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貼語,顧名思義就是車貼中使用的語言。車貼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出現的環境以及用途賦予了車貼生動幽默、短小精悍、時尚多變等鮮明的特點。車貼語常用的修辭手段有“夸張、雙關、仿擬、比擬、比喻、對偶”等。作為溝通車主和行人的媒介以及展示社會文明的窗口,應注意用語文明,遵守道德規范和語言規范。
關鍵詞:車貼語 特點 修辭手段 規范
“神州50號,沒有許可,請勿對接”“新手龜速,您先走”“隊長,是我,別開槍”……當我們長時間開車行駛在路途中,面對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看到這些幽默、個性的車貼,疲憊的身心會得到片刻放松。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同款車的數量與日俱增,如何使自己的愛車與眾不同,廣大年輕車主便在車身的裝飾上做起了文章,車貼生動的圖案,詼諧幽默的語言,五花八門的造型,它們的出現成為馬路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車貼成為了車主彰顯個性的形象代言人,車貼語也便成為表達和溝通情感的最佳媒介。
一、車貼語的特點
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要靠語言來維持,而車貼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同樣起著溝通、交流的媒介作用。車貼的用途及出現的形式賦予了它許多有別于其他語言形式的特點。
(一)生動幽默
車貼語最突出的特點是生動幽默,這一特點,使得車貼文化得以廣泛流行。年輕的車主用車貼的這一鮮明特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如“昨天領證,高興ing”,或調侃某種社會現象,如“93的,來二兩”等,或張揚自己的個性,如“核彈后置,保持距離”。總之,各種搞笑的車貼使得一輛輛冷冰冰的汽車頓時變得鮮活起來。
(二)短小精悍
車貼按出現的位置可以分為很多類,有“腰貼、車身貼、風擋貼、油箱貼、拉手貼”等,不管是哪一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面積不宜過大。面積的局限性使得車貼語必須以盡可能簡潔的語言最大程度地表現生動風趣的內容,表達車主的特點心理。少則三四字,多則一二十字,字字精悍,通俗易懂。如“距離產生美”溫馨地提醒“保持車距,注意安全”;“車新人老,眼神不好”友情提示“新手上路,請多關照”。短短的幾個字就將車主的內心感情和追求個性的主張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時尚多變
車貼語多使用一些新媒體流行語,流行語往往反映社會的最新發展動態以及時下最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車貼語作為反映大眾審美需求和時下最流行話題的特殊語言,自然會將流行語囊括其中并對其形式不斷地加以創新以求時尚多變,如“表吻我,我怕修”“看,灰機”“我是出來打醬油的”等等。
(四)善用各種修辭手段
車貼語采用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可以更好地充當車主和行人的傳聲筒。常用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夸張
言語夸張是車貼語吸引人眼球的獨到之處,如“開過拖拉機,開過坦克,剛學開車”用夸張的手法引起人們的注意:“新手上路,注意安全”。采用夸張手法的車貼比比皆是,如“中央特批,隨時掉頭”“吻我一次,后悔十年”“近視,還沒帶眼鏡”“索馬里海島駐**辦事處”等等,通過調侃自己來達到愉己悅人的效果。這些故意違背客觀事實或邏輯事理的語言生動地表達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和張揚的個性。
車貼的使用環境要求車貼恰當地運用夸張,否則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果。“曾經有報道某市一輛小面包車后面貼著‘我是軍火商,拉的全是槍上面還有一個舉著槍的小人像”(魏浩浩、王勇森,2011),這樣的車貼雖然極富個性,但容易引起誤會。
2.雙關
雙關這種辭格是“說寫者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目的而自覺地運用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含義的話語”(王希杰,2011:322)。雙關給我們帶來不少富有表現力的表現方法,其中的諧音雙關能夠“以語音關涉眼前和心理的兩種事物”(陳望道,2008)。在車貼這種注重語音的文辭中,雙關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修辭手法,如“別吻我,我怕羞(修)”“催我者,比剎(殺)之”“女魔頭=女司機+磨合+頭一次”等等。還有的車貼使用語義雙關的修辭手法,利用詞的多義性使一詞同時表達雙重含義,如“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別追我,我已婚”等等。這些采用雙關手法的車貼賦予舊詞以新義,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雙關所產生的強烈對比效果及其所傳達的幽默諷刺意味,無異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3.仿擬
