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祿青
備受中國創投和企業界關注,有最具成長潛力企業風向標之稱的清科集團“2012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中,秒針系統是惟一一家大數據管理和應用領域的獲獎企業。
“這個殊榮不僅說明資本市場對秒針的認可,而且預示大數據是一個發展方向。”秒針系統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吳明輝對本刊記者說,未來還會有新的大數據公司出現,但與大數據的商業環境有很大關系,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機遇,因為能否積累大規模的數據至關重要,沒有數據相當于無米之炊。
秒針雖然不是互聯網公司,但它覆蓋中國所有網民,用戶量超過任何一家獨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目前,秒針系統日均處理數據超過2TB,擁有中國5億網民用戶數據庫,擁有日均處理1000億廣告請求的數據處理能力,累計存儲、處理數據超過2PB。
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廣告技術公司,秒針把廣告數據處理和消費者數據深入挖掘相結合,運用自主研發的大數據管理平臺和技術解決方案,幫助廣告主及其代理公司、網絡媒體有效評估和優化數字廣告效果,提升媒介投資回報,能為客戶提高30%~50%的廣告投放效果。寶潔、歐萊雅、微軟、可口可樂、IBM、大眾、肯德基、必勝客、阿迪達斯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都在使用秒針的數據產品和服務。
技術優勢
大數據公司與傳統IT公司的最大區別是,自己要有研發大數據管理的數據庫的能力。云計算、云存儲、人工智能是秒針的三項核心技術,從公司成立前就開始積累了。
秒針創始人吳明輝的專業與大數據非常吻合,本科學數學,研究生攻讀人工智能數據挖掘。北大研究生畢業前夕,吳明輝想發揮自己的專業價值,于是2006年底創辦了秒針系統,選擇大數據處理,從事互聯網用戶行為分析服務。在投資人和朋友的建議下,2008年初,秒針將業務聚焦到了網絡營銷領域。
“他們認為大數據是一個新的領域,做得太散不利于公司發展,建議我先專注于做網絡廣告的數據服務,將來有機會再拓展到別的領域。”吳明輝說。
秒針的服務器每時每刻都在收集大量的來自網絡上的用戶行為數據,一天幾十億次,收集數據2TB,相當于美國國會圖書館藏量的五分之一。如此大量的數據,實時數據分析報告一般延遲15分鐘左右就可以統計出來,并可依據客戶需求以日報、周報、月報等不同形式呈現。客戶與秒針簽訂數據服務合同,通常至少簽訂一年,這樣更能保證數據延續性對廣告投放決策的科學性。秒針的數據管理系統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客戶挖掘分離廣告的虛假流量。
在中國數字營銷市場上,秒針的業務規模是最大的,一百多家大品牌廣告客戶都在接受秒針的大數據服務。客戶之所以選擇秒針,主要基于三點:第一,秒針的技術解決方案位居世界前列,客戶的使用成本也較低,例如,秒針為客戶提高30%的投放效率,只收取一定百分比的服務費用;第二,秒針有強大的數據團隊,技術研發人員有160多人,其中高級數據人才占20%,既有計算機、數學和統計學背景的人才,也有國內外知名的市場研究公司的優秀人才,能夠幫助客戶不斷地進行深層挖掘、有效分析以及咨詢應用等服務;第三,經過不斷積累,秒針已成為擁有中國網絡廣告數據最多的技術公司,具有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數據優勢。
今年3月份,強生旗下露得清在北京、成都兩地為其防曬系列產品進行的廣告投放,均采用了秒針MixReach跨多屏媒體預算分配優化系統。基于MixReach的分析結果,強生根據目標受眾的不同消費習慣,采取了針對性更強的跨多屏投放方式,在到達更多人的同時,節省了100萬的媒介預算,實現了投資效益最大化。
中立地位
在數字營銷領域,分析數據是有利益驅動的,廣告客戶和數字媒體都愿意利用大數據,挖掘背后的商業價值。這樣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矛盾,媒體希望把廣告賣貴,客戶希望便宜一些。
