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開發學生的智力,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素質與能力,這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實踐證明,體育教學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與能力的養成,皆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學生的智力發展,有時也并不完全跟著身體的發育、知識技能的提高而發展。在更多的時候,還需要體育教師精心地組織教學,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一、調整、充實教學內容和手段
學生在學習一種知識和技術時,總有一個由感知、了解再到鞏固、應用的過程,體育教學也肯定要遵循這一規律。在教材的感知階段,即動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階段,體育教師不可再用以前枯燥、重復的方式(教師在前面示范,學生在后面機械模仿練習)。填鴨式的教育教學,將會造成學生僵化思維,缺少創造性。這時,我們應當采用積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地把運動技能與心智能力的培養有機融合。
比如,對一個完整而復雜的技術動作進行示范和講解時,教師可采用結構清晰的分解演示及自主學習方法,將同學們的關注點及興奮點引向練習的重點之處,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為了不破壞動作的內在聯系,教師也可采用慢節奏的完整示范或運用錄像進行教學,這既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表象,又有助于發展學生集中注意力,學會察覺對象的個別情況,而且能察覺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二、利用體育教學特有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智力
體育教學是通過學生反復進行的身體活動,以身體練習為基礎,肢體活動和積極思維活動內在地整合,以實現體育課教學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認真地進行思考,而不是把體育課變成簡單的身體練習課,把技術動作不加分析地灌輸給學生,進行反復單調的練習。不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只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呆滯,從而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我們應該根據體育教學、教材的實際特點,結合學生特征,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讓學生在練習形體動作的同時積極思考,這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保持自覺鉆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擲實心球技術教學過程中,如何加大工作距離以獲得最大初速度等技術原理,最好先不要講。可以首先這樣提問:“同學們,我們如何才能擲得更遠?”然后,可以示范一系列的相關動作。之后,問學生:“為什么加大后引球的工作距離,比不引球投擲的遠呢?”最后,用類似的提高,將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思維活動激活,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這樣,既使學生可以較快地學會技術動作,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加強。
三、利用體育教學的開放性特點提高學生能力
體育教學活動是一種較為開放的組織活動,一般在操場、大型廣場等室外場所進行。體育活動多而繁,在教學組織中難度較大,形式多變,教學內容復雜。同時,外界環境變化大,干擾因素也較多。這種開放的特點,給體育教學活動造成了很多困難。
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正是由于體育教學組織工作的復雜性,給學生智力發展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比如,體育教學中,學生注意力易分散。為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必然要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以發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練習有集中的時候,也有分散的時候,學生既有獨立練習,又有分組配合練習和集體同時練習。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既能相互觀察,又能獨立思考;既能相互指導,又能保護幫助。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比較廣泛的交流。師生之間的這種交流,既彰顯出身體運動的實踐性,又表明師生之間在積極地進行著思維活動,以及分享、儲存信息。總的來看,這個活動是非常復雜的,心理活動、情感體驗與體育活動這三方面相互交融。這種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處理事物的能力,皆是大有益處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思維敏捷性與靈活性的開發。
四、注意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教師,主要是借助語言,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播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對于一名教師來說,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非常關鍵。如果教師表達水平較差,那么,他再有學問,也可能不能讓學生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做到語言形象生動,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啟發學生思考。同時,還要有重點,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在每次課上,都有問題讓學生簡明扼要地回答,讓他們進行正誤動作的比較與分析。比如,學習原地雙手投擲實心球教學,第一節課時,教師可以重點說說預備姿勢、持球的方法和最后用力投擲球動作,并讓學生徒手進行練習,或持球練習。在第二節課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讓學生明白:體育課不只是在運動四肢,而是四肢發達了帶動頭腦發達,體育運動是要腦動、嘴動促進心動。在體育課上,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從內心深處重視體育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配合教育教學,學習到更多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
(徐州市賈汪區江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