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偉



雪景,是嚴冬時節賦予攝影者絕佳的創作機會。但是拍攝白茫茫一片的雪景并不好看,必須在雪景中尋找帶有色彩的東西,用色彩來襯托雪的白,彰顯“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拍攝時間:最好是雪后晴天,也就是毛主席詩詞中說的“須晴日”。陰天昏暗,灰蒙蒙一片,色彩被壓抑。晴天光線反差大,色彩分明。《雪映寺院》一圖表現了在太陽照射下,藍天中云霧升騰、風清景美的萬千氣象。早晚的光線更好。早晨和傍晚色溫適中、光線柔和,早霞和夕陽更增添了神秘色彩。《殘陽如血》,則突出了雪后的冷美雪景。
巧用光線:攝影是光影藝術,光線是成敗關鍵。一般宜運用側光和側逆光,以便獲得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的雪景效果。側光拍攝的《獅望雪海》、《踏雪仰塔》顯示了雪的厚度、層次。
精確曝光:拍好雪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曝光。刺眼的雪光往往使相機的自動測光偏移,大多曝光不足,應酌情增加1~2級曝光量,或對準中間色調(灰色)物體鎖定曝光,然后半按快門構圖拍攝。或者直接對準有色彩的被攝主體鎖定曝光。初學者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啟動“日光型”或“雪景”模式。<雪地雄獅>以灰色石獅鎖定曝光,使得獅清雪白。
選景構圖:要拍好雪景中的色彩,選景構圖是關鍵。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色收入鏡中,定格色彩斑斕的精彩瞬間。如綠樹、紅葉、粉墻、黛瓦。特別是紅旗、花衣、紅燈籠,與皚皚白雪對比強烈,更加耀眼奪目。《雪白塔美》構圖巧妙,把雪海美景~網打盡。
背景宜深:深色背景方能凸顯白雪的晶瑩剔透、雪花飛舞。不然,雪花飄落雪地,沒有反差,圖片會混沌一片。鵝毛大雪當然是拍攝雪花的首選。
速度要慢:要拍出雪的動感,就要選擇“速度優先”模式,快門速度以1/15至1/60秒為宜,能拍出雪花運行軌跡。
選好前景:充分利用帶雪或掛滿冰凌的樹枝、籬笆墻、建筑物等為前景,加強冰雪感受。《佛寺賞雪》以積雪的紅燈籠為前景,烘托出游人的熱烈氣氛。而<佛光>則以巨大的古碑刻為前景,夕陽照紅了古碑一角,透出了神秘的“佛光”,與下邊的白雪相映成趣。
順光拍人:拍攝雪中人物,以順光微側為宜,若逆光,臉部最好加輔助光(閃光或用反光板),相機鏡頭要戴遮光罩。
拍好夜景:夜間可以黑色的天空為背景,用燈光拍攝飄落的雪花,速度應該調整到1/8秒~1/30秒。《風雪之夜>在車燈照射下,雪花飄飄、冷氣嗖嗖,充滿神秘。
留意小品:攝影在于發現。在雪景拍攝中,小品不可小看。拍好了可能成為珍品。如本頁下方的一組小品,惟妙惟肖、美輪美奐,小品不小。
后期處理:后期電腦處理是對現場拍攝的補救。調節亮度、對比度以還原色彩、增加質感:若是逆光拍攝,黑乎乎一片,則可選用“暗調,高光”進行調節。調節飽和度以增加彗中色彩的艷麗。《林海雪原》原本“雪霧茫茫”,調節后,霧氣消盡,樹艷雪白。
注意保暖:低溫耗電加快,注意相機保暖。
(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