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
課堂教學的導入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學習的一個過程和手段,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必需的環節,更是教師須具有的教學技能.一個好的有效的導入不僅可以營造一個好的教學情境,還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為課堂教學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礎.筆者就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且有效的導入方法:
一、直接導入法
所謂的直接導入法,就是指教師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就向學生說明該堂課的學習目的、要求和內容等,將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程序向學生交代,并點明本堂課的課題和重點.運用直接導入法,開門見山地導入,學習的重點突出,主題也比較鮮明,還能節省時間,不僅能夠快速地將學生的思維定向,還易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地進入教學.
案例 “用單位圓中的線段表示三角函數值”
師:之前我們學習了三角函數的定義,你們還記得是怎樣定義的嗎?
生:是用兩條線段的比值來定義三角函數的數值的.
師:是的,但是用兩條線段的比值來定義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我們只用一條線段來表示,就顯得方便多了,這就是我們今天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
通過直接導入法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不但明確了該堂課的主題,還說明了該堂課的學習背景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來延伸的.
二、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就是指所謂的“溫故而知新”,通過挖掘前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來導入新課,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讓學生能快速地將新的知識點融入到原有的知識結構當中,降低學生對新知識點的認知難度.復習導入法的思路是通過對與新課內容有關的舊知識的復習來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并從該聯系和新課內容的主題來進行導入設計,學生去思考,再由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案例 “反函數”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函數的基礎知識,具體有哪些知識點呢?那么還記得嗎?
生:記得,主要有函數的定義、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等.
師:對,但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有這樣的一種比較特殊的函數呢?若存在這樣兩個函數f(x)=2x-1,f′(x)=0.5x+0.5,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先來作圖看看(如圖),由圖可見,這兩個函數是關于直線y=x對稱的,像這樣的兩個函數我們就說這兩個函數互為反函數.那么判斷一個函數是否存在反函數的條件有哪些呢?我們可以從前面學習過的函數的基礎知識來總結.
生:(討論、總結)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是一一映射的,且與反函數在相應的區間單調性是一致的.
師:(補充并開始新課的學習)
三、發現導入法
發現導入法就是通過教師的啟發讓學生在某些現象中發現規律,進而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導入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發現的喜悅,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幫助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 “勾股定理”
師:現在請大家把自己的兩個三角板、量角器和直尺拿出來,知道今天我要你們做什么嗎?生:不知道.
師:現在用你們手中的直尺測量兩個三角板的三條邊的長度,并記錄下來.生:(測量并記錄)
師:三角板的三條邊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生:(討論)
師:現在拿出你們的量角器測量兩個三角板的每個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
如果存在這樣一個Rt△ABC,∠C為直角,BC=6,AC=8,那么AB邊的長度是多少呢?同學們可以嘗試計算一下,看看能不能計算出來.生:(計算)
師:(觀察學生計算)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再根據這個比例來算出AB邊的長度,算出來了嗎?生:AB邊的長度是10.
師:為什么呢?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嗎?生:不知道.
師:要想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就要學習今天的新課:勾股定理.通過今天新課內容的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夠很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
四、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是從生活情境方面入手,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的分析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運用情境導入法來進行新課的教學導入,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產生比較強烈的求知欲,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案例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師:(播放動畫)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動畫,在一個建筑工地上,工人在砌墻,將一根一端拴著鉛錘的繩子從屋頂放下來,看繩和墻面是否一致,工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議論)保證墻和地面相垂直.
師:但是,這種方法可行嗎?真的能夠保證墻和地面垂直嗎?這就是我們這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怎樣判定兩個平面是相互垂直的.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各種導入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是完全單一存在的,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類型等選擇合適且自然的導入方法,才能使得教學更加和諧、自然,才能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