單的教學回顧,而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5.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5.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在教學中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5.3寫教學機智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以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師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5.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豐富今后教學的材料。
參考文獻:
[1]劉丹.高中英語新課標教學反思.
[2]郭亞瓊.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