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樸
摘要: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日趨增多,就業壓力相應地增加,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就業指導工作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探討了有效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旨在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高校擴招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但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突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強調,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我國目前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現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發展現狀
1.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質量評價體系不一
高校畢業生是普高教育的“生產產品”,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到廣大大學生,而且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利益。而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各個高校的評價和衡量的標準并不一致,眾多高校采用與本地區經濟發展特色相結合,與自身發展特色相結合,與學生特點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從而為畢業生工作科學指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就業指導隊伍日趨專業化和職業化
就業指導隊伍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重要保證。前幾年,很多就業指導隊伍都是由行政人員或學生輔導員等人員兼任,并沒有統一的規范性和統籌性,導致每人都有一套方法,換人就產生過程銜接不順暢的現象。由于目前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指導隊伍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業務能力,有的高校選擇部分人員到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了解企業文化、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員工晉升通道、薪金待遇等問題,親身體驗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有的則組織參加專場招聘會,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選拔方式及職工崗位技能、職業發展要求等情況。通過各種就業指導培訓,目前從事就業指導的隊伍不斷專業化和職業化。
3.就業指導形式及內容需要不斷豐富
許多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僅限于方針政策講解、就業信息發布、擇業方法、技巧指導等,且多采用報告會、講座等形式進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這種做法已很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不了畢業生對就業工作的各種需要。
二、現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
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還未設立單獨的就業指導學科,部分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還不夠,對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不夠多,只為畢業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針對的只是一些基本的面試技巧解析。部分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諸如就業心理不成熟期望值過高、容易受挫或缺乏誠信素質等問題。畢業生回生源地就業或者選擇到異地就業因通訊方式的變更造成畢業后跟蹤不到位,無法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意見及滿意程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難以進步。
三、高校有效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一)高校應該提高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
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根據實際的需要加大投入,保障有一定的教學條件,要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教研室,負責就業指導工作研究和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要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以必要的學時保證教學質量,同時應該和其他專業學科一樣建立一套有效的質量監督和質量反饋系統。
(二)高校應加強對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
就業指導課程不應該僅僅針對求職面試技巧及政策解析,它還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及設計、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等,是一個涉及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甚至法律等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參與就業指導授課的教師具有多種文化背景和知識,才能夠更好指導和服務學生,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及設計、職業能力訓練、就業指導服務的咨詢和引導。而現今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由輔導員兼職授課,要上好就業指導課程,僅僅靠輔導員的自學還不夠,高校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加強對任課教師的培訓、輔導及相互交流,提高就業指導老師的業務素質。一方面,從事就業指導工作要不斷地在工作實踐中積累經驗和一些典型的案例,提高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在心理輔導、應聘技巧、勞動合同法規、國家政策、就業觀念等專業知識上不斷學習,提升就業指導能力,增強效果[1]。高校不僅要鼓勵任課教師參加有關就業指導的培訓班、報考職業指導師和高級職業指導師,參加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賽,而且應該提供各種讓就業指導課教師外出進修學校的機會。高校還應該優化相關政策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鼓勵和促進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投入到科研之中。
(三)高校應該合理設置就業指導課程
就業指導課程的設置不僅僅是給畢業生提供一流的就業服務平臺,最為重要的是通過完善就業指導工作,促使大學生自覺地規劃人生,主動將就業壓力轉化為學習動力,努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就業指導應該作為一種整體規劃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循序漸進,才能使學生對就業有一定的知識儲備[2]。對一年級大學生可以開展一些就業形勢、職業規劃等講座,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范的熏陶;二年級通過就業指導課程的職業規劃、職業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盡早明確奮斗目標和職業發展方向,并能為順利就業做好知識與能力的儲備;三年級可以通過就業指導課程為學生講授一些有關就業形勢分析及政策、創業教育、就業派遣、求職材料準備、面試技巧和職場禮儀等,通過情景模擬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面試過程和面試禮儀,舉辦一些創業與就業、模擬面試等比賽;四年級可以為學生訂閱相關的就業指導報,還可以邀請一些往屆的畢業生回校作交流會,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為學生傳遞相關的就業信息。
(四)高校應該加強就業指導中的德育工作
就業指導不僅是一種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而且是一項學生管理工作。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限于學歷或成績,社會需要的是一種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除了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外,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質,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德育的重要性。高校應該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加強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素質,促使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和發展潛力,加強誠信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指導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克服從眾心理,培養獨立分析的決策能力,確立合理的就業目標,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3]。這也是輔導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優勢所在。輔導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線老師,熟悉學生情況,對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能及時發現并妥善疏導,針對學生的疑惑能迅速地解答,不僅僅在課堂上,在平時的級會、班會甚至在個人輔導中,也要堅持以人為本,將德育工作與就業指導緊密集合,讓大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能積極應對,樹立信心,接受不同的挑戰,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高校應該關注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就業
特殊群體,諸如少數民族大學生、貧困大學生等,在就業時往往處于弱勢地位,高校在貫徹國家或者各省市的相關政策的同時應更多地給予心理輔導及關注,發動大學生黨員或大學生干部一幫一扶助,增強這類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五)高校應該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庫建立工作
畢業生就業信息庫包括畢業生基本信息、就業去向、聯系方式等內容,畢業生就業信息庫的建立,對就業指導工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高校應充分利用輔導員、畢業班學生黨員、畢業班班委等資源,及時收集畢業生畢業后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便于發現典型,傳遞信息,為今后的畢業生樹立榜樣,也有利于及時準確地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意見及對教學改革的建議,有利于進一步做好高校就業指導工作[4]。
綜上所述,就業指導教育是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關系到畢業生成功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應通過就業指導協助每位大學生科學地規劃人生,為大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漪.當前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2,(3):42-45.
[2]趙軍濤.淺談高校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J].徐特立研究,2010,(5):42-45.
[3]李游.淺談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德育工作[J].電力職業技術學刊,2011,(1):86-89.
[4]安雋.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新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0,(1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