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華
摘要: 物理教學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就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層次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去開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潛力。
關鍵詞: 學習興趣想象力直覺思維創造能力
21世紀,人類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速度日益加快,與此同時,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面對知識經濟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之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是擺在我們現代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首先應該研究、探討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方式方法,并付諸實踐。
一、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激發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使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羽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沒什么。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會立即意識到物體的勢能和物體的重量有關。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靈活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電磁感應現象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電流能夠產生磁場,那么反過來,磁場是否也能產生電流呢?接著我給學生做了一個引導思路的演示實驗:將一根銅線直接繞在條形磁鐵上,銅線的兩端接入檢流計。結果:無電流產生。此實驗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絕大多數學生自覺進入思考狀態,他們會想:有了磁場不一定就有電流產生,那么,怎樣才能得到電流呢?學生的精神狀態使我想到引導他們發揮想象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假定在剛才的演示實驗中有電流產生,我們將會得出什么結論?給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和時間之后,我又引導學生作了如下的推演:假定導體中有電流,那就有電能,電能從何而來,能憑空產生嗎?至此,絕大多數學生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既然能量不能憑空產生,要得到電流,必須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向電能轉化。此時,我再做課本上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很順利地完成了本節教學任務。通過學生作業反饋得知,學生對電磁感應理解較為深刻,能較好地應用電磁感應原理。恰當設置問題情境,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直觀教學,發展直觀思維能力。
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學生對實驗又特別喜歡。教師首先要利用學生這種特點,組織好實驗教學,以此投其所好。利用實驗可以把抽象復雜的物理規律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易理解、易掌握。另外,實驗又具有啟發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千萬不要把應做的實驗變成枯燥的說實驗。如在講到電流的磁效應時,要做好奧斯特實驗,通過小磁針的偏轉,直觀地說明電流能夠產生磁場。有實驗為基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其次,要充分重視學生實驗,能做的實驗必須做。通過學生親手做實驗,在動手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了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為直覺思維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我還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模擬演示,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產生了直觀的感性認識,從而也更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直觀思維能力。有效利用多媒體,通過大量豐富的事例豐富學生的視野。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現代先進教育理念強調平等,也就是教師應盡可能地以朋友的角色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及其想法,盡可能地讓學生的思想迸射出靈感的火花,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
1.學生是具有自主發展能力的人,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懷疑老師,懷疑課本,甚至對知識產生疑問,這都很正常的,這是進行創新的前提。因此我們不僅要容忍學生的這種質疑舉動,而且要鼓勵并為之創造條件,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反之,如果教師唯我獨尊,刻薄地要求學生,長此以往,將不能喚起學生內心對知識的渴求,創新意識也將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現在仍有一部分教師喜歡每天板著師道尊嚴的面孔,讓學生畏懼。教師當然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也需要有威信,但這種尊嚴和威信不能僅靠職業的自然權威去維護和樹立,而要靠自己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教學能力去贏得。教師對待學生要大度一些,寬厚一些,胸懷也應寬廣一些。教師應該允許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會接受乃至欣賞學生的不同意見;即使當時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也可以跟學生平等地、心平氣和地去探討。因此,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改變陳舊的傳統觀念,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理解、心理相融的新型師生關系,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五、針對物理學科特點,開展活動課教學。
學科課由于受教材課時的限制,學生的動手機會較少,即使是實驗課,也僅限于在教師指導下定時完成,因此學生動手能力較差。這也是我國學生區別于歐美教育發達地區學生的致命缺陷。這就極大地制約了我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而創造性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又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出發,在活動課上我采取了結合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做法,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活動。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在實驗的海洋中激游,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例如我們給學生安排的測電流表內阻的實驗,給學生提供多種器材,學生自己設計,使用了滿偏法、半偏法、替代法等多種方法測定電流表的內阻。并引導學生分析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使學生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訓練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實踐證明,通過活動課實驗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而且促進了教師科學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德銹.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魯殷,胡曉君.培養物理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J].學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