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寶
摘要由于高校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為強烈的參與意識、多是18~25歲之間的青年,決定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具有管理人數多、工作量大等特點,因此,在工作中會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研究主要以河南省普通高校為研究對象,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和改革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
1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分析
1.1 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目標缺失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法制建設步法加快,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在2005年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也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但是,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學生工作行政化管理傾向依然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在管理理念沒有擺脫以政治管教為主的模式傳統教育模式,忽視了對學生應用的尊重。
學校始終工作的重點放在實現學校穩定和自身發展的目標等方面,以維護學校利益最大化為最重要的歸宿,在管理制度制定和管理方法應用上,僅僅側重于發展學生的共性特征而忽略了個性的張揚,以及對學生應有的尊重、和主體性、能動性的發展,導致學生的各種需要和發展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形成了一種非民、非協商式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目前,高校主要依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對學生進行管理,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往以學校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忽略了學生的基本權益和發展需要,而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德、智、體、美全方位的發展。這說明高校在管理目標制定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并沒有真正的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之一。
1.2 管理方法單一,師資力量匱乏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學生數量與學生管理人員的比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傳統的學生管理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也就是說,采用常規的“控制與操縱”方式進行管理已經不行了,必須順應時代需求,建立一套側重于服務與激勵的學生管理方法體系。由于任何管理都必須通過一定的行為和措施來實現,因此,管理的行為和方法是否恰當成為了管理目標能否如期實現的關鍵因素。然而,在傳統管理理念影響下,統一式、封閉式、包攬式的管理方法依然隨處可見,在管理過程中,依靠規章、條例來限制、約束學生,缺乏對學生情感的考慮和心理需要的滿足。不可否認,這種管理方式曾經在學生管理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整齊劃一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但是,這與現代社會多元化發展趨勢的要求是互相矛盾,其潛在的弊端也已經日益凸顯,這也正如同其他學者所述“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成長需要,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2006年由教育部制訂并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高校輔導員師資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如要求學生與輔導員的數量比例應保持在200:1以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高校都遠遠高于這一比例,有的學校甚至達到了300:1。這種形式出現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誘發了許多問題,比如,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交流明顯減少,輔導員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明顯減少,一些學生甚至反映有事找不到輔導員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種局面的發生極大的影響了輔導員對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的掌控和把握。由此可見,師資理論匱乏的問題已經影響了對學生的正常管理工作。
2 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轉變學生管理理念
在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將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這里所講的以人為本其實就是以學生為本,即強調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地位,將學生視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工作的最高標準。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樹立其管理者和服務者的雙重形象,首先應該對管理和服務的對象加以明確,所謂管理者是對學校管理而言的,而對學生而言應該是服務。輔導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在工作中要對學生認真負責,從思想上重視學生管理,從行動上要做到對學生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同時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通過樹立堅實有效的教育服務思想,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行之有效、嚴格規范、張揚個性發展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2.2 健全學生工作管理制度
自高校普遍采用學分制教育模式以來,同一專業甚至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同一學期所修科目不盡相同,其在上課時間和業余時間利用方面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極大的自由空間。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放手不管,而是要從制度上制定出適合學生特點以及與本年級學生管理機制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從行為規范上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約束,同時,積極組織和調動各部門人員積極配合學生管理。因為,學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規范學生行為的依據,同時也是激勵學生的依據。
2.3 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民主是大學精神的核心,在我國高校可謂是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方,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空前發展和繁榮,民主意識與法制意識已經在學生中增強,因此,在對學生管理方法上也要有所創新,不能延續著傳統的管理方法。可以通過學生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來實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從而激發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將互聯網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重要陣地,充分利用網絡直觀生動、交流暢通、聯系便捷等特點,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
2.4 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是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需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為人師表”的道德情操,還要廣泛地涉獵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和網絡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輔導員、班主任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其所具備綜合素質的多少,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學校要重視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即建立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