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我國歷代醫家對山藥的運用頗有心得,這些故事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讀來讓人受益匪淺。本文便摘錄其中2例,主角分別是明朝繆希雍和清末明初張錫純,以饗讀者。
繆希雍與資生丸
明朝有位自學成才的名醫,叫做繆希雍。他非常喜歡游歷,自己在家看了十年書以后,又在外面游歷十年,去求訪各處的高人,跟人家學習。當他游歷到南京的時候,碰到了另外一位名醫王肯堂,他們都是中醫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相遇時又都只有三十多歲,一見如故,聊個不停。沒聊多久,王肯堂就看到繆希雍拿出個藥丸吃了,隔一會兒,繆希雍又吃了1丸。王肯堂很好奇,就問他:“你吃的是什么東西呀?”繆希雍故作神秘地說:“這是我得來的一個秘方?!?/p>
這個秘方到底是什么呢?繆希雍說,它便是資生丸。那么,資生丸又是什么方子呢?資生丸由人參、白術、白茯苓、廣陳皮、山楂肉、甘草、懷山藥、川黃連、薏苡仁、白扁豆、白豆蔻仁、藿香葉、蓮肉、澤瀉、桔梗、芡實、麥芽組成。那時,有的婦女懷孕到3個月的時候就流產,中醫認為是因為胎氣不固,而根源主要是脾氣不固,如果脾氣足,就能把胎給固攝住。脾氣不固怎么辦呢?那就應該補脾,就用這個資生丸來安胎。所以,資生丸最初是一個安胎方。
后來繆希雍發現,資生丸不光能安胎,其固有的作用——補脾氣也能用于其他,同時還能消食導滯,就是說,如果我們吃多了,吃資生丸就能把食物給消化代謝出去。如果我們平時吃飯少,吃了資生丸也能開胃。這個方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有雙向調節的作用。
受繆希雍資生丸的啟發,王肯堂后來也組了很多類似方子?,F在這個方子不僅可以安胎,男性也可以吃,是養生妙丸,而且在藥店便能買到,無需自行配制,著實方便不少。
張錫純與薯蕷飲
我們一般去找中醫看病時,醫生一個方子通常要開多種藥。清末明初時期有位醫學名家張錫純則不然,他用藥有個特點,就是經常用單味藥,以量大取勝。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往往只開一味藥,但會開很大的量,結果患者服后大都藥到病除。
某日,一位丈夫來找張錫純,說妻子生完孩子后突然發病,咳喘不停。請來很多醫生都說沒有辦法,于是就把張錫純給請來了。張錫純看后,就開了個方子,仍然只有一味藥——山藥,并囑患者家屬,每天用300克山藥熬湯給她喝,還給此方起名為薯蕷飲(注:薯蕷為山藥的植物名)。
結果那位婦女喝完藥1天以后,病癥就開始減輕,幾天以后慢慢就恢復了健康。原來,張錫純發現,那個婦女是產后氣虛,尤其是肺氣大虛,所以她才會不斷咳喘。山藥色白入肺,正好能夠補脾補肺,這樣就能把她身體虛損的狀態改變了。
張錫純對山藥情有獨鐘,對山藥的使用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他還曾使用山藥(可加雞內金)治療閉經,亦收良效。
編輯/李宇杰jtyy67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