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夏 漆祥毅
【摘要】網絡新聞非線性且呈F型的閱讀模式,需要我們重新考慮傳統的故事講述方法,去解構和重建它,使之符合該種掃描式閱讀,我們稱之為網絡新聞的“可掃描性”。本文將這種掃描性構建在三個層面:第一層面為網絡新聞的結構,好的結構本身即是一種標記,這是我們搭建網絡新聞這座大廈的設計圖紙。第二個層面是網絡新聞的標題、導語(內容提要)。第三個層面包括文字(字號、粗細、下劃線、顏色)、多媒體元素(圖片、視頻、音頻)、鏈接等。
【關鍵詞】網絡新聞可掃描性建構
網絡新聞的受眾主體呈年輕化,他們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講究效率。此外無論從閱讀時間還是閱讀效率來看,網絡閱讀的心理卷入水平要明顯低于紙質閱讀。同時,網絡文本的超文本特征使得網絡受眾不再是媒體提供什么,就閱讀什么,受眾開始掌握主導權。網絡文本非線性以及網絡新聞閱讀環境、受眾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受眾閱讀時間短等都使受眾為網絡新聞閱讀構建出新的閱讀模式,其特點便是掃描式閱讀。
一、網絡新聞的可掃描性
Jakob Nielsen在一項關于人們如何閱讀網頁的研究中發現,79%的受試者只掃描網頁,僅16%的人逐字閱讀。他建議網絡新聞采用可掃描式文本:強調關鍵詞、有意義的標題、一段一意、倒金字塔、縮減篇幅等①。
對于受眾具體如何掃描,Nielsen 2006年一項“眼動研究”記錄232位用戶的網頁閱讀行為。他發現,網絡新聞最明顯的閱讀模式是類似“F”型。受眾注意力首先是水平移動,經過文本區的最上面部分,這就是F字母的上面一橫。然后,注意力往下移動一點,接著在水平方向移動,覆蓋一個較“第一橫”短的區域,這是F的第二橫。最后,用戶以垂直運用的方式閱讀剩下的部分,構成是F的一豎。但掃描模式并不總包含上面的三部分。根據眼動儀記錄的熱量圖,Nielsen總結了三種閱讀模式:E型(當受眾對文本底層進行水平閱讀時)、倒L型(當受眾只對最上部分進行水平閱讀時)和F型,F型是最主要的模式。②
與傳統平面新聞線性的精讀相比,網絡新聞是一種非線性的掃描式、跳躍式的閱讀,不再需要從一由二至三的閱讀。然而,這種掃描式、非線性閱讀往往使受眾在超文本彼此串聯鏈接中,容易出現認知負荷和迷路現象。網絡新聞受眾非線性且呈F型的閱讀模式,需要我們重新考慮傳統的故事講述方法,去解構和重建它,使之符合該種掃描式閱讀。在這里,我們稱之為網絡新聞的“可掃描性”(Scannability)。
本文所要建構的“掃描性”,是為了使受眾迅速、切中關鍵地獲取信息、保存信息而為網絡新聞構建寫作、編輯模式與方法。本文將這種掃描性構建在三個層面:網絡新聞的結構、網絡新聞的標題和導語、藝術裝飾性的其他元素。對網絡新聞而言,網站建設、網頁的設計、文章在網站的位置、整合等等也是構建網絡新聞掃描性的可行措施,但本文暫不予關注。
二、圖紙—網絡新聞的組織結構
結構是指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與排列。結構可以幫助提高觀眾和讀者對報道的理解,加強他們的參與程度。③好的結構本身即是一種標記,這是我們構建網絡新聞這座大廈的設計圖紙。為網絡新聞構建出一種利于掃描閱讀的結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文章標記,對信息的獲取、理解都將產生促進作用。產生于電報時代的倒金字塔對網絡新聞是否適用?還是應該另有一種敘述模式?
網絡新聞研究者不約而同采用“層”、“區塊”或類似概念作為網絡新聞段落單元。Mike .Ward強調要確保每個區塊能夠獨立。人們可以只用閱讀任意一區塊,而其他區塊不閱讀,而這一閱讀仍然具有完整意義。同時,超鏈接使一個區塊可以與多個區塊相鏈接。而傳統平面媒體自然段之間邏輯關系是緊密的起承轉合,相互勾連,人們無法只閱讀其中某段或某塊。
層塊是組建網絡新聞的磚塊,我們認定“層塊”是網絡新聞的基本組織單位。那么,區塊和區塊、層與層是依據何種模式組織,以便網民在超文本非線性的交互串接的迷陣中輕易地獲取信息?
