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同
摘要: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規則意識、民主平等意識、獨立自主意識、自由競爭意識、科學思維與人文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力與創新力提出了新需求,基礎教育要積極應對并滿足這些需求。
關鍵詞:市場經濟;人才需求;教育適應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05-0043-02
當今我國經濟已進入市場經濟階段,但是我國學校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素質落后于市場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本文僅就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談談基礎教育應該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挑戰。
一、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人才的規則意識
制度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游戲規則”,一方面規定參與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另一方面它構成了人們在政治、社會或經濟方面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特別是經濟的激勵結構。從事市場交易,首先要了解該交易的規則,才能夠避免不必要的交易費用。因此,任何制度的設計過程,首先應尊重和回應不同社會公眾集團的利益需求,取得社會公眾的制度信任,促進自覺遵守規則行為,減少制度執行成本。再次,規則意識還表現為社會成員自覺遵守規則成為一種行為習慣,這種習慣經過長時期的沉淀而成為人們潛意識的一部分,根深蒂固,也就會形成“人人按照規則辦事”的社會。對照現實,我們這個社會的成員缺乏規則意識、隨意違反規則的機會主義行為比比皆是,這顯然對我國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以適應市場經濟”提出了挑戰。
二、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人才的民主、平等意識
市場經濟不僅是一種資源配置的經濟形式,而且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這種社會組織形式是建立在“等價交換”的價值關系基礎之上的,它提倡所有市場主體在從事交易時地位平等,公平競爭,在市場中不允許有超越經濟的特權,也就是說不能因權力、地位和職務的差異而形成等級差別。一切市場參與者都以平等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身份進入市場。因此,市場經濟社會對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新挑戰,需要學校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
三、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人才的獨立、自主意識
市場經濟既為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提供了條件,也使人的個性和獨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促進了個人自由和個人利益的實現,強烈地激發了人們的主體意識,強化了個人的獨立自主精神,給個體發展和多樣性的選擇以廣闊的空間。所以,自主經營、平等競爭、公平交易、開放流通,這些市場經濟運行的原則和內在要求破除了“官本位”和封閉保守的“平均主義”舊觀念,摧毀了人身依附關系,需要學校教育從小就幫助學生樹立起獨立、自主的自由精神。
四、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人才的自由競爭意識
競爭性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不同的經濟主體間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和價值規律互相聯系和運作,權益與風險自擔。通過競爭機制實現優勝劣汰,推陳出新,從而不斷提高總體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體系內,經濟主體以贏利為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一種機制,它允許每個個體自由選擇職業和自己的角色,承認并且保護每個人的正當權益,鼓勵個體為爭取自身更大的利益去努力工作。這樣,每一個企業和個體都把發展自己視為目的,把對方看作是滿足自己的手段。如何培養學生的平等競爭意識,需要我們的學校教育作出積極的應答。
五、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人才的科學思維與人文精神
市場經濟波詭浪譎,充滿風險。市場經濟是一柄雙刃劍,用好可以利國利民,用不好就會傷害自己。如何正確地看待市場經濟的風浪,迎接這種風浪的考驗.不能按照習慣性的思路去考慮新的問題,而應進一步轉換腦筋,學會和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參與市場經濟主體的思維應是充滿理性的、開放的科學思維。科學思維的理性精髓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唯此,我們才能對市場經濟規律有正確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針對當前市場經濟的競爭導致“人文精神滑坡”現象,引起人們普遍憂慮人文生態,希冀重構“人文精神”。盡管人們的意見不盡一致,但對目前社會上“人文精神滑坡”的現象卻形成了共識:在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我國文化傳統中的積極因素,培養國民的的人文精神、合作意識,這方面,學校教育責無旁貸。
六、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力和創新力
在市場經濟改革的大潮中,需要經濟主體銳意改革,其中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是否具備與改革新形勢相吻合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市場經濟體制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同時,市場風云變化莫測,新問題層出不窮,新機遇不斷涌現,新信息不斷產生,新知識不斷更替,這些都需要參與市場的主體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對新生事物的洞察能力,培養創新人格、拓展創新思維、消除心理障礙、掌握創新技法,實現人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等。無疑,這些對學校教育提出新要求。
對照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基礎教育在思想觀念、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還很不深入,它似乎在“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脫俗”狀態,沒有主動地將自己置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因此,面對當今經濟改革大潮,如何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已成為發展教育事業的關鍵性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才能使教育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一)改變舊的教育模式,變單純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以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多種需求;(二)改革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日益增長的知識需要;(三)培養學生的市場經濟意識,與市場經濟中日益強化的物質利益觀念相適應;(四)加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以確保基礎教育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康協調發展。總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基礎教育改革要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指針,以全面落實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把基礎教育推向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