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僅要能夠愛學生,還要有靈活、智慧的工作方法。我認為班主任工作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下面我主要從班規制定和教室布置兩個方面談談。
一、班規的制定不應著眼于如何懲罰,而應著眼于對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能力的喚醒
創設情境,共同制定班規。在制定班規前,老師應盡量創設情境,讓學生意識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明確的班規才能讓大家融洽相處。為了讓學生樂于遵守規定,開學第三天,我故意比前兩天晚了二十分鐘到班,當時班內一片喧嘩:亂坐的、吃零食的、聽音樂的、玩手機的,還有幾個位置空著……我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你喜歡這樣的班級環境嗎?為什么?”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我請幾位學生發言,每一位學生都從不同方面表達了自己不喜歡這種混亂的班級環境的理由。我趁熱打鐵,在黑板上又寫下幾個大字:“怎么辦?”學生在下面七嘴八舌地出謀劃策。最終,我們決定“為了讓大家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必須有明確的班規”,而制定班規的人仍然是學生。
尊重學生,體現人文關懷。班規的內容應盡量不注重懲罰而注重正面激勵。如果班規的內容全是懲罰性質的,比如抄襲作業一次要打掃教室一周,上課睡覺罰站一節課……學生心里就會因此有壓迫感。而改成正面引導則大不一樣,比如尊重自己和他人,不大聲喧嘩干擾別人學習、休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一個主動進取的人;學會自我控制,不隨意打鬧,避免意外傷害;等等。這些具有人文關懷的內容顯然更能給學生積極的引導和激勵,更易于得到學生心理上的認同。
落實班規,學會自我管理。再好的制度缺乏落實也就失去了意義。高中文科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相對松散,我只好手把手地教他們統籌安排日常生活,包括如何整理書桌、如何將學案分門別類保存……有段時間,班內嗑瓜子兒的現象屢禁不止,走廊、過道上總有瓜子殼。我干脆買來幾十塊錢的瓜子,利用一節自習課分給學生,說:“我們放松一下,嗑瓜子兒吧!”學生滿腹狐疑。我解釋道:“這節課的任務就是在下課前嗑完這些瓜子兒,享受休閑的同時交流一下上一階段學習的收獲和下一階段努力的目標。”學生看到我開始嗑瓜子兒,就放心地吃起來。快下課時,我微笑著在教室里轉了一圈,請幾位同學談談感受。黎凱說:“我覺得很熱鬧、很放松。”值日生周玉潔卻一臉愁容地說:“老師,我好擔心等會兒地怎么掃。”簡玉枝說:“我覺得太吵,而且很耽誤時間。”立即有一批學生附和道:“老師,嗑了一節課的瓜子兒,作業都沒完成呢!”我趁勢總結道:“嗑瓜子兒的確很放松,但只適合于閑度時光。我們的教室不是休閑場所,如果大家把瓜子等零食帶到教室,勢必影響自己的學習,也會破壞班級正常的學習氛圍。另外,剛才我在教室里轉了一圈,絕大多數同學習慣都很好,知道將瓜子殼包起來,但有四位同學不夠小心,較多的瓜子殼掉在了地上,請這幾位同學協助值日生將教室清理干凈。”大家都鼓掌歡呼起來。我趁機在黑板上寫下:“獲得成功的大小與自制力的強弱有密切關系。請把與學習環境不和諧的事物清理出教室。”從此,學生們都能自覺地把各項班規落實到行動中,班級環境和學習風氣明顯好轉。
二、教室的布置對于學生的影響很大,不能忽略
教室的布置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有效的教室布置應該是讓學生說話,而且是讓所有的學生說話,讓他們感到有尊嚴、有自信,激勵學生盡力做最好的自己。同時還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學習氛圍,讓學生明白教室是讀書、學習之地。
有些教室里張貼光榮榜和評比表,落后的學生剛開始經過時可能會臉紅,甚至不敢抬頭,但時間一長,他們便可能會自暴自棄,產生心理負擔。這樣一來,評比也就失去了意義。還有的教室里貼著“寧肯瘦掉半斤肉,不考高分不罷休”“提升一分,超越千人”等標語。這無形中給了學生巨大的壓力,時間長了學生易變得自私而脆弱。更為關鍵的是,這類標語對學生行動缺乏具體的指導意義。
我們的班級教室布置主要有這幾個方面:(1)名言、標語。教室兩側墻壁用來懸掛名人名言,有治學方面的、有做人方面的,我也親手寫了一則“名言”來鞭策學生自主自律。另外前后黑板上方還有兩條標語“分秒必爭,天道酬勤”和“入班即靜,入座即學”。我帶領學生每天朗讀一遍,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2)學生作品。新學期伊始,我讓學生寫了《我的夢想》,貼在后黑板上,懈怠時就去默讀一遍,效果很不錯。(3)學習指導。主要是交流學生的學習經驗,例如“如何寫好議論文”“如何提高數學答題速度”等,便于大家共同學習和借鑒。(4)值日表。合理的值日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明確職責,易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這樣的教室布置,為學生指明了具體行動的方向和方法,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