以“F”型為主的閱讀模式,意味著,對于除文章開頭之外的其他部分,受眾只做縱向閱讀而非橫向閱讀,受眾的注意力只對每個段落開頭稍作停留。從受眾閱讀模式來看,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從多到少分布。從根本上來講,倒金字塔就是這樣一種原則,只不過它是按重要性的大小排列。因此,網絡新聞的閱讀模式是要求采用“倒金字塔”模式的。正如艾豐所言,“倒金字塔”的實質就是快速交流的邏輯,既是快速表達也是快速接受。
“不論是在網絡還是在其它媒體上,‘倒金字塔結構都是硬新聞報道的一種主導性結構。這種結構在許多方面都幾乎完美地適應了網絡媒體,同時它還與傳統的新聞價值觀念緊密相連”。④保留倒金字塔結構,按照重要性或是相關性來排列區塊或層,區塊之間相互連接。這種結構是與網絡新聞的自身的及時性、互動性、鏈接等特征以及網絡受眾注意力分散、閱讀速度快、閱讀時間短等特點相適應。
三、模型與門戶——網絡新聞的導語和標題
1、導語—微縮模型
網絡閱讀的閱讀模式以F型為主,為了滿足受眾的這種閱讀模式,我們應當把最關鍵的信息放置最前面,以便受眾能夠在開頭就能掃描獲取關鍵信息。而這最關鍵的F的第一橫,便是網絡新聞的導語部分。
傳統新聞的導語一般提供新聞五要素中最關鍵的某一個、某幾個以便吸引讀者往下閱讀。這意味著,網絡新聞的導語要提供盡可能多的至關重要的信息。BBC新聞在線有一個“4段原則”。他們在其記者工作手冊《網絡記者》(the Online Journalist,2000)中強調,盡可能多的至關重要的信息應該放置在一個故事的前四段,包括上下文和背景,這是為了確保故事會有意義。⑤
梅爾文·門徹在《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中說,互聯網用戶希望他們的新聞是放在“膠囊”中的,他們想盡可能快地知道誰發生了什么事。如果新聞的導語可以分為直接式導語和延遲式導語,直接式導語無疑應該是網絡新聞的中流砥柱。更進一步,與傳統平面新聞相比,這種直接式導語應該像門徹所言具有包裹新聞的“膠囊”作用,也就是說“撰稿人應該努力在導語里面回答五個W與一個H”⑥此種導語類似于論文的摘要,我們不妨把這一層叫做導語層或導語塊。它已具備新聞故事所有基本要素,就像網絡新聞這座大廈微縮模型,受眾單閱讀它便可管窺全豹。
2、標題——大門小戶
伯恩特學院2000年出版的《網絡閱讀習慣的眼動研究》再次證明,網絡讀者首先跳轉到標題、題注和故事概要,而不是圖形和圖片。⑦網絡新聞標題大致有兩個層面的意義,其一就是吸引受眾點擊鏈接到正文。其二,即便受眾不鏈接進正文,只瀏覽標題也能大致明白新聞內容。這是網絡新聞標題應具備的雙重功能。網絡新聞受眾往往對標題形成第一依賴,網絡標題往往決定是否點擊鏈接。通過提煉突出新聞要點,慎用長題,使用實題等原則。區塊化寫作要求網絡新聞用多級標題。
四、藝術裝飾品——網絡新聞的其他要素
Morkes&Nielsen認為能夠強化網絡新聞的可掃描性的元素包括“標題、黑體、制圖、主題句、目錄”等。這里,筆者認為構建網絡新聞可掃描性的第三層面(微觀層面),包括文字(字號、粗細、下劃線、顏色)、多媒體元素(圖片、視頻、音頻)、目錄鏈接等。
文字方面,網絡新聞與傳統平面新聞差異不大。由于電腦屏幕對人眼的不適感,網絡新聞字號的大小、字間與行間距的適中顯得尤其重要,不能過于緊湊也不宜太過突出。
網絡媒體是一種超媒體,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多種媒體元素,這正是網絡新聞較傳統新聞獨特性所在。以圖形為例,“在超文本文件中有效地利用圖形,可以幫助表達作者的意念”⑧同時,在文前設置目錄并鏈接,這些目錄可以就由文章各個區塊的小標題組成,點擊即可鏈接到相對應的區塊,起到索引作用。無論是圖形等多媒體元素還是鏈接,都可能因為運用不當而造成夸張、誤導、分神等情形。圖形可能分散注意力,超鏈接更是可能讓人找不到回頭路。所以,多媒體元素的應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這些元素歸根到底要為新聞主題服務。正如克雷格所說,應將網絡新聞打造一個內容豐富、信息完整的“新聞包”,各個部分、各種要素都要相互配合、互為補充。這就是說,所有的文本、圖片、鏈接和多媒體都必須為同一條新聞服務。⑨□
參考文獻
①Jakob Nielsen(1997,October1). How Users Read on the Web.From http:
//www.useit.com/alertbox/9710a.html
②Jakob Nielsen(2006,April 17).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From http://www.useit.com/
alertbox/reading_pattern.html
③⑥梅爾文·門徹 著,展江 主譯:《新聞報道與寫作》[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④⑨理查德·克雷格 著,劉勇 主譯: 《網絡新聞學:新媒體的報道、寫作與編輯》[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⑤Mike Ward.(2002).Journalism Online.Oxford:Focal press,112
⑦Mike Ward.(2002).Journalism
Online.Oxford:Focal press,03
⑧林華,《文本呈現模式及訊息設計之研究》[Z]. 臺北: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年會暨論文研討會論文
(作者:均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