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清 尹晶
跨國企業在其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中都存在著因匯率變動帶來的外匯風險,包括從交易發生到結束這段時間里因為幣種和時間差造成的匯率變化風險;會計期末母公司將分支機構的外幣轉換成母國貨幣的匯率差,以及由于宏觀經濟環境下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而帶來的貨幣價值和物價變動對企業收入、成本和現金流的影響等。Ankrom(1974)將之歸納為經濟主體因匯率變動的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三種。對于這些外匯風險的認識、防范和規避,無疑是跨國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并已被普遍重視。
一、外匯管制含義及種類
外匯管制(ForeignExchange Control)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外匯買賣、資本流動和外匯匯率等進行限制的一種國際貿易政策。旨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或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穩定本幣匯率;防止資本外逃;增加本國的國際儲備;增強本國產品國際競爭能力等。例如,官方匯率制度下當政府直接調低本幣匯率或限制短期資本流入時,都有助于本國增加出口。
1.對進出口外匯的管制。表現為進口商只有得到管匯當局的批準,才能在指定銀行購買一定數量的外匯;出口商必須把全部外匯收入按官方匯率結售給指定銀行。
2.對非居民賬戶的凍結。一是指對資本金的凍結,嚴禁匯出,或部分不能動用;二是賬戶封鎖,規定設置特定的外幣賬戶,在未經外匯管理機構批準的情況下,不得動用其賬戶上的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證券及其他資產。
3.限制外資輸入或鼓勵本國資本輸出。發達國家有時為避免資本流入造成國際儲備過多和通貨膨脹而采取限制資本輸入的措施。如通過銀行對吸收的非居民存款規定較高的存款準備金,不付利息或倒數利息等,或通過企業如對非居民限購本國有價證券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則采取獎出限入政策,對資本輸出積極鼓勵。
4.鼓勵外國資本流入或限制本國資本輸出。發展中國家為鼓勵外國資本流入采取包括減免稅優惠政策在內的一些鼓勵政策;同時,面臨國際收支嚴重逆差時,發達國家通常采取某些限制資本輸出的政策:例如規定銀行對外貸款的最高額度,限制企業對外投資的國別和部門,對居民境外投資征收利息平衡稅等。
5.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包括外匯留成,即除一定比例的外匯留成后其余部分全部結匯給本國銀行;限期結匯;以及對在本地存貯的非貿易外匯免除利息稅等。
6.對外匯匯率的管制。規定官方匯率,以法定匯率代替自由匯率,其結果是形成事實上的復匯率制,即一國規章制度導致的該國貨幣與其他國家的貨幣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匯率。
二、外匯管制對國際企業的影響
外匯管制無疑會使外匯市場的機制受到影響,并限制了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造成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秩序的混亂。對跨國企業來說,如果通貨不能自由兌換、資金轉移受到限制甚至完全被封鎖,正常的生產和交易活動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說,大型跨國公司的跨國境資金流動分兩大類:第一類,與跨國企業無關聯的公司進行貿易往來所帶來的資金流動,包括支付境外非關聯公司的產品和勞務費,以及取得出口產品和勞務的境外銷售收入。外匯管制可能會使預匯往境外的外幣匯款困難重重甚至因無法及時匯出而破壞了企業的商業信譽;而匯至本地的外幣資金又可能按照規定被要求結匯成本地貨幣而影響到企業的總體規劃。第二類,跨國公司各內部關聯公司之間的資金流動,包括由投資關系產生的資金流動,例如,母公司流向子公司的貸款投資、股權投資、追加投資和子公司流向母公司的利息、股利、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等;以及由內部商品交易產生的資金流動,例如,子公司之間的借貸款和按內部轉移價格進行的交易貨款等。
外匯管制可能帶來的是投資資金的凍結,股利匯出受到限制,內部關聯企業之間的外幣業務往來受阻等等。同時,如果地方政府規定了官方匯率和限制外匯買賣,可能造成匯率偏離市場均衡而形成外匯風險。
三、應對外匯管制的措施與阻礙
1.外匯管制匯率下的匯率預測。由于外匯管制掩蓋了匯率變動的真實壓力,官方匯率與供需平衡時的均衡匯率往往不一致,這時則可能出現外匯的黑市匯率。黑市匯率一般由官方匯率與均衡匯率的差,以及由于政府對黑市交易的懲治所帶來的風險因素組成。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研究結論,由于均衡匯率介于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之間,而黑市匯率的變動一般早于官方匯率,因此黑市匯率具有某種預見性,可作為外匯管制情況下對官方匯率預測的一項指標。
