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貞 王婉 劉曉
摘要本調查使用依據Young的網絡成癮8項判斷標準,編撰“大學生使用網絡調查問卷”,對成都某高校近3000名學生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比例為10.5%,其中輕度成癮者7.9%,中度者1.8%,重度者0.9%。網絡成癮發(fā)生率存在明顯的文理工科差異,存在輕微的性別差異。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成癮抽樣調查發(fā)生率
0 前言
網絡已是現代大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自我展示和大學生管理的重要平臺和途徑。微博、人人網等自媒體徹底改變了大學生社交方式,滿足了大學生渴望自我展示、社交的心理需要,提供了形式多樣、引人入勝的娛樂活動;但又因其海量的網絡信息、網絡游戲等導致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對大學生及校園文化產生不良影響,對網絡成癮的現狀、原因及防治調研是教育界,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有之義。
網絡成癮(Internet-Addiction Disorder,IAD)指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金伯利·S·揚)。網絡成癮主要包括網絡游戲成癮、網絡交際成癮、色情成癮、強迫信息收集成癮、網絡技術成癮五類。
國內外早有對網絡成癮率調查研究,但由于樣本容量、診斷標準、取樣方式等各種不同,導致網絡成癮發(fā)生率結果不一致。本調查研究以成都市某重點高校為調查對象,通過大容量樣本調查,分析大學生網絡成癮率、分布態(tài)勢,為后續(xù)網絡成癮的原因分析、預防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 方法
1.1 調查對象
抽取成都某重點大學本科生為調查對象,被抽查者年齡均在18~24歲區(qū)間。發(fā)放問卷2800份,收回問卷2516份,其中有效問卷2477份。經統(tǒng)計男生問卷數1580份,女生問卷數897份;大一至大四年級問卷數分別為573、620、806、478。
1.2 調查工具
本研究以Young的網絡成癮判斷標準為依據,即對8項問題(①你是否對網絡過于關注?②你是否感覺需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③你是否難以減少或控制自己對網絡的使用?④你是否對家人或朋友掩飾自己對網絡的著迷程度?⑤你是否將上網作為擺脫煩惱和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⑥當你準備下線或者停止使用網絡的時候,你是否感到煩躁不安,無所適從?⑦你是否由于上網影響了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或朋友關系?⑧你上網時間是否經常比預期的要長?)中的5項或5項以上都回答“是”,則可以視其為網絡成癮,編撰“大學生使用網絡調查問卷”,共38個題目。
2 調查結果
2.1 網絡成癮總體發(fā)生率及分級比率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抽查結果,該大學生本科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為10.5%。
5、6個“是”選項為輕度,7個“是”選項為中度,8個“是”選項為重度。
從表2可以看出,該大學本科生網絡成癮者中,輕度成癮者占7.9%,而中度和重度成癮者所占比例非常少。
2.2 男、女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
由表3看出,男生比女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高出1.6個百分點,網絡成癮發(fā)生率存在輕微的性別差異。
2.3 各年級網絡成癮發(fā)生率
由表4可以看出,大二、大三、大四三個年級網絡成癮發(fā)生率相似,三個年級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大一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為5.8%,鑒于問卷調查時間為2011年10月,剛入校的大一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具有參考價值。
2.4 文科、理工科、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
表5數據說明,文科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高于理工科大學生。經檢驗,文科與理工科成癮率存在2.7個百分點的顯著差異。
3 討論
關于大學生網絡成癮率,我們的調查結果是10.5%。這與國內外調查研究結果大致相似。Anderson(1998)對1078名大學生上網者進行了研究,發(fā)現9.8%的人是網絡依賴者;上海師范大學顧海根教授對上海市八所高校近四千名大學生開展了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發(fā)生率為12.9%。各研究調查網絡成癮率不同,其原因主要有成癮判斷標準、樣本容量、調查對象時間等因素。我們調查研究樣本容量大,采用國際知名的Young 8項目判斷標準,能夠準確反映該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率。
網絡成癮者中大部分是輕度者(7.9%),該部分人群成癮不嚴重,是能夠有效治療的。對該部分人群成癮原因、治療措施是本課題以后研究的重點內容。
我們研究的結果是成癮者存在顯著文理工科差異,這與國外研究者的結果一致。但是我們研究認為成癮者存在輕微的男女差異。這與國內大部分研究結果成癮者存在顯著的男女差異有些出入。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深入分析研究。
4 結論
(1)該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為10.5%。(2)該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存在明顯的文理工科差異,存在輕微的性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