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在數學教育中,“練習”是最基本的活動形式,無論是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命題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還是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乃至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都必須通過“練習”.
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練習更是課堂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具有鞏固新知、形成技能、訓練思維和生成智慧等功能,對發展學生能力、構建學生認知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體現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大力開發習題的功能,做到“小題大做”“借題發揮”,選取典型適度的習題,精心組織,變有限為無限,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數學練習中觸類旁通、觀微知著、自醒自悟,達成學生對知識深刻的理解.
一、層次清晰,循序漸進
練習設計的藝術,直接體現在練習的層次性中. 根據學生的學習進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練習層次,這既受學生能力轉化的客觀規律所制約,又是學生認知規律的反映. 我們經常所說的練習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難度”,正是練習設計層次性的體現. 因此,練習內容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環環緊扣,逐步提高. 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又要有一些變式習題,以利于新舊知識的溝通,拓展學生的思路.
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五年級《找規律》時,我就設計了一組層次性非常強的習題:
1. 十一國慶長假期間,王老師想帶女兒參加三日游,可以哪幾天去?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擇?(基本題,與例題相仿)
2. 禮堂里一排有18個座位. 小芳和小英是雙胞胎,要讓她倆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邊,在同一排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把“小芳在小英的右邊”這句話去掉,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變式題,與例題稍有變化)
3. 18個座位的圓形餐桌,(出示圖片)小芳和小英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邊,這樣的話又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呢?你是怎么想的?(綜合題,新知適當結合舊知)
4. 想一想:111111111 × 111111111 = ?(拓展題,知識的靈活運用)
一系列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練習活動,充分鞏固并且深化了新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也為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樣,每一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對數學學習更有信心,使他們學習更加主動與積極. 從而使“人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
二、動靜搭配,新穎有趣
練習設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練習的設計追求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扎實、學得有趣. 通過操作練習、競賽練習、游戲練習等,讓學生既要動手,又要動口,還要動腦. 這種練習寓練于樂,練中生趣,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我在上二年級(下冊)的“認識方向”這一課時,設計了一個抽獎游戲:
如下表出示1—20各數,每個數字下都有一個和方向有關的小習題及相應的獎品,學生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的數,并回答問題,答對有獎.
這樣一來,新穎有趣的抽獎游戲,能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練習活動中去,既鞏固了新知,又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借題發揮,整合提升
劉加霞博士指出:從“冰冷的美麗”到“火熱的思考”,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充滿智慧的課堂組織與控制,否則不可能實現有效的教學. 教師要潛心鉆研教材,把握知識結構,充分利用教材的習題資源,對知識點進行整合提升,對習題作出適度而有效的開發,從立體的、多維度的角度把握各部分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注重知識的重組和綜合運用,真正使數學練習成為學生勵志、長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動,提高教材的“附加值”. 開發利用好習題資源是教師作為“指導者”的重要體現,也是使數學課堂擁有“學科深度”的一個平臺.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小數乘除法知識的梳理后,老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下面一段話是一種藥品說明書:【藥品名稱】阿莫西林顆粒 【生產企業】先聲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6020605【規格】0.125g【用法用量】口服. 把藥粉倒入適量的涼開水中,搖勻,即可服用. 一周歲以內,一次0.5袋;1~3周歲,一次1袋;3~5周歲,一次1.5袋;5~10周歲,一次2袋;10周歲以上,一次2~3袋;每日3次. 【生產日期】20120611【有效期】至20150610.請你把這段說明的理解填在空格里:a.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等信息. b.11歲的病人,服用這種藥每次最多服()袋,一天最多服()g. c.這盒藥到()年()月以后就過期不能服用了. d.請安排一天的吃藥時間. 這道練習,從縱向看,將多個數據集于一題,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綜合性;從橫向看,把數學知識有機地融入文字材料中,是語文和數學學科的綜合. 以學生生活題材為閱讀材料,既練習了學生數學的有關知識,也訓練了學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文字概括表達能力. 可見,這道“語文式”的數學題充分體現了學科整合的課改新理念.
四、立足文本,注重開放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 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 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策略的、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 這有利于不同水平學生展開發散思維,有利于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空間,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練習效果,可以不再局限于機械操練,而以其靈活的設計形式和豐富的練習內容,使數學練習的功能得到不斷拓展,數學活動的價值得到不斷提升. 讓孩子在觸摸數學中,激活自己的靈性,在思考問題中感受思維之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學習之樂,真正追求智慧而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