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伊嫻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音樂,鋼琴作為打開這扇大門最方便的鑰匙之一,成為了眾多樂器中炙手可熱的明星。鋼琴教學是一門學術較強的學問,而鋼琴的啟蒙教育則更具有其特殊性。教師是學生步入鋼琴殿堂的引路人,其有責任把學生引到規范和科學的學習道路上來。鋼琴啟蒙教育不僅僅是學習鋼琴的基礎彈奏技術,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從而達到開發智力和培養良好習慣的目的,為他們日后的各方面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談談本人對鋼琴啟蒙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對于人的學習、工作等一切活動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成為學習與工作的巨大動力,又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創造才能。基于以上這點,學習鋼琴,首先要做到的是培養和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初學鋼琴的人都是年齡較小的小朋友,幼兒時期的孩子心理發育還不完全,比較缺乏毅力和責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孩子都對音樂有著本能的興趣,唱唱,跳跳,或者摸摸鋼琴,覺得其樂無比,但是這種興趣是不穩定的,比較容易被其他事物所轉移。那么,在鋼琴教學中如何才能開啟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大門呢?
首先,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誘導、啟發、激勵的方式培養和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要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對年齡偏小的學生,教師要給學生多戴幾頂“高帽子”,盡可能地表現出熱情、和藹、活潑的一面。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減少了畏懼感,并能很快喜歡上老師。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最具有吸引力。學生在學習一首樂曲之前,教師最好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或者童話故事的形式,把這首樂曲的內容和情景講給他們聽。對于年齡偏大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聊天等來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減少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其次,成功的范奏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學生初次上課,教師的示范演奏可選擇曲目較為形象鮮明的音樂。如《青蛙大合唱》《小淘氣》等是較容易讓學生產生聯想的樂曲。在示范演奏前,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的形式,塑造出千千萬萬個音樂形象。成功的范奏能立刻吸引住學生,使學生發現鋼琴就像魔術師,擁有無比的魅力。第三,教師的鼓勵是學生堅持學習的保證。在啟蒙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于苛刻,應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并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和成長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表揚與批評要適當,這個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學生的練琴方法和接受能力千差萬別,我們要掌握好表揚與批評的天平。有些學生膽子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可能語氣稍微重點,就要啪嗒掉眼淚,這時,我們就要注意語氣和方法了,還是以多鼓勵為主,讓他覺得自己多少還是有進步的。或許,在我們鼓勵之下,很多缺點也會不知不覺消失掉。而對于那些愛驕傲、愛自滿的學生,適當地表揚即可,否則,下次上課就容易“天壤之別”了。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準確讀譜和識譜
掌握正確的讀譜方法是初學鋼琴者要尤為注重的。因為如果從剛開始識譜的階段就認錯了譜,那么就會形成錯彈的慣性,“先入為腦”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再去改的話,就會與原來的錯讀相抗衡,顯得困難重重。所以,我們要在初學階段就重視并養成學生的良好的讀譜習慣。對于初學鋼琴者,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要看清楚曲子的調號和拍子。升降號的數量以及具體落實到哪幾個音,要能很清晰地把握。不同的拍子,其律動是完全不同的。
(2)譜號、譜表的熟悉。對于初學者來說,有時曲子中出現譜號轉換的情況,會很容易被“忽略不計”,這就要求我們在讀譜時一定要細心認真。
(3)音符的準確性。包括音符的位置和時值,初學階段,最容易出錯的是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轉換上,我們可以采取邊打拍子邊唱的方法,有時也可以“請”節拍器幫忙。
(4)區分觸鍵的變化。往往一首樂曲中,會出現很多連音線、跳音、非連奏、連奏等,這時,我們就應該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彈奏。
好的讀譜習慣,可以大大縮短熟悉樂譜的過程,加快學習的進度,使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樂曲的技術和藝術處理上。
2. 重視指法的正確運用
初學鋼琴,盡管所彈的樂曲難度較淺,但是也必須嚴格按照譜面上所標的指法進行彈奏。這些指法是前人科學制定的。好的指法符合生理條件,能順利彈奏音樂樂句或較長的跑句。有的學生不注意音階型樂句的指法,在上下轉換指法時,對到底是三指還是四指猶豫不定,這樣容易造成樂句斷斷續續,沒有音樂感。有些樂句,不按照譜面上所標明的指法彈奏,到句末的時候就會出現手指不夠用,或者根本就轉換不過來的現象。在彈奏較長樂句時,沒有設置好指法,隨便把連奏斷開,會使音樂斷斷續續、結結巴巴,沒有美感。因此,好的指法運用,對演奏起著重要的作用。指法是彈奏的規則,指法運用是有規律可循的。
3. 不可忽視休止符的作用
音樂語言是由音符和休止符這兩大基本因素組成的,準確地說,休止符其實也是音符。學生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把“休止符”莫名地“吃掉”,休止符被“視而不見”地忽略掉了。其實,它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它時而能增加樂曲的緊張度,時而又意味著暫時的沉默。莫扎特常說:“靜默在音樂里有莫大的效果。”可見,休止符在音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首先,學生要明白休止符在樂曲中的語氣感、表現上以及對節奏的種種意義,在時值長度上要很細致地把握好。其次,學生要強化節拍和節奏的練習。學生應學會去“傾聽”休止符,體會“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切不可因為它是沒有發出聲音的,就忽視它的重要意義。
