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凱 田艷芳
摘要電路分析課程是我校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針對汽車特色理工科專業的特點,研究了一種基于實用化,創新化的電路分析課程教學的方法,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優化取舍;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多樣化和實用化的探索;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進行引導,并實施于教學實踐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電路分析實用化創新化教學改革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電路分析是我校電氣信息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作為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其應用十分廣泛,它不僅是電子信息、自動化等專業的基礎,而且還映射到我校的其它理工專業課中。學好電路分析這門課程,對打好專業基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幾年的電路分析教學實踐,發現電路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概念抽象、理論性強、各個專業受用面差異大。同時隨著課程學時數的壓縮,學習效果難以得到保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掌握好電路分析這門課程,我們不斷探索,對課程教學進行實用化、創新化地改革,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更好地適應汽車特色鮮明的培養目標要求,同時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習等學習方法。
1 整合教學內容,打好專業基礎
近年來,我校在自動化專業中增加了計算機控制方面的相關專業方向課程。這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同時對其它課程的課時有所擠壓,導致部分學生對一些重要課程的學習不夠。因此,在選擇授課內容方面進行了優化重組,堅持基本夠用、實用、服務好后續課程的原則,立足基礎知識,突出教學重點。做到適當精練、濃縮,講授其中的精華,強調特色應用。
在我校自動化專業教學計劃中,對電路分析課程做了一些改革。首先是教材的選擇。目前電路分析的教材比較多,但不同層次、不同專業教學目標及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前提下,以實用為原則來精選教材,我們選擇的是邱關源主編的《電路》第五版。其次是教材內容的提煉,通過精選和提煉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在介紹歐姆定理和基爾霍夫定律時,我們重點講解在變量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的關系基礎上的應用,而不再深究其物理意義。再比如戴維南定理作為等效電路方法中最普遍,最實用的方法,我們精講該內容,并且和無源網絡的等效加以對照,讓學生對于等效簡化電路法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牢記在心。又比如在介紹暫態電路時,將時域分析法和頻域分析法相結合講解,特別是它們解題步驟的對照,讓學生深刻理解一階和多階動態電路的特性。
2 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以前,我院電路分析課程授課方式都是傳統的“講臺—黑板—粉筆”的單一模式。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是教師在黑板上按推理或演繹思路進行逐步講授,教學進度較慢,學生聽課的效率比較高,缺點是信息量小。而近年來,多媒體教學不斷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增大了信息量,圖文聲貌相結合,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學過程更加生動,通過動畫形式,還可以將電路中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知識形象化,利于學生掌握吸收。減少了板書時間,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詳細地講解重點難點。
從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不理想,我們分析有以下原因: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有時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反應時間,畫面的切換過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上速度,長久下來必然影響教學效果。電路分析課程中定理和公式較多,如果在定理的公式推導方面,多媒體教學手段完全代替了原來的逐步板書推導,推導的過程一閃而過,學生往往會一知半解。教師節省了板書時間,但是教學效果上比傳統的板書方式差了很多。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的教學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和板書的功能,把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從實際出發,尋找最佳結合點,在一般知識點介紹、內容闡述、電路應用等方面用多媒體教學;在重要公式推導、習題講解時用板書教學。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3 調動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及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思維訓練的機會。在電路分析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就是將重點精講,難點深講。同時要引導學生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動手實踐,主動學習和思考。
為了提高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除了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外,還必須密切注意學科發展的新動態,特別是我校學生感興趣的汽車方面,多搜集有關汽車電子電路的知識。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不斷豐富、補充才能跟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電路的計算愈來愈復雜,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進行仿真和運算。使學生了解學科發展動態,開闊思路,同時應用了學生感興趣的計算機技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電路分析是一門動手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我們可以把有些難以理解的電路分析過程省略掉,取而代之用一組組新鮮的實驗數據來佐證,來說明問題,讓學生避開枯燥的公式推導,更加輕松地理解相關電路的功能和特點,掌握它們的應用,還鍛煉了動手實踐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
同時還利用學校校園網絡資源,大力開展網絡答疑和互動,讓學生有一個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利用網絡,學生能夠及時和老師交流,答疑解惑,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利用這種新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師生探討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漸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4 總結
在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本著面向特色,打好基礎,拓展視野,對課程進行實用化創新化的改革。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最有用的電路分析方法并形成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等能力。
參考文獻
[1]邱關源,羅先覺電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鄭瑋芬.《電路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研究,2010(4).
[3]揚保華,李淮江,宗桂林.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及實現[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
[4]揚玉東.《電路理論》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8).
[5]劉雪峰.《電路分析》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探討[J].科技信息,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