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歡
《做我的愛人——向馬里奧·蘭扎致敬》
演唱:約瑟夫·卡萊亞 Joseph Calleja
演奏:BBC音樂會管弦樂團
BBC Concert Orchestra
指揮:斯蒂芬·莫庫里奧 Steven Mercurio
編號:Decca478 3531
當年,卡魯索的演唱迷住了只有七歲的馬里奧·蘭扎,他將歌王的一張唱片反復聽了數十次。那時的他或許不曾想到,自己成年后會在銀幕上飾演這位心中的英雄,而正是這部名為《偉大的卡魯索》的影片,攝成后在幾十個國家的影院中上映,成就了蘭扎的國際聲譽,也讓他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偶像,這其中同樣不乏日后以歌唱為事業并大有作為者。卡雷拉斯就是其中之一,據說年幼的他看了電影后,居然能將蘭扎在片中演唱的詠嘆調模仿得惟妙惟肖,家人驚訝于他的音樂天賦,于是將他送入巴塞羅那音樂學院接受系統的訓練。若干年后,功成名就的卡雷拉斯以一張名為《我心中的歌》的專輯向蘭扎致敬。無獨有偶,蘭扎的風采也影響到Decca公司最近推出的這張唱片中的主角、馬耳他男高音約瑟夫·卡萊亞對于人生的選擇。唱片中,他同樣選錄了一些由蘭扎唱紅的抒情歌曲和他鐘愛的詠嘆調,獻給這位自己歌唱事業的領路人。
當十二三歲的卡萊亞初次在銀幕上看到《偉大的卡魯索》后,也學起了蘭扎的演唱,但他卻沒有卡雷拉斯那么幸運,“只唱了兩分鐘,我的嗓子卻啞了兩個星期”,他回憶道。不過蘭扎迷人的嗓音卻讓他從一個重金屬音樂迷漸漸成為美聲愛好者。過了變聲期后,他開始師從曾在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演唱的保羅·阿斯奇亞克(Paul Asciak),接受系統的訓練,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抒情男高音。1998年到1999年,卡萊亞先后贏得米蘭卡魯索聲樂比賽和多明戈歌唱大賽的首獎,從而在樂壇嶄露頭角。之后,他陸續登上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法蘭克福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布雷根茨音樂節等舞臺,成為炙手可熱的歌唱新秀。在不久前揭曉的《留聲機》雜志年度大獎中,卡萊亞獲頒“年度最佳音樂家”獎,這也是該評選唯一向公眾開放投票的獎項。能最終在包括巴倫博伊姆、科澤娜、德賽、巴福杰(Jean-Efflam Bavouzet)、伊莎貝爾·福斯特(Isabelle Faust)等眾星云集的名單中脫穎而出,其人氣之高,多少讓人聯想到當年的蘭扎。
這張《做我的愛人——向馬里奧·蘭扎致敬》已是步入而立之年不久的卡萊亞在Decca公司的第四張專輯。唱片中收錄他演唱《卡門》《圖蘭朵》《鄉村騎士》《丑角》《歌女焦空達》等歌劇中的著名詠嘆調,不過最吸引人之處,自然是他演唱的十余首蘭扎的拿手曲目,包括《做我的愛人》《告別羅馬》《乘風破浪圓舞曲》《小夜曲》《因為你是我的》《因為》等,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紅極一時并傳唱至今的流行金曲。如今,它們被同樣擁有漂亮嗓音和自然樂感的卡萊亞唱來仍很是動聽。大多數時候,他以明朗的音色、優雅的風格唱出歌中的綿綿情意。比之蘭扎熱情的風格,卡萊亞更注重表達每首歌中細膩敏感的情緒,這也讓他的歌聲多了幾許溫暖與柔潤,給人留下不同以往的印象。
莫扎特:《第二十、二十七鋼琴協奏曲》
鋼琴:瑪麗亞·皮雷斯 Maria Joao Pires
協奏:莫扎特管弦樂團 Orchestra Mozart
指揮:克勞迪奧·阿巴多 Claudio Abbado
編號:DG479 0075
一直以來,鋼琴家皮雷斯都與莫扎特的作品保持著緊密的關系。似乎從一開始,這位意志堅定的藝術家就準備在莫扎特的音樂世界中展開一次追尋真實與美的旅程。在年輕時為“天龍”和“華納”公司錄制的一些莫扎特的作品中,她為我們營造出一個非常親切的音響世界,以明確而有力的觸鍵、精致的分句為人所稱道。當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為DG公司錄制莫扎特的全部鋼琴奏鳴曲時,人們察覺到在那些纖細、靈敏的音型中,潛藏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創造力,顯然這時的她力求在泰然自若與強烈的情感表達間獲得理想的平衡。