4. 正確掌握句法
正確地掌握句法是培養一個優秀的音樂人必定要解決的重要內容。樂句是構成一首樂曲的一個基本結構單位,如同我們文章中的完整的一句話,是表達相對完整的意思的。學會劃分樂句是至關重要的,劃分樂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樂句,學生只有理解了樂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樂曲。就像我們讀一篇文章,只有理解了它每一句話的意思,才能明白整篇的內容。
因此,在讀譜時我們要嚴格按照譜子上所要求的句法、節奏、呼吸、表情記號等去彈奏,還需要認真體會樂句的語氣感及句法走向,只有做到了這些,音樂的語言才會更加生動和準確,作曲家的意圖及風格才能表達得更好。
三、重視音樂表現的培養
對音樂的喜愛是學習鋼琴的基本條件。鋼琴音樂本身是如此的豐富,以至于能滿足各式各樣學習者的需要。例如,有的人掌握不了高技巧的彈奏,那么,就有很多很多簡易的技術供他學習。不管是抒情的、深沉的、古典的、現代的等,都有相應的大量作品可供練習。何謂音樂表現?其實,就是指除了動動手指,彈出音符以外,還能給自己和聽眾帶來“其他東西”。這就是指音樂表現,它是把我們內心從音符中感受到的東西,通過手指觸鍵彈奏出樂音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若要更好地表達音樂表現,要具備以下兩點:
第一,我們的內心深處要有對音樂的感受,并能很好地理解它
隨著感受、理解的日益增多,那么表現也就會越來越豐富。
第二,鋼琴彈奏技術要扎實
音樂表現最終是通過手指的觸鍵來實現的。鋼琴技術越高超,那么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音色要求才會更圓滿。有些學生,往往音樂感受力特別強,但是他的技術卻不夠用,那么他在音樂的表現上就會受到限制。
可見,只有音樂感受和鋼琴彈奏技術都齊頭并進,才能真正做到有好的音樂表現。
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有人認為,初學鋼琴對音樂性的要求不高,只要把手指站住、指尖有力、手型好、指法正確,把技巧練好以后再要求音樂的表現也不遲。其實,這種只注重技巧而沒有音樂感、節奏感的訓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這樣不僅會忽視學生創造力的挖掘,也會使學生對鋼琴產生厭煩,久而久之,甚至無法堅持學下去。
鋼琴本身就屬于富有創造性的樂器,彈奏鋼琴也應該是一件富有創造性的事情,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體現創造性思維的運用。如果教師在鋼琴教學中的授課過于死板和單一,照本宣科而沒有創新性,那么學生接受音樂知識和鋼琴技巧時也會覺得枯燥,毫無吸引力,學習鋼琴的興趣也會慢慢消退。
著名的鋼琴教育家周廣仁先生在《基礎·能力·修養》一文中提道:“傳統的鋼琴教學方式是一對一、手把手地教,知識全靠教師口傳心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水平的限制,教師憑經驗教,學生被動地學,不善于獨立思考,過多的包辦代替,養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隨著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學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鋼琴教學打破了以往陳舊死板的面目,創造性思維的鋼琴教學越來越被重視。這種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并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有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賦予學生。教師在創造性思維的鋼琴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要留有余地,要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且開闊他們的眼界。
五、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現在多數學琴的孩子年紀偏小,他們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的發育期,孩子與孩子之間由于性格、生活習慣、家庭的教育方式等,使得他們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如果我們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和相同的教材,可能教學效果會不太理想。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鋼琴教學是技術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并相互作用的,程度的深淺、技術與藝術表現等都具有階段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學生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會取得進步。對一個年齡較小的初學鋼琴的小孩子來說,要使他們軟弱的小手能彈出亮而透的聲音,是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達到的。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會一味地強調手指的嚴格訓練,學生耳邊一直纏繞的是“手指站穩,架子撐好,不要塌指,音要彈到底,手腕不要晃”。在教師的再三督促下,學生就會特別注意這些方面,而往往缺少自主性。而且這種孤立的手指練習,如果不與音樂性相結合的話,時間一久,學生往往就會厭惡這些“枯燥”的練習,產生“反抗”情緒。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曲名去啟迪孩子,讓他們有自己的獨到理解,開創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用自己的小耳朵去聆聽和檢驗自己所彈奏的聲音,再努力地去調整和改進,那么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業的布置安排上也應該考慮到個體差異。對能力較好、表現較突出的學生在作業的數量和質量上的要求可以稍微高一些;而對于那些膽小的、音樂素養不是非常高的學生作業量可以少一點,要求要適當降低,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當然,從教師的這一方面來講,說話的語氣要比較親切溫柔,讓學生能夠認真上好每次課,同時有能力去獨立完成課后布置的作業,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嚴厲,當然是教學要求的高標準,但是尺寸要把握適當,要能消除某些學生原本缺乏自信和膽怯的心理,激發并提高他們對鋼琴的愛好和興趣。
綜上所述,鋼琴啟蒙教學的正確得當與否非常重要。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彈鋼琴,而且要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并開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將他們引入美妙的音樂殿堂,讓他們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無窮樂趣。
參考文獻:
[1]但昭義.少兒鋼琴學習輔導[J].音樂世界,1995(6).
[2]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3]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