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瑞英
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p>
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
那么以“人文關懷”溫暖美術課堂簡單地說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科的生活性、人性化,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尊嚴,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中學生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美術課不是中考科目,學生學習美術的態度大部分取決于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有別于其他學科,藝術教育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美術教師如何才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呢?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素材聯系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我覺得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最好的切入點就是生活,因為每個學生都在自覺不自覺地觀察生活、認知生活。例如,在講《繪畫構圖》一課時,從以往的教學經驗反思,如果只從理論的角度分析,就很容易上成枯燥的說教課,學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可是我把構圖和攝影聯系起來,情形就大不一樣了。一提起攝影,學生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踴躍發言,因為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攝影經驗,每個人都能講出一些道理,而這恰好與構圖的原理一致。所以,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只要有過共同的生活體驗就容易引起共鳴,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教學任務就能順利完成。
二、教學策略關注差異
我們必須承認,學生的素質是存在差異的,由低起點入手,讓每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就是照顧這種差異,就是尊重學生,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精神。例如,在講人物速寫一課時,我搜集了大量古今中外,不同層次的速寫作品,有幼兒的也有國際大師的,有嚴謹寫實的也有隨意變形的,有細膩的也有簡潔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藝術表現的形式是多樣的,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生動。所以,在這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在生動上,只要能畫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好作品。這樣,學生會感到:“噢,我也能行?!本涂梢圆痪幸桓?,大膽動筆了。法國當代藝術家巴爾巴拉多德認為,讓廣大少兒學藝術,不是要將他們培養成為藝術家而是通過藝術活動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表現內心的情感,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力。
三、教學手段靈活多樣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物質文明的快速提高,教師可使用的媒體形式更豐富多樣,如教學掛圖、實物投影、幻燈、視頻資料等。教學中教師能夠盡可能多地運用多媒體,就可以化難為易。如透視規律是比較抽象和復雜的,僅靠語言的描述很難理解,利用演示教具不僅能讓學生發現規律,理解規律,而且能使美術課擺脫理論知識教學中的枯燥說教,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媒體的使用,能使教學內容變籠統為具體,變抽象為形象,變模糊為清晰,變難為易。
此外,我還很重視教師示范。教師示范是美術課常用的重要手段,其作用遠遠大于示范本身及其他教學手段,是學生較喜歡的教學方法。教師示范不僅可以使學生最直觀地、清晰地學到技法,滿足好奇心,而且教師可以大大樹立威信,以技服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小組合作以優補劣
事實上,學生的美術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讓有的學生單獨完成某個課題的作業的確不容易,但我相信每個學生對成功的期盼、對肯定的渴求是相同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分成五六個人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交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得到不同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創設學生的合作與交往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學生合作與交往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組織形式能促進學生真正地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不僅提高了認識水平,而且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切實培養。
五、課堂輔導照顧全面
輔導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消化全在此中。學生的個性愛好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均有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課前評估,對每一個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都做到心中有數。要根據學生基礎,對學生實施動態管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照顧到整個班級,抓住重點問題向前推進,表揚好的,抓住差的,帶動一般的,達到教學目的。多數學生通過啟發、引導、演示等過程能獨立作畫,少數能力差的學生則要幫他一把,給他修改幾筆,或在關鍵處提醒一下,使他能繼續下去,讓學生嘗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在成功中追逐著一個新的、更高的目標,讓他們真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六、作業評價畫龍點睛
作業評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對教學的引入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忽視對學生習作的評價。而人性化的評價正是成功教學的點睛之筆,美術教師要認識到,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孩子們的心血,都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慎重評價、用心評價。
首先,巧打分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撼晒Φ目鞓肥且环N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但對于打高分,并不是盲目和隨意的。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這個尺度我認為最好是略高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并且讓學生覺得很客觀。
此外,巧用評語。多肯定少否定,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我這里說的肯定不是像“你真棒”,“你很聰明”等一類讓學生聽起來都覺得很空洞的詞匯,而是要求教師能準確地把握教育時機,對學生適時作出層遞式的肯定,再加上一兩句建設性評語,如:“線條真有力!”“看得出你用心了!”、“如果你能用1分鐘的時間仔細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再用10分鐘把你不滿意的部分修改一下,你的作品會更加精彩!”此類充滿期待和人文關懷的批語,更加體現出評價的發展性和人性化,從而使美術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得以實現。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在美術教學中體現人文關懷,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學生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