聆聽這張她去年與阿巴多合作的兩部莫扎特協奏曲的錄音,更讓人感嘆這位年近古稀的音樂家依然能讓指尖的音符煥發出新的活力、色彩和意義。此刻的她,與莫扎特的音樂已達成完美的默契,不會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只需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張唱片也是兩位音樂家繼十多年前在DG公司錄制四首莫扎特協奏曲后的再度聯手。這次他們挑選了《D小調第二十協奏曲》和《降B大調第二十七協奏曲》。前者是莫扎特鋼琴協奏曲中極少數以小調式寫成的,具有濃郁的浪漫氣息,也照見了作曲家性格中不常顯露的一面。后者完成于作曲家去世前三四個月,是一部在純真的安詳中隱浮著淡淡憂郁的杰作,與《安魂曲》一樣被視為莫扎特的精神遺囑。
皮雷斯在演奏這兩部協奏曲時,特別注重對主題的塑造,鮮明的形象加之相互的對比,讓這里的音樂宛若莫扎特歌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化身。當演奏《D小調協奏曲》中那些深具戲劇性激情的片段時,她手下的強音豐滿而結實,斷然而剛健。不過大多時間她都盡力展現出自己控制力度的美學,顯然,對于作品中那些抒情細節的探索與捕捉才是她真正的興趣所在,也因此,從她指下流淌出的“浪漫曲”樂章充滿誠摯的感情。她對于《降B大調協奏曲》中氣氛、色調的轉變同樣相當敏銳,以一種溫婉的手法化解作品中憂郁的情緒,體現出高雅的趣味和適度的分寸感,也為聽者帶去一份超然物外的升華。在阿巴多的指揮下,莫扎特管弦樂團在此的協奏與皮雷斯間達到了最佳的平衡,更使得這里的演釋聽來生動細膩而充滿戲劇性格。
肖邦:《四首諧謔曲》;拉威爾:《夜之幽靈》等
鋼琴:本杰明·格羅夫納 Benjamin Grosvenor
編號:Decca478 3206
在去年BBC逍遙音樂節的開幕式中,英國青年鋼琴家本杰明·格羅夫納以一曲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轟動全場。人們在贊嘆他那完美技巧的同時,更對這位還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在演奏中表現的豐富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感到不可思議。一時間,大家紛紛將好奇的目光投向這個在英國成長、學習的大男孩,并期待他早日推出獨奏專輯。此后不久,原本有意與EMI公司合作的他最終簽約Decca公司,現在這第一張唱片也與大家見面了。
十一歲成為BBC年度青年音樂家大賽鍵盤組最年輕的獲獎者、十三歲亮相卡內基音樂廳與皇家阿爾伯特大廳、十七歲與英國愛樂樂團在皇家節日大廳的首演門票被搶購一空……從格羅夫納身上,我們見到了一個典型的“神童”成長的足跡。不過,當聆聽他的演奏,或是讀到他在訪談中滔滔不絕地談論時,那種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又讓人在不經意間遺忘他的神童身份。談到當下盛行的演奏風格時,這位“九零后”就表現出幾分不屑,將之形容為“平淡、沉悶”,他心目中有著自己的英雄,那都是“擁有許多已經失傳的、具有表現魅力的演奏技巧”的大家,從拉赫瑪尼諾夫、羅森塔爾、弗里德曼、科爾托,到魯賓斯坦、莫伊塞維奇、霍洛維茨,這些對格羅夫納的同齡人而言或許屬于歷史的名字,正指引他在藝術道路中前行。從這張唱片中,就不難發現老一輩大師在曲目選擇和演奏風格上對他的影響。
若非底氣十足,一位年輕的鋼琴家很難在自己的第一張唱片中同時選擇肖邦的全部《諧謔曲》與拉威爾的《夜之幽靈》這兩部處處是陷阱、稍有不慎就會暴露演奏者弊端的作品。格羅夫納顯然是有備而來。在《諧謔曲》中,他的演奏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力量,且充滿智慧和色彩。他并沒有借《B小調第一諧謔曲》中疾風驟雨般的速度來炫技,而是更著眼于旋律的發展,對于內聲部的注重也讓人想起舊時的浪漫派演奏風格。他透過對樂句細節的雕琢,為《降B小調第二諧謔曲》注入細膩的情感鋪陳。他演奏的《E大調第四諧謔曲》可謂舉重若輕,頭尾兩段彈得甚為靈巧,中段的歌唱自然感人,盡顯輕盈之美。拉威爾的《夜之幽靈》同樣展現出格羅夫納高超的技巧和晶瑩剔透的琴音,尤其是在《斯卡博》中,他對音色層次變化的控制叫人炫目,那爆發的熱情讓音符如瀑布般飛流直下。如此攝人心魄的《斯卡博》上一次出現在青年鋼琴家的錄音中,或許還是波戈雷里奇為DG公司留下的一張唱片,那已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