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岑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門將實際問題高度抽象化的科學。隨著數學的不斷發展,數學學科的自身體系得到了完善,卻使數學逐漸失去了與大眾的親和力。因為親和力在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數學親和力的回歸刻不容緩。
【關鍵詞】親和力;數學;嚴密性
親和力,詞典里的解釋是“比喻使人親近、愿意接觸的力量”。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與人或人與物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
一提到數學,不少人就會感慨:“這是我最討厭的一門課。”問別人對數學的印象,大多數人就一個字“難”。這些都是大眾對數學最自然、最真實的內心寫照。從大眾對數學的態度上來說,我們的數學教育是失敗的。作為知識,作為一個工具,數學站到了大眾的對立面上,失去了親和力。該是時候反省一下了,數學到底錯在了哪里?
一、失去親和力的原因
1毖Э譜隕淼奶氐
數學學科非常重視嚴密性。以數列極限的定義為例,它的精確定義是:“如果對于任意給定的正數ε(不論多么小),總存在正整數N,使得對于n>N的一切xn,都有不等式|xn-A|<ε成立,則稱常數A是數列{xn}的極限,或者稱數列{xn}收斂于A。”這個定義嚴密、精練、巧妙。精練嚴密的語言也是數學的魅力之一。但初次接觸這段定義的人肯定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甚至都不知道它在說什么。于是數學就這樣失去了親和力。
再看一個例子,網絡上對于“0999…=1”這個問題討論得非常熱烈,有人給出這樣一個證明:“設x=0999…,那么10x=9999…,得到10x-x=9,解方程得x=1。”這個證明是錯誤的,原因是無限小數怎么和10相乘,無限小數如何相減在數學中都是沒有定義過的運算。于是,數學的嚴密性和大眾之間又一次產生了理解上的分歧。因為在大眾看來,上述的計算是相當自然可信的。我們不禁要問:數學的親和力在哪里?
2苯淌Φ淖隕碓因
教師自身也對數學失去親和力負有重要責任。數學課的課堂氣氛一般不如語文等課程,總結問題的時候,經常會把原因歸結為課程的自身特點不同。這會變向的產生一個心理暗示:“數學課沒有語文課生動有趣很正常了。這是學科自身特點造成的,無法改變。”這樣的暗示會使我們產生惰性,不經意間放棄了對數學課堂設計的思考,扼殺了數學課程改革的萌芽。
如何才能讓數學的親和力回歸呢?數學的發展過程像一個嬰兒在逐漸成長,之后變老死去。他身上的血肉由少到多,再由多到死后腐爛,最終變成了一副骷髏。在這個比方中,血肉就是指實際問題,代表著和數學和大眾之間的親和力。現在的數學太過關注骨骼的發展,丟失了血肉,變成了令人恐怖的骷髏。
二、親和力的回歸
1被毓槭導
有一些崗位上的實際問題需要應用大量數學知識來解決,把這些實際問題帶入課堂是使數學的親和力回歸的最直接方法。這個過程就好像讓骷髏重新長肉,是很艱辛的,但必須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否則數學和大眾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2被毓楦拍畹腦點
數學在發展中,曾經對一些概念的描述是不嚴密的,其中有些不嚴密的描述更加符合大眾的邏輯思維。我們可以從中篩選合適的來輔助教學,就可以降低數學的思考難度,提高數學的親和力。例如前文提到的數列極限,它的定義就有許多較易理解的版本。
而在任職教育中,數學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而存在,對于數學概念和推導過程已經不再重視。就好像計算機,人們只需要會用它,并不需要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此時,數學的嚴密性要為親和力讓路。
例如,什么是無窮大?回答起來很難。但有些學生采用了一種“簡化”的方式來回答:“無窮大是一個特殊的數,它比任何實數都大,也不能和實數進行加減運算,任意實數除以無窮大的結果是0。”這種理解方式很明顯是不嚴密的,是錯誤的。但這樣的理解在現階段的學習中不會產生問題,同時具有更高的親和力。我們不應該排斥這些不嚴密的理解方式。美國的個別中小學為了簡化計算,甚至把圓周率近似為4,多么大的誤差啊!但實踐證明這樣的誤差并不會對學生的未來深造產生影響。因為教師在簡化問題或概念的同時,也可以為學生點明正確的方向,使他們在未來深入學習時不會被這些簡化后的概念誤導。
3被極宣傳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有些在日后直接能用,有些為日后學習打基礎,有些則只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數學,并非無用,而是潛移默化的存在于學生的思維當中,進入了學生的骨髓。大家都說數學好的人聰明,其實也是對數學作用的一種認可。目前,數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數學中有很多有趣的問題,把這些問題拿出來作為數學文化的推廣,容易讓大眾對數學產生好感。與此同時我們要利用好電視、網絡等媒體,更加有效地宣傳數學文化和數學作用。這項工作做好了,自然會增進數學的親和力。
4苯淌ψ隕砬綴土Φ奶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考慮學生應該學習什么,而應該更多地去考慮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數學,需要怎樣的數學活動和問題呈現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改變教學方式,運用與學生學習風格相吻合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每名學生都有一顆進取的心。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老師如何去設計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心中的信念更堅定,如何讓學生的信心更持久,如何讓學生對數學課充滿興趣。只要時時刻刻讓你的教學充滿親和力,你一定能夠抓住學生的心。
不遠的將來,問問身邊的學生:“你喜歡數學嗎?”希望能得到真心的答案:“喜歡。”
【參考文獻】
[1]張奠宙,丁傳松,柴俊。走進教育數學——情真意切話數學。科學教育出版社,2011。
[2]張奠宙。數學的明天[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郭金梅。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親和力的作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