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祥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成時代主流,未來社會呼喚具有個性和探究精神的人,需要創新型、研究型的人才,培養創新精神已成為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標.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學生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時間與空間,創設一些具有啟發性和開拓性的問題,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使教學真正達到高效.
數學的教育,毫無疑問,是為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但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小學數學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數學思考能力、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數學教育教學中,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構建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創造和創新寓于教師設計的各項活動和目標中,寓于學生參與的各項活動中,寓于學生的求異思維中,把握創新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創新精神的教育,是我們數學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
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正是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實現的. 實踐活動也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實踐活動,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就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經過手腦協作,使學生獲得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 活動一般與情境相結合,傳統的數學教育沒有生活情趣,是枯燥的,所以我們以情境教育為主,將學生帶入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求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當然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時,積極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思考: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呢?并讓學生去思考、去實驗,通過實驗,學生終于明白了車輪做成圓形的道理,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去探究實際問題,又開發了智力,促使學生在實驗中解決問題,同時培養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重視數學思想,激發創新動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源于創新動機,培養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創新動機,重視數學思想的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當然創新首先應從教師的教學思想開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牢牢抓住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注重學生的創新動機滲透. 接著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靈活應變,要敏銳地發現并抓住學生的思想火花,加以提升,鼓勵學生多創新. 設計實際問題情境引入新知識的方法有很多,如:其一,改造歷史材料. 通過把歷史材料進行加工處理,使之適合某一層次學生的再創造;其二,引進現實材料 . 社會的迅速發展迫切要求教師把生產、生活中的現實材料及時引入課堂,充實或改造教學內容;其三,前移應用問題. 把知識的應用問題提到知識之前出現,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而作為創新的內部動機則是對數學美的追求,這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創新的強烈動機. 數學知識當中蘊含著反映以上基本特征的豐富美學因素. 數學的簡單美、和諧美和奇異美等,也都將成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材料. 這樣在教學時既突出了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又使學生經歷、體會到數學思想發展的過程,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學會數學地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思想進行創新的精神.
三、通過發散思維,實現“再創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通過發散思維實現再創造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在讓學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適時地給學生以巧妙的啟發、點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展開,并達到應有的高度,讓他們自己對數學知識作出更高層次的概括,得出一般性的結論,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實現數學“再創造”,從而把問題拓廣或延伸,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可通過典型例題的解題教學及解題訓練,一道題目多種解法,題目類型的變化,甚至是一種解法的多種運用等變式訓練,通過縱橫發散,知識串聯,綜合溝通,從而讓學生再創造,達到使學生鞏固與深化所學知識,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解題技巧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四、拓展課堂教學,進行數學應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課堂教學之后,應拓展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創新氛圍,給他們充裕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引導學生們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數學應用的創新就是解決前人已經解決的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 課堂上學生的創新活動往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同學之間互相協作完成的. 課后布置一些類型相似、難度相當的習題,讓學生各自獨立解決,那才是真正的創新,讓學生真正體會一下數學家的艱辛,像數學家那樣的工作. 除習題演練外,數學應用的創新還應包括問題解決的內容,問題解決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非常規的,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深入社會、讓學生感受生活的數學、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獨立地去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學習數學,在實踐中受到對于數學應用創新的訓練,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非易事,非一朝一夕能及. 數學教學工作既有挑戰性又有趣味性,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習貴在求新,思維貴在創新,創造性思維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孜孜不倦的學習去積累和培養的. 教師在教學中要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氛圍和寬松環境,才能讓學生的稟賦和潛力得以充分發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更上一層樓. 這就要求教師自身也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自身的努力加工教材,精心備課,提高課堂效率,用最節省的時間達到最有效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