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影

作為全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之一,和其他很多地區傳統工業基地必須承受的“轉型”壓力一樣,工業振興“二次創業”、升級打造“產業高地”成為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近年來的重大課題。 產量“膨脹”,產業“補鏈”,項目拉動、機制創新,推動資源向工業集中,政策向工業傾斜,僅僅幾年,這個老工業基地便“舊貌”換“新顏”,基本改變了單靠中鋁貴州企業“一枝獨秀”作支撐的局面,人均生產總值一直穩居全省第一名,被譽為“貴陽的浦東新區”。
白云區升級打造“產業高地”,是貴州近年來實施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自2010年10月26日貴州省在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上響亮提出“工業強省”戰略以來,貴州省一直奮力調整轉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在2011年底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果敢地提出“穩中求進、提速轉型”的總基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定不移地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
貴州工業發端于清光緒年間,標志物僅是體小量微的一家鐵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建成航空、航天、電子三大軍工基地,初步勾勒出貴州現代工業的線條。但總體觀之,工業不成體系,不上規模。即便在高歌猛進的改革開放年代,工業發展的遲滯局面依然令人心憂。
工業不強,是貴州不富的重要原因。貴州奔富,要從做強工業起步。但現實告訴我們,“有工”并不能與“富”畫上等號,關鍵在于搞什么樣的工業,怎樣搞工業。
在啟動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之際,貴州省委、省政府旗幟鮮明地指出,要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攻方向,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重要支撐,加快實現工業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工業產品從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配套加工轉變、工業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轉變。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增強電力、煤炭、煙酒、裝備制造等產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切實提高建材、化工、冶金、有色、林產品等產業的競爭力。積極謀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節能環保、信息、新能源、軟件和服務外包等產業。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核心是做大產業規模、做長產業鏈、做強產業群,變資源比較優勢為市場競爭優勢。近年來,圍繞這一新型工業化發展理念,各地方、各部門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實踐探索。
貴陽實施“千億產業百億企業”計劃,讓六大產業長成“巨人”。打造裝備制造、磷煤化工、現代藥業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讓貴陽工業跨入“千億元時代”。
遵義在工業園區建設中,邊思、邊議、邊謀、邊干,從看一看、試一試,闖一闖,到大張旗鼓、全力以赴,高標準、高起點地干,路子越來越清晰,越走越寬闊。
畢節“亮劍”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新型產業并舉,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2010年底,貴州省政府與國家工信部簽署《加快貴州工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后,省經濟和信息化委2011年爭取到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專項資金7.28億元,在促進國家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要做好“減法”,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和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項目。
為了保持新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貴陽工業園區一年婉拒了總投資額達300億元以上的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投資項目,對不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企業堅決說"不"。畢節市8個縣區,有5個工業園秉持"吃干榨盡"理念,發展煤化工、磷化工、建材工業循環經濟。黔西南州興義市科學制訂《輕工業產業發展規劃》、《沿鐵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等規劃,統籌區域布局,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初步探索出一條“經濟增長、資源集約、生態和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工業帶動農業,以城市帶動農村,是工業強省戰略中的又一核心篇章。經濟快速發展,強了農村,富了農民。大企業進駐,鄉村變城鎮,大項目落地,農民變工人。兩年前連城郊結合部都算不上的畢節市小壩鎮,隨著貴州力帆時駿振興集團公司進駐,現已成為規劃藍圖上的重要城市節點,近2000小壩人由此實現了“村民變市民”的華麗轉身。
伴隨著大規模的招商引資,大量的“引進來”、“走出去”,曾經相對封閉保守的貴州人開始“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貴州的發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與全國乃至世界緊密相連。聯央企、通港澳,大規模、高密度走出去,找項目、交朋友、聚人氣、強動力。特別是近年來舉全省之力,成功舉辦了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投資洽談會等重大活動,盡展黔山芳菲,把全國乃至世界目光引向貴州,為區域發展蓄勢積能。
2012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貴州工業投資結構在不斷優化,投資總額達1176.4億元,輕、重工業投資比例由去年底的6∶94調整為14∶86,輕工業增速比重工業高7.2個百分點。這樣的數據,彰顯了貴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決心。
“工業強省”實施僅兩年,一個“升級”的全新貴州正呼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