2.內部資金轉移方式。跨國公司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司內部組織之間(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存在著多層面的資金轉移關系,由此而形成了種類繁多、數額龐大的內部資金流動。合理利用資金在內部組織之間的轉移,使得資金和利潤在公司各內部組織之間進行流動的同時,可將外匯資金從外匯管制嚴格的國家以某種方式轉移至外匯管制寬松的國家已成為應對外匯管制的主要措施。目前已被企業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第一,國際轉讓定價機制的運用:國際轉讓定價(transfer pricing),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指跨國公司的各關聯公司之間在轉移產品、勞務、無形資產時所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而現實中,尤其是對于跨國企業來說,轉移定價通常是指它的另一層含義即一種特殊的內部價格,這種價格一般不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也不是買賣雙方在市場上按獨立競爭原則確定的不同于市場價格,而是跨國公司為實現公司的全球戰略目標而制定的內部價格。第二,再開票中心的運用:作為轉移定價的具體運作方式,在開票中心除了承擔外匯風險,降低總體稅負的功效,還應選擇有利的貨幣為跨國公司關聯公司的供銷雙方開票,將被東道國封鎖的資金轉移,避開外匯管制。第三,內部多邊凈額結算制度(multilateral nettingsystem):通過第三方支付,將跨國公司內部成員的債權債務綜合調動,相互沖銷,使沖銷后的凈值為0或凈債權、凈債務的內部結算方式。第四,管理費、專業服務費、特許使用費的運用:這里的管理費是指服務于公司整體的費用(包括管理費、宣傳費、工資、差旅費等);專業服務費包括修理、安裝、培訓、技術指導、咨詢等公司內部的服務費。第五,用貸款投資(內部貸款)代替股權投資。由于東道國政府對股利匯出和資本回收的管制,很多跨國公司減少了股權投資而改用貸款方式向這些國家的子公司供應資金。
3.與非關聯公司資金流通的一些方式。應對支付境外貨款或服務費的外匯管制,許多跨國公司都是采用其與供應商在同一國家的關聯公司代為付款的方式,而后再通過內部往來賬項將所支付的費用轉移至本公司列支,這樣不僅省去了實際匯款的成本,也因此不必承擔外匯風險。但前提是:第一,未經實際支付而轉移過來的成本費用被東道國管理機構所認可;第二,東道國的外匯管制制度不要求對內部往來賬款逐筆清算,否則只是將與供應商的外幣資金流通問題變成了與內部公司之間資金流通問題;同理,跨國公司也可以通過總部調配的方式,通過管理中心或選擇最適合的關聯公司統一收款,再根據各關聯公司所應當承擔的份額分配銷售收入,而不必因強制結匯蒙受外匯損失。
4.其它措施。第一,在投資項目是東道國鼓勵的行業的情況下,可通過與東道國達成特別協議的方式免除外匯管制;第二,投保:將外匯管制風險作為一種政治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四、應對外匯管制的可行性及設想
1.轉移定價機制的使用空間。對于縱向一體化價值鏈的跨國企業來說,公司內部交易特殊性的不斷增加使得轉移價格很難具備可比性。隨著通訊和交通成本的降低,許多跨國公司根據職能設置其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分支機構。例如,將研發中心放在公司總部所在地,而加工制造環節放在低勞動力成本地區。這時轉移定價的確定則主要取決于研發帶來的利潤與生產帶來的利潤的比較,這兩者之間的轉移價格很少在市場上公開,很難找到可比性,所以對于公司來說是可以利用的。另外,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10年的全球調查,各國稅務專員對于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關注度則視行業而不同,因此,轉移定價機制的運用根據不同行業而異,可利用的空間也不同。
2.跨國企業各關聯公司之間的代收、代付,也是目前轉嫁外匯管制及外匯資金流通的重要手段。在東道國外匯交易資金流通受阻的情況下,跨國企業也只有通過內部相關企業的代收代付來解決境外收付問題。但前提是,跨國企業需要向當地稅務機關提供充分的文件和憑證,證實來自分割的利潤和成本費用屬實。此外,通過易貨貿易、補償貿易的方式,減少外幣資金的流動,或將無法轉移的資金在當地再投資,也不失為規避東道國政府對企業外匯管制的良策。
3.聘請專業人士定期研究確定各東道國政府的轉移定價政策制度和外匯管制制度對跨國企業來說同樣至關重要。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基本特征就是更多風險和更多機會,而其中無論風險還是機會都在外匯管理問題上充分體現,集中表現為對外匯風險和外匯管制的積極應對和管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總體趨勢,跨國公司利用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對于外匯風險的控制和對外匯管制的應對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