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琳
數學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 數學素養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數學技能、數學能力、個性品質七個方面.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 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一、加強操作,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 ”因此我經常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讓學生處于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狀態. 如在教“認識長方體” 時,我讓學生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從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又如在教“11~20以內各數認識”時,讓學生擺小棒,怎樣一眼就使人看出是12根. 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地擺小棒、說過程,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得出先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個十,拿出1捆和2根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這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感悟出學習的方法,輕松獲取新知,大大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創設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而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愉快”. 因此,要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創設適合學生情境,偖此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進行主動的探究活動.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學校有兩塊草地,一塊是三角形,底是6米,高是4米. 另一塊是平行四邊形,底是3米,高是4米. 小明和小軍為了這兩塊地的大小爭了起來,小明說三角形草地的面積大,小軍說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大. 到底這兩塊草地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你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們聽了躍躍欲試,大大激發了他們探求新知的欲望,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質疑問難、大膽猜想,有的用畫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草地與平行四邊形草地面積一樣大;有的用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 創設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愉快地參與,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課堂設置成舞臺讓學生當演員.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應用題時,可這樣設計:請男生當客車司機,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行了2小時. 女生當貨車司機,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行了2小時. 教師當警察,讓男女生開的兩輛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同學們一邊開,教師一邊問:是否兩輛車剛好停在教室的中間? 同學們通過演示明白了應該停在離貨車出發點近的地方. 教師又自己演示,把車開得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同學們提出意見,認為應該做到速度一致. 最后教師請同學們一邊演示開車,同時每隔一小時就報一下自己所行的路程. 這樣演示相遇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愉悅的情緒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求知熱情高漲.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因為每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 教師應正確對待每一名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親自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們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三、營造空間,激發學生創造潛力
學生具有自己的思維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留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結論的概括、知識的建構這一過程,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提高.
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征”時,我們習慣于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再沿著寬邊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結論. 這種教學表面上似乎是學生參與了,而實質上學生是在教師的“攙扶”下一步一步走到終點的,無所謂學生的自主參與學習. 如果一開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他們就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留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只有充分地相信學生的創造潛能,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
教師在課堂中還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來共同合作,研究數學,做數學.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質疑問難,這樣課堂就會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打造出更為和諧的學習空間.
四、手段多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手段多樣可以分為教學手段的多樣和課堂練習的多樣. 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變“苦學”為“樂學”,如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進行課堂教學,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展示學習過程,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將獲得的知識逐步內化為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然而并不是練習越多效果就越好,盲目地過多地重復練習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反而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呆滯,使他們在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 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編練習題,可以設計如觀察性練習,談論性練習、一題多解、多變、多用等練習形式進行訓練,力求精而少,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新時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以學生為本,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主動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使學生的數學素養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