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
【摘要】身處基層的地方黨報如何“走轉改”?認識與做法有何不同?怎樣“走”出特色?“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黃山日報社黨委、編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迅速行動,部署并與采編人員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田間地頭,在“走基層”中實現“轉作風”、“改文風”。
【關鍵詞】記者地方媒體走轉改
一、高度重視、切實部署,迅速“走”起來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門召開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動員會。8月中旬,黃山日報社黨委、編委迅速組織學習,明確提出將“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作為切實改進新聞宣傳和加強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并按有關文件要求廣大采編人員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走轉改”活動精神。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總編輯李躍梅為組長;編委和各采編部室主任為成員的“走轉改”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并做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
二、重視現場見聞,凸顯重點欄目,扎扎實實接地氣
圍繞“走基層”,黃山日報社在過去的幾年中也曾做了大量探索和創新,報社連續數年成功開展“沿著小平足跡走”活動。特別是2009以來始終不輟,先后于每年7月15日,鄧小平視察黃山紀念日之際,報社幾十名采編一線人員到黃山風景區徒步采訪,《黃山日報》三個整版刊發《沿著小平足跡走》、《黃山難忘偉人情》、《登頂天都又出發》等特稿。2012年7月,鄧小平視察黃山32周年之際,報社30余名采編一線人員再次來到黃山風景區采訪,并在黃山日報三個版面上刊發《黃山脊梁 黃山松骨》組稿。這已是《黃山日報》第四次一天用三個整版刊發“沿著小平足跡走”徒步采訪內容。“沿著小平足跡走”特別報道已經成為《黃山日報》新聞宣傳的主打品牌,在黃山南北享有盛譽。《黃山日報》開辟的《記者在一線》等專欄,不但在內容上貼近群眾,扎實鮮活,在文風上也不斷探索一條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寫作上,要求有情節、有來龍去脈,有細節、現場感強,有“小結”、對報道內容有提煉有升華。2011年6月黃山市的抗洪救災中,黃山日報社記者一直奮戰在最危險的一線,準確記錄下了許許多多真實而生動的瞬間。《雨夜深山大轉移》等稿件都是現場見聞式報道,生動直觀,感染力強。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剛開始,報社黨委、編委便要求廣大采編人員認真總結近年來報社在“走基層”中的經驗,弘揚黃山日報社的“走基層”的優良傳統,扎實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針對報社年輕編輯記者較多的實際,重點抓好青年編輯記者的作風養成和素質培訓。報社要求廣大采編人員走村入戶,到基層沉下去,同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社情民意、增進群眾感情。報社主要領導率先垂范,親自率隊深入黟縣漁亭鎮和碧陽鎮,宿農家、查農情、訪民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調查研究。結合市第五次黨代會宣傳,推出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要求記者深入全省城鄉各地、各行業基層一線,以記者在基層一線的所觀所感為主線,以鮮活的事例、身邊的故事、樸實的語言為內容,充分反映五年來黃山城鄉發生的顯著變化,充分反映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美好生活,折射黃山在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繼續辦好《記者在一線》等欄目,要求記者認認真真走基層,用親身體驗和經歷報道基層一線生產生活情況;《黃山日報·黃山晨刊》也策劃一系列圍繞民生重點、難點的大型走基層采訪活動,扎扎實實接地氣。
黃山日報社新聞采訪部根據報社總體部署,要求兩人一組,在完成硬性任務的同時,擠出時間走基層,每人不少于5篇報道;每個人至少要走到鄉鎮、村兩次,周密部署,嚴格實施。
三、實施系列采訪,精品佳作紛呈
圍繞黃山發展大局,《黃山日報》記者開展了百名記者走百個亮點、走馬百佳攝影點、走進社區等“走轉改”活動。寫出了《謝六三的三棲生活》、《可以吃的非遺:漁亭糕》等冒地氣的新聞作品,實施了系列采訪:
1、《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田間地頭訪農事》:記者選取有代表性的鄉村,采訪種植、養殖、農家樂、鄉村醫生、回鄉創業大學生等等,以展現今日農村新面貌,反映今日農民新訴求。
2、《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走街串巷訪民生》:選取長期生活在街道社區的小巷深處人家,寫黨的惠民政策普照到小巷深處,寫他們執著的奮斗精神,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即將帶來新變化的美好愿景。
3、《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記者罕至的地方》:選取多年來很少報道的領域、行業,走訪最偏僻的地方,采訪如公路山腰間的道班,長年守護山林的護林防火隊員等,報道他們的喜恕哀樂、人情冷暖、執著精神。
4、《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我為重點工程添塊磚》:選取重點工程若干,報道普通工程建設者的酸甜苦辣,反映他們為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作出的默默奉獻。
一年以來,“走轉改”活動不斷深入開展,黃山日報社編輯記者真正扎扎實實地“走”下去,沉下去,接地氣,真正達到“轉作風”和“改文風”的目的,跟群眾更貼心了、跟生活更貼近了、版面更精彩了、作品更好看了。報社繼續著力提升正確輿論引導、回應社會關切、服務百姓生活的能力,發揮好黨報凝聚人心、團結鼓勁的作用,為推動黃山市轉型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為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營造良好氛圍。□
(作者單位:黃山日報社)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