吳明輝認為,從商業角度來講,在應用大數據過程中,不能傷害到原有的產業鏈,要確保原有的買方和賣方都獲益,要搭建一個很好的生態系統,這是建立商業環境的難點。
據了解,秒針系統成立以來,一直秉持公正、中立、科學、可靠的原則,為媒介投資者和行業提供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客戶提高精細化管理,優化數字廣告投放,把錢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數據安全方面,由于秒針處理分析的是廣告營銷數據,只知道有一臺電腦和移動終端,在某個網站上瀏覽、點擊廣告并進行了購物,并不知道用戶具體是誰及其個人信息,所以對每個消費者來說,不存在安全問題,這與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企業有所不同。
不過,“我們需要對我們的企業客戶保證數據安全,一方面不能泄露具有競爭關系的客戶數據,二是確保客戶的數據不能泄露到市場,三是建立數據備份系統和災難恢復系統。”吳明輝說,所以秒針從底層建設到規章制度都加強了防范,而且還主動接受國際化流程審計和標準認證,從而贏得客戶和消費者的信任。
為保持中立,秒針沒有自己的媒體,也不和媒體買廣告位,秒針向客戶按廣告投放比例收取傭金,客戶投入的廣告費用越多,收取的傭金也越多,業務收入與數據規模成正比。
秒針在多年發展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客戶數據,如果將數據進行應用變現,開發出新的數據產品,是否會侵權呢?
吳明輝表示,“這里面不存在侵權的問題,數據分為第一方數據和第三方數據。前者是指與客戶品牌和產品相關的,比如網民點擊了某家公司的廣告,這個數據我們是不能賣的。第三方數據是指與客戶品牌和產品無關的,比如網民瀏覽了某個網站或移動終端。這些數據可以從不同維度開發出許多新的數據產品,很有價值。”
預測未來
秒針利用存儲的海量數據,不僅可以幫助廣告客戶分析歷史、感知現在,而且可以對目標消費者行為進行預估,幫助廣告主提前做好下一個數字媒體的投放策略、形式以及廣告片。比如秒針通過挖掘前幾屆奧運會的數據,為客戶制定倫敦奧運會的廣告投放策略提供咨詢。這也是秒針由原來定位于第三方廣告監測評估公司,轉型為第三方廣告技術公司的主要原因。
現在,秒針服務的客戶類型趨于多樣化,除了世界500強企業,今年開始為中國民營企業客戶提供數據服務,而且還接觸電子商務網站、游戲網站等互聯網企業。“因為互聯網企業在營銷過程中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而且這些客戶之間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傳統制造企業和消費品企業,將來也要做電商開網店,它們通過秒針可以借鑒一些成熟的電商平臺,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重視大數據的管理和應用。”吳明輝信心十足。
談到未來秒針的發展戰略,吳明輝脫口而出,“技術上繼續精耕細作,把我們的技術架構越做越好,不斷延伸我們的數據產品和服務。通過收集更多的數據,把更多的新媒體接入到我們的系統,秒針在移動終端、數字電視上將制定長期的產品戰略。另外,在積累的數據上逐步挖掘一些新的應用。”
雖然秒針在廣告營銷領域,把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應用三個環節都覆蓋了,但將來拓展其他領域時,將主要集中于后面兩個環節。由于客戶的需求不同,甚至應用都會逐步讓每個行業的客戶自己去做。
隨著數據量的不斷增長,人力成本、硬件和軟件的投入越來越大,這對秒針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而且秒針同其他大數據公司一樣,面臨數據人才特別是“數據科學家”的短缺。
考慮到國內資本市場目前對大數據還比較陌生,已獲得兩輪融資的秒針將選擇在國外上市。“再過十年,我們這樣的企業更愿意在內地和香港上市,屆時國內的大數據市場會更大,對本地的客戶影響會更大,尤其有助于我們開拓中國的國有企業客戶和政府市場。”吳明輝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