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

在這輪光伏寒冬中,很多創投機構也身陷囹圄,其中很多也在反思當初的狂熱與沖動。清科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年、2011年,僅是公開了PE/VC投資光伏金額的項目便有80億元之巨。2012年,共有11家光伏產業相關企業沖關A股上市折戟,而退出更是遙遙無期。
值得欣慰的是,理性的創投機構在光伏投資過程中,能夠耐得住寂寞,并有自身堅持的原則:從技術、團隊、市場、產業等維度反復衡量,沒有在光伏泡沫破滅時成為裸泳者。更多機構在實際投資過程中,也在幫助光伏企業業務調整和轉型,這更是光伏企業的財富。
媒體報道,東方富海投資了4家光伏企業,分別是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安陽市鳳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陰浩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得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時間都是在2011年5月到7月。“因為2011年5月到7月的‘沖動,陳瑋和他的東方富海,除了要應對PE行業的冬天,還要過光伏的冬天。”媒體已經對東方富海的投資成敗下定結論。
用戶名“四行倉庫世家”的業內人士也發表微博暗含批判,“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咨詢委員會會議上我對四川永祥的投資提出反對意見,理由是行業傾扎利潤下滑。東方富海從單個項目3000萬一下子跳到億元級缺少隊伍素養和準備。陳瑋不聽我的建議邏輯上成立,但是當時情況下在一個行業栽這么多籌碼是邏輯上不成立。”
上述業內人士所述的“陳瑋”便是東方富海董事長。他對媒體的評判很淡然,“現在給光伏下一個失敗的定義還太早。長期看,就目前的技術來說,中國的新能源也就太陽能和風能可以大規模發展。盡管他并不諱言所投的光伏企業目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雖然達晨創投也把新能源作為四大戰略投資方向之一,但達晨創業副總裁兼合伙人傅忠宏在公開場合也指出:“新能源產業企業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特別是光伏產業。雖然這其中也有一些機會,但這種靠大資金去投入的公司,基本上都不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方向。”
事實上,資本界對光伏產業的態度并非一邊倒,更多資本對中國新能源(包括光伏產業)行業依然看好。泰豐資本就是其一。據了解,目前,泰豐資本旗下的光伏企業RTR是意大利最大的光伏公司。該公司的業務集中在歐洲,在全球其他地區沒有業務。在中國,RTR做了一些采購。泰豐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的市場情況對RTR沒有影響。
泰豐資本董事長葛涵思在投資者大會上演講指出,新能源領域一直是泰豐的投資焦點,而且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上都蘊藏著無限商機。“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新能源領域已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以前昂貴的投資代價已降低,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良,這將使新能源比化石燃料更具競爭力。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市場對新能源需求的增長。要求代替化學染料的呼聲、對能源安全的憂慮以及達到新能源利用的目標使得西方國家對新能源的需求急速增長;與此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將發展新能源作為提高競爭力的手段。很明顯,需求將會繼續增長。”
他繼續說,“然而目前活躍在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卻由于沉重的資產負債表而感到苦惱,因此該領域正處于一個有意思的結點。與五年前相比,新能源領域提供給投資者的是更多的可預見性和更低的風險。優質資產和投資機遇就在眼前,加上有限的競爭和有吸引力的估價,對投資者而言欠缺的東風就是正確的管理合作者。”
而這正是泰豐最擅長的地方。葛涵思指出,“泰豐看到了中國新能源領域的巨大發展機會以及增長潛力,相應的政府政策和法規以及眾多的刺激項目已使中國成為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目的和制造地。相信中國政府將會帶領新能源度過下一個發展階段。”
其實,致力于清潔技術投資的青云創投在光伏領域早有布局。江西賽維、中電光伏、中盛光電等案例早已耳熟能詳。其創始人葉東曾這樣解釋:“我們的投資策略非常清晰。南京中電光伏主要布局光伏核心部件——太陽能電池。江西賽維則是從上游著手投資硅料產業。而中盛光電是從下游的國內上千家企業中選中的,它定位于追日系統,大大增加光伏產出率。”
對于行業的現狀,青云創投合伙人張立輝指出,“歐盟明年對中國光伏行業如何裁定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美國的雙反僅僅局限于電池等零部件,而歐盟將會是全產業鏈的。現階段,由于銷售的下降,導致了庫存的大幅增加,很多企業已經停產了,但從長遠來看,不管大家對光伏行業的看法如何,這個行業都是要繼續發展下去的。”他補充說,“未來50年,太陽能將在能源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德同資本是又一較早布局光伏產業并收獲頗豐的典型。2005年,德同資本以5美/股投資無錫尚德,一年后無錫尚德以15美元上市,股價最高達到80多美元。而德同資本在股價為40美元時就退出了,雖然這沒有賣在最高點,但也保證了可觀的收益。
對于尚德的股價表現,德同資本創始合伙人邵俊曾用“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他說,“中國的太陽能超過30G產能,超過全球新裝機的能量,產能嚴重過剩。即使國家發改委準入的這20家多晶硅企業里面,真正正常開工的不到5家。別的基本處于停產或半生產狀態。” 因此,此時該去反思錯誤還是積極尋找出路,只有受傷最重的人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