仿擬是“巧妙地選擇組合語言符號進行的有效的符號替換,就會產生相應的功能變異”(王希杰,2011:83),是語用原則——替換原則的充分體現。在車貼語中,多是對成語、熟語等現成的語言形式的仿擬和變異使用。可以是改換名言中的某個字,如“女子無踩便是德”諷刺某些女司機由于車技較差而總是亂踩剎車;“執子之手,將子拖走,子若不走,拍暈了繼續拖走”等,這些體現著人類智慧結晶的語言,具有點石成金的效果,能使車貼語妙趣橫生,廣為傳播。
4.比擬
比擬在車貼中的使用通常是采用擬人手法,把非人的車當做人來看待,將車賦以人的思想和情緒,極富親切感。如“油價太貴,本車改喝啤酒”“別欺負我小,我哥是奧迪”“長大后,我要變大奔”等。
5.比喻
比喻這種修辭方法“借助于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點作為中介物,暫時地、有條件地相提并論,互助互補,交相輝映,混為一談,合二為一”(王希杰,2011:262)。如“菜鳥起航,路線不定”把車主自己比作“菜鳥”;“超級大面包,新鮮出爐”把私家車比作大面包。比喻手法在車貼語中的使用,使語言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6.對偶
使用對偶這種修辭手法“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平仄相對的兩組平行語句組合而成為有機整體”(王希杰,2011:303),能夠產生一種對稱和諧的美感,同時也增強了車貼語的節奏感,使車貼朗朗上口。如“人與人近點,車與車遠點”“車新人老,眼神不好;左搖右晃,急剎不住”“你讓我也讓,心寬路更寬”等,都符合語用的和諧原則。
二、車貼語的規范問題
“辭格這種抽象的格式,就是一個工具,一個手段,一個中性的東西,它本身不等于好的表達效果”(王希杰,2011:462)。不得體的辭格過分使用,會不可避免地使車貼語顯得俚俗、油滑。如“我是好車我怕誰”“走自己的牛B路,讓傻B說去吧”“我是出來泡美眉滴”“哥不是流氓,哥只是寂寞”等等,這類帶有粗俗不雅甚至侮辱性字眼的車貼也不少見,違背了語用的禮貌原則中的贊譽準則、謙虛準則和得體準則。這樣的語言雖然可以賺足人的眼球,卻容易引起行人的反感。車貼語也應該遵守語言的使用規范,注意用語文明。
在車貼隨處可見的今天,我們已經處在車貼的層層包圍之中,小小的車貼可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對語言的使用。車貼語也是一把雙刃劍,生動幽默的車貼可以愉悅心情,裝飾愛車,低俗的車貼語,其負面影響也是毋庸置疑的。
眾所周知,汽車是城市的流動窗口,是展現城市形象、體現市民素質的工具。低俗車貼的出現,從主觀方面看,主要是因為創作者文化修養不夠高,表達技巧不嫻熟等,因此從創作者角度而言,在構思車貼之前應深入生活,多考慮公眾利益和城市形象,端正自己的態度,尊重他人,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提高責任感和語言使用的規范意識,同時也應學習相應的語言知識和表達技巧,提高自身職業和文化素質,從源頭上降低不文明車貼出現的可能性。而從客觀方面看,不文明車貼的大量出現,是受現代生活環境不良風氣和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的影響。車貼的批量生產和創作的自由性給其監督和規范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應在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規的基礎上,明確規定類似于車貼這種傳播媒介語言使用的規范。
參考文獻:
[1]袁偉.論新媒體流行語在廣電媒體中的規范使用[J].語言文字應
用,2012,(3).
[2]魏浩浩,王勇森.個性車貼貼出來的另類風景[J].走向世界,
2011,(14).
[3]王希杰.修辭學導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5]魏成春.辭采學綱要[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馮廣藝.語用原則論[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7]周斌.論車貼標語的修辭運用及其現狀[J].語言文化與翻譯,
2011,(5).
[8]楊晴,范煜照.車貼文化的語言規范問題研究[J].現代語文(語
言研究),2011,(5).
[9]徐莉.車貼語中的修辭手法及社會文化心理[J].語文建設,2011,
(10).
(張鑫 山東青島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