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喜
摘要: 多媒體課件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有著容易引起興趣、便于理解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等優勢,但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又有其局限性,比如,展示的生物標本缺少真實感,難以取代真正的自然與實物,利用多媒體教學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因此,認清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走出誤區,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局限性誤區生物教學
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是通過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進化和生態等來揭示生命活動的本質,因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豐富多彩的自然界為生物教學提供了原始的素材,從理論上來說,生物課堂應是既生動活潑又緊密聯系實際的。但目前的教學仍以講述為主,手段落后,還沒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手段來教學,還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而多媒體技術這一手段正好能滿足這種需求,這為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但只盲目夸大其優勢,而忽略了其局限性,就會出現誤區,影響教學效果。因而應使生物教學走出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誤區,常見的誤區有以下幾種。
一、用多媒體資料取代自然和實物
有些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于組織管理、經費、學生安全等諸多因素的考慮,常常用放錄像、幻燈片、投影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生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生態等方面知識,取代學生的實地實物觀察。雖然錄像、幻燈和投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介紹多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生態等各方面知識,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重復觀察。但卻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錄像等材料是經過加工制作出來的,有很多材料具有片面性,如時間的縮短或延長,實物的放大或縮小等,而且錄像等里面的一些生物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相比會有些出入。如果單獨看錄像,不看實物,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就會降低甚至會產生一些誤解。只有在看錄像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自接觸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聞一聞,嘗一嘗,才能得到真實完整的知識。因此,利用多媒體資源來代替自然和實物是完全錯誤的。
二、實驗課用實驗錄像取代學生的實際操作
獲得生物實驗技能是生物教學的目標之一,多媒體雖然有許多優點,但它無法代替傳統的實驗操作,實驗中的一些基本操作,都只有通過反復實踐才能掌握。計算機模擬實驗不可能代替學生動手實驗,更不能使學生獲得生物實驗的基本技能。如一些需要學生動手的實驗的內容:如探究種子萌發時需要氧氣,如果教學時只是讓學生看課件的演示來了解種子萌發時需要氧氣,學生的印象就不會很深刻。如果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學生很久都不會忘記。另外,在實際實驗中,往往由于操作的不準確、條件控制的不正確或者實驗材料選取的不合適,同學之間會出現許多不一致的實驗現象和結果。對這種不一致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討論和分析,則能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條件等問題的認識,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錄像雖然能夠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但是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形成,只有通過實際訓練才能獲得。如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臨時裝片制作,標本制作,解剖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做才能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必須經過反復操作才能熟練。如果用觀看錄像的教法取代學生親自動手的實踐過程,無疑會影響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投影屏幕完全替代教師板書
現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開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教師在授課時往往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卻常常有無法加到課件中去的遺憾。而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因此,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老師認識上的錯誤
現在許多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都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現代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手段,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成果一定顯著。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過分強調它的優越性,所以在評價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時候,把教師在公開課、匯報課、示范課、評優課中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所以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放棄了其他媒體的使用,而把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變成了主體教學功能,導致了多媒體課件的濫用,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
五、缺少師生間的互動
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應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板書、語言描繪、手勢比劃、模型展示、實物演示、師生情感交流等傳統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師和多媒體兩方面的優勢都發揮出來,才能達到一種完美的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是統一模式,教師要依據教學對象的變化不斷改變教學方法、統籌全局,引導學生適時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課件應具備很強的交互功能,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程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煽匦赃€表現在教學內容、情節、速度能隨意改變和設置參數,富有探索性和研究性。但老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減少了,老師不能清楚地看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因此,也就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這也就無形中拉大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六、不能發現個別學生的問題
多媒體課件還不能適合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的需要,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重要矛盾。教育對象的發展往往具有不平衡性,個性化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慧和潛能,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但在多媒體教學中,由于它的容量大、速度快,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記筆記,去思考一些問題。對于學生個別存在的問題,老師難以發現,因此,往往會忽視,從而影響部分學生對某一部分的理解,長此以往,便會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埃斯特倫所說:“計算機能非常直觀地、多方面地提供學習經驗,這可以使一個年輕人在大約幾個月的時間內達到用傳統教學方式需幾年才可達到的水平?!庇麑⒊善涫拢叵壤淦?,欲求生物教學的現代化,除了思想理念的先進之外,還要認清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在教學中我們要找到計算機技術與生物的交叉點,以生物學科為本,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走出生物多媒體教學的誤區,把握好多媒體使用的時機,趨利避害,以期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把我們的課堂真正變成知識的海洋、能力培養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