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養老篇
十八大報告提出:
——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確?;鸢踩捅V翟鲋?。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
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杰:養老金“雙軌制”雖是歷史造就,卻存在官本位思想,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應該努力提高企業對吸納社會資源的吸引力,就應該盡快打破“雙軌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而這需要國家從根本上重新設計全社會系統的工資和收入分配體制。
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中國應該有一套特色的醫療保障體制,不能走西方的路子,一定要走一條政府承受得了,群眾支付得起,財政能夠持續保障的,以預防為主,中西醫都能夠發揮作用的道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我國支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醫保傘,為何醫改的成果一些百姓感受并不明顯,一是因為大城市、大醫院看病依然比較難比較貴,二是醫保水平還比較低。這是著重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進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力爭90%的群眾的看病能在基層醫院得到解決。還是要破除以藥補醫的關鍵的矛盾點,進一步推行便民措施,降低群眾看病的費用。
共同富裕篇
十八大報告提出:
——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先富比較容易,但共同富裕比較難,要努力使改革開放的成果讓所有人來共享。
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限制過高收入等方式,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真正提高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滿意度。
安徽省宿州市委書記李宏鳴: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應加大政策以及財政支持力度,讓人口數量龐大的農民群體的收入水平在初次分配中得到提高;同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社會福利保障不足的農民工群體,政府通過二次分配為其提供更多的資源,滿足其醫療、養老、子女就學等方面的需求。
中國中鐵電氣化局的農民工巨曉林:前十年,百姓生活已經躍上一個大臺階;后十年,隨著這些新舉措的實施,老百姓日子將會更加幸福美好。
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代表:收入分配公平的關鍵是機會是否均等?獲得方式是否正當?只要通過誠實勞動和個人能力正常獲取,社會都應鼓勵。
科教興國篇
十八大報告提出: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周濟:我們要實事求是地評判一下的話,中國的教育質量總體是好的,但是我們有我們的缺點,我們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學生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不強。所以,這是我們今后在提高質量方面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這也跟我們創新驅動發展的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進城務工人員、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部件作業區班組長洪剛:進城務工人員最關心的就是異地高考政策推進的速度,以及“門檻”高低。一部分城市本地人會對放開異地高考有擔憂和不滿,但從長遠看,這項改革有利于整體社會發展。
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雪:學生要可堪大用,人格塑造非常重要。除了專業知識,還要有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和使命,不僅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而且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學生。
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三中語文特級教師閆桂珍:建議加大高校自主招生力度,同時一年多考,不要一考定終身。現在上大學不難,上好大學還是難,就要多給各種人才以好的定位,只要學有所成就能夠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作用,并有好的待遇實現人生價值,就會使現在的高中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得更好。
民生就業篇
十八大報告提出:
——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增強失業保險對促進就業的作用。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淳化縣第二建筑公司農民工張民席:十八大報告中對民生問題的闡述更加細化,談的問題更加具體,明確提出了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造能力。這將有利于推動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希望今后能有相關政策大力支持。我很高興這些具體問題在十八大報告中都有體現。我希望接下來會有相關政策來支持提升勞動者就業創造能力,鼓勵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精神,讓他們擁有創業的技術指導和資金來源。
江西省永新縣三灣鄉三灣村黨支部書記邢鐳:當村官是一種歷練,也是一份責任。大學生到基層做村官,其實是一個人才回流的過程,基層群眾期盼有這樣一批人去幫助他們,我們的“回流”對解決農村資金、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有很大幫助。
上海寶山區月浦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主任、黨支部副書記,上海寶月勞動服務有限公司經理譚金鳳:小微企業是創業帶動就業的主力軍,但目前普遍存在負擔較重、創業發展后勁不足的困難:一是用人成本高,感覺用不起人;二是不太敢用人,因為收入不穩定,風險大,不敢提供長期穩定的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