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娟
摘要: 在我省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對我省農村留守學生在校內的五天的學習、生活和校外的兩天學習、生活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成了擺在各學校面前的難題。但是只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主動承擔責任和義務,我省留守學生的明天就一定會更美好、更精彩。
關鍵詞: 留守學生假日生活農村中小學
“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內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新一代江蘇人的現實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破解當前基礎教育難點熱點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就顯得意義特別重大。
在我省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留守學生尤其是農村的留守學生的假日生活該怎么度過、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成了擺在各學校面前的難題。這必須引起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思考。
一、讓五天的校內教育功能更強化
學校是留守學生學習的場所,是他們的“第二個家”。這里有關心愛護他們的老師;有朝夕相處的同學、伙伴;有他們喜愛的球場;有他們求知的圖書館、實驗室;還有他們了解天下的閱覽室、微機房。他們一周在這里學習生活五天。因此學校必須強化這五天里的教育功能。
1.建立關注留守學生成長的組織
學校要建立由校長領導的,德育處、教務處、團委室等部門負責人,班主任、輔導員共同參加的關注留守學生成長的組織。組織成員要真正深入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及時了解他們的成長狀況,樂于傾聽留守學生的煩惱,善于解決留守學生在心理、個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2.建立和完善留守學生檔案
每學年學校都應建立新入學留守生的檔案,準確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父母務工地點、聯系方式等信息,還要不斷完善高年級留守學生的檔案。學校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檔案資料,針對留守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把他們的成長歷程記錄在檔案里。
3.強化課堂的教育功能
留守學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缺少家長的有效監管,學習的自覺性、習慣普遍較差。因此強化課堂的教育功能,發揮其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就成了提高留守學生思想、文化素質的關鍵。老師要從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每一個環節中關注留守學生,讓每一個人在五天的在校時間里都能從課堂里最大限度地得到知識,對學習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學校要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活動。比如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要通過該活動讓留守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培養興趣愛好。努力用良好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假日生活。
二、讓學校的教育功能延伸至兩天的假日
1.設立熱線電話
學校可將老師的電話或其他通訊方式打印成冊,發給每個留守學生,鼓勵他們在假日里把遇到的學習、生活或思想上的困難反饋給老師。
2.完善家訪制度
老師利用星期六日家訪是對留守學生進行監督各管理的有效方法。學校應完善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便其適應規范辦學行為后的這種新形勢。老師要根據學校建立的留守學生的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
3.建設好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是對留守學生的家長或委托監護人進行輔導和教育的校辦機構。學校要利用好建設好這一機構。學校可以在假日里定期組織家長或委托監護人到校學習教育子女、與子女溝通、相處的方法。學校也可以請有經驗的家長或專家為留守學生的家長開講座,介紹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
4.開放校園設施
假日里學校可以將校園設施對留守學生開放,讓圖書館、閱覽室、活動室、球場等校園設施成為留守學生愿意來、樂意來的地方,成為留守學生的假日樂園,從而杜絕不良嗜好(如賭博)和不良的社會環境(如網吧、游戲機)對留守學生的影響。
三、家長要履行義務,自覺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家長是留守學生最好的老師。他們的言行、道理品質、個性心理等都對子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留守學生長時間缺少家長的關愛和家庭教育,這必將導致他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個性心理、道理品質的缺陷,以及學習成績的下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家長責任、義務意識不強,不能自覺擔負起家庭教育的重任,造成子女行為異常、心理畸形,那么這不僅是家庭的不幸,而且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首先,家長要明確責任,盡量要將子女留在身邊教育。
其次,家長要加強與子女的聯系,或打電話、或寫信。要經常了解子女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教育和指導子女的行為。假期里家長可以將留在農村的子女接到務工地,讓他們真實地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條件,感受父母在外的艱辛,增進對家長的理解,反思自己平時在家、在校的表現。
四、政府要履行職責,為留守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留守學生是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群體,對他們的關愛和監管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而且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如派出所、文化站、婦聯、團委、村委會等要履行職責,與家庭、學校共同承擔起教育和保護留守學生的責任。
一方面,派出所、工商、文化等部門要嚴查本轄區內的游戲機室、網吧等可能影響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公共場所,對違規經營者進行嚴厲打擊,直至取締。努力為留守學生的成長創造平安、和諧的環境。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大力開發本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積極開拓渠道引導在外務工家長回鄉創業,回鄉發展,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學生缺少家長監管和關愛的問題。
有了五天功能更加強大的校內教育和延伸至兩天假日里的校外教育,再加上家長、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新形勢下留守學生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更精彩。
參考文獻:
[1]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
[2]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學生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葉敬忠,詹姆斯·莫瑞.關注留守學生[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4.
[4]解占彩.農村留守學生的成因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