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偉
摘要: 新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都在對教育改革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種教育理論層出不窮,作者闡述了對教育的理解,特別是教育中的以人為本的問題,探討了如何營造以人為本的課堂氛圍的問題。
關鍵詞: 構建以人為本課堂
一、以人為本概念的提出
說到教育總繞不開考試,長久以來,在我們的思維中,教學總和考試有著密切的聯系,甚至把學習和考試等同起來。(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在這種觀點下,學習只是一個工具,它是為考試這個中心服務的。同樣,在這種觀念之下,老師的教是圍繞著考試進行的,學生的學也是緊緊盯著考試。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只以分數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差只有通過分數的高低評判,這種評價方式進一步加強了以“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
不可否認,考試是一種比較公平的選拔手段,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給教育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一定社會需要,并促進社會發展的人。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的局限是顯而易見的,教育需要改革,必須把學生和教師從考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教育回歸到育人的根本上來。
二、教師的責任心是以人為本的前提
教師必須有責任心,教師的責任心不僅體現在教學中的盡職盡責,還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了解每個學生,關心愛護每個學生。教與學是教者與學者的雙向互動,教育者要樂于與教育對象交流、溝通,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個性特點。由于教師和學生年齡上的差距和生活閱歷的不同,產生代溝在所難免。代溝是阻礙師生交流的一個重大障礙,由于沒有“共同語言”,學生不愿跟老師交流,因此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想法和行為產生錯誤的理解。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要懂得將心比心,敢于接受學生的行為方式,傾聽學生的聲音,取得學生的信任。
二是牢牢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學工作難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教師應牢牢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避免和盡量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
三、以人為本課堂的構建
課堂是教育的主要渠道,以人為本的課堂應該是打破了師生之間對立的和諧課堂。以人為本課堂的和諧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的改善、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三個方面。
1.師生關系
我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強調老師的威信和學生對老師的服從。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下,教師更多的是用嚴厲手段管理課堂,顯得有些專制。如果有哪位學生觸犯了老師的威嚴,就會遭到嚴厲的處罰,在課堂上只能嚴格按照老師的預定計劃執行,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態度寬容老師的錯誤;二是怕當眾出了老師的丑,丟了老師的面子,怕老師不高興。這恰恰是教師專制的集中體現。
教學效果和師生關系有密切的聯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起促進作用。在教學中許多老師總感覺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教學效果不成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理順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把資源主要集中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而讓學生的思路緊緊圍繞教師進行,把學生死死地按在被動地位,課堂成了教師的舞臺。隨著時代的發展,尊師重教的傳統應該注入新的內容。師生關系不僅僅是教師的威嚴,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強調平等、和諧。
2.教師角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韓愈在《師說》中為教師下的定義,許多教師把這句話奉為準則,完全按照“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定位自己。不可否認,這個觀點有時代的進步意義,但也有其時代的歷史局限性,它的局限主要體現在過于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員角色”,而學生只是既定課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
現代教學需要弱化教師的教學角色,學生的學習強調的是自主學習,更應該突出教師的服務者角色。它的職責主要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在課堂中師生應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這樣學生才能消除畏懼,活躍思維,發展個性。在和諧的氣氛中,師生間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的共同體。
3.課堂教學
在以人為本的課堂上,課堂應該是每一個學生都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地方,應該有智慧火花的碰撞。每個教師在課堂的組織教學上都應有自己的特色,究竟以什么樣的形式組織教學不盡相同,也不應該有一個好差的評判標準。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不應有“一刀切”的傾向,要針對不同的老師和不同的學生有所差別地對待。只要能遵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接受,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能力的原則就行了。
(1)教師的語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質時指出:“教學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眱炐憬處煹恼Z言魅力就在于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淺出把抽象轉化為具體,把平淡轉化為神奇,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準確規范是教師語言的基本要求。在學生眼中,教師是知識、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因此,教師必須用普通話教學。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種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各種資源和條件,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最佳教學程序和教學策略,幫助達到預定目標的設計策劃活動。它是將教學各要素有序地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
上好一節課離不開教學設計,因為在課前教師需要鉆研教材,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安排一節課的教學進度,做到心中有數。但是教學設計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限制了教師的課堂發揮,按部就班,使課堂顯得呆板、缺乏生機,總是按一個固定的模式進行。
(3)教學評價
課堂評價也是構建和諧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合理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教學效率。當今,先進的工作者推出了新的教學方法——“表揚就是最大的鼓勵”。課堂上講求以激勵為主,教學評價完全是為了增強學生信心,課堂上很少見到老師采用簡單的否定性評價,更多的是對學生的表揚和贊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地順情說好話,對學生的錯誤也贊譽有加置之不理就肯定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呼喚真正的評價,真實的評價應該向學生強調真實的信息。真實的評價要求教師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給予實事求是的分析;需要關注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真實的評價并不隱瞞學生的錯誤與缺點,在對學生欣賞的同時一分為二地評價,該肯定的肯定,該引導的就要引導。評價應該堅持以鼓勵為主但并不回避錯誤,而是講究批評的藝術,不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信心。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張東嬌.教育溝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邵宗杰,裴文敏,盧真金.教育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4]中國教育報.2006.
[5]李鎮西.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6]魏書生.教育改革與素質教育.沈陽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