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梅
摘要:全媒體時代國內電臺廣播頻率得到充分開發。本文從城市電臺新聞廣播所處的環境背景出發,探討現有條件下辦好新聞廣播需要著眼于對新聞廣播人的人性關懷,注重策劃并充分利用優質節目資源,發揮好城市廣播的服務、引導功用,從而切實擴大城市新聞廣播的生存發展空間。
關鍵詞:城市新聞廣播服務 引導
現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正在通過融合為人們開啟一個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各類傳播媒介不斷推陳出新,為貼近各類受眾不同需求,提供超越過去的動態漸進細分服務,以實現最佳傳播效果,即與受眾建立最有效的溝通。在全媒體背景之下,對城市電臺新聞廣播而言,面臨更大挑戰,也迎來更多機遇,及時把握科技進步,不斷實現理念更新相當關鍵。
20多年前,幾乎各地廣播都只有青一色的一家電臺,那就是人民廣播電臺。人民廣播電臺里設置有經濟節目、音樂節目,當這些節目成長壯大獨立出去成了“經濟廣播”、“音樂廣播”等之后,“電臺做什么?”這成了一個問題。
誠然,作為新聞宣傳陣地的主戰場,電臺做新聞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從筆者調查的各地38家新聞廣播看,北京、安徽、吉林、廣西、四川、江蘇、東莞、青島、寧波、石家莊等原人民廣播電臺的頻率有不少以新聞綜合廣播來命名,還有的加上了“資訊”字樣。
從總體收聽情況看,除了廣西新聞廣播(新聞910)、四川新聞廣播等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欄目框架為范本、以新聞為主打內容外,其他眾多新聞廣播未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實。在新聞廣播之名下,各類型節目網羅其中,包括生活服務類、音樂類、娛樂類及經濟類等,各類醫療咨詢節目自然成了新聞廣播暫時的無法割舍之愛。
筆者以為,純粹的新聞廣播定位并不完全適合地方電臺,地方電臺不論是在觸角布設,還是人脈資源等都是無法與中央電臺比擬的。就新聞節目而言,中央電臺還是有壟斷優勢的。特別是在遇到重、特大國際國內事件(如汶川地震、日本核泄漏、神九飛天等),許多電臺都不約而同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或者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
那么,地方新聞廣播該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做大做強?筆者以為在保質保量完成宣傳任務的前提之下,不妨將“新聞廣播”做成貼近當地大眾生活及心靈的真正的“人民電臺”,切實與受眾建立有效溝通。
新聞廣播作為各地電臺的第一頻率,承擔著溝通當地政府與百姓的重任。“1936年,馬歇爾相信,廣播比起當時它所僅僅承擔的大眾、商業、娛樂媒體的角色來,能夠發揮大得多的作用。一個聽眾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質量更高的文化食糧。”①溝通是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過程。所以,高質量的信息分享、高質量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是新聞廣播應該追求的目標。
一、明確城市新聞廣播的總體定位
1.立足服務于本地市民的新聞廣播
城市新聞廣播在注重本地新聞、多角度全方位報道解讀的同時,不可死板地固守地方視角,形成受眾對平臺過于狹隘的認知,而須適當關注國際、國內重要新聞事件。原則上根據事件重要性、典型性等具體情況適度、靈活掌握。
2.在整半點等固定時段滾動播出新聞資訊
整半點或者其他固定時段滾動播出新聞資訊現已成為新聞廣播的重要標志。濟南電臺新聞廣播《整點新聞》、北京電臺新聞廣播《整點快報》、成都電臺新聞廣播《998快訊》、昆明電臺新聞廣播《新聞1008》、哈爾濱電臺新聞廣播《新聞進行時》等五分鐘左右新聞小欄目的設置為最新資訊提供了及時出口,保證了新聞信息的時效性。
3.其他類型欄目的有益補充
在做好新聞欄目的前提下,各地新聞廣播適當設置其他類型欄目與新聞節目報道形成補充。比如教育節目、體育節目,在高考期間,上海電臺新聞廣播《990成長熱線》、合肥電臺新聞廣播《教育在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重點打造精品名優欄目,突出其服務性
服務性是地方新聞廣播的第一要務。2012年6月12日,臺灣遭受暴雨侵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作為國家電臺新聞廣播給予適度報道,而作為臺灣當地媒體只“適度”報道對臺灣民眾顯然是不夠的。臺灣中廣新聞網打破欄目區隔全天大時段報道相關消息,比如停班停課通知、道路淹水、交通混亂狀況等,對于臺灣地區居民來說這些都是眼前急需的最重要新聞。臺灣的此次災情,當地受眾需要從媒體報道中了解更多信息,感受到服務,從而獲得行動指導及心靈撫慰。
1.新聞廣播應做好計劃,增加策劃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要辦好地方新聞廣播,做好特色服務就需要提前制訂計劃,明確報道重點及報道方向。
2012年5月7日,福州人民廣播電臺944新聞廣播全新改版,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項工作就是要求各檔欄目監制人對旗下節目提前做出計劃安排。如:2012年5月18日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為福州市民提供貼心的參觀指南;提前預告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的上線單元為方便市民提前準備,適時參與節目;2012年6月1日推出國家頒布“限塑令”四周年特別節目等。以上選題正是服務于市民的典型內容,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對市民生活具有幫助及指導作用。
通常這樣的節目形成需要經歷以下過程:醞釀、設計、資料搜集、提前采訪、預約嘉賓、稿件準備等幾個過程,它們的常態化運轉將為城市新聞廣播增色,這也是廣播的活力源泉。
2.做大做強品牌欄目
廣播尤其是地方城市廣播目前不論是人員配備還是財力擁有,相較起電視等其他媒體都明顯不足,不可能每檔節目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從全局考慮,制作幾檔品牌欄目是現實選擇。
目前大多城市新聞廣播都著力打造早晚交通高峰時段欄目,此外,常年有政府職能部門領導上線與受眾直接交流互動的政風行風節目也是重點欄目,濟南、上海、烏魯木齊、天津、北京、成都、昆明、青島等城市新聞廣播都開設了此類節目。
3.給品牌欄目一定的張弛空間
為把新聞廣播做得純粹,或者是為把新聞廣播品牌欄目做到幾近完美,曾經出現過對主持人要求極為嚴苛的現象,目前該現象也還少量存在,即編輯大致按照常規安排好節目內容,主持人要在整半點掐準時間完成稿件內容。這意味著一方面主持人發揮的空間相當有限,另一方面主持人在與受眾分享新聞信息的過程中還需特別留意節目的剩余時間以調整語速或者增減語言。有時候,時間上沒有掐準會出現主持人話語或者宣傳片花被廣告、報時粗暴打斷的現象,破壞了受眾聽覺上的美感及節目上的完整性。
對此,不少城市新聞廣播已經積極在嘗試一些做法為王牌節目留出張弛空間。如,新聞廣播打破不播放流行歌曲的習慣,在每個時段節目中留出一兩分鐘時間播放流行歌曲。廣西電臺新聞廣播2012年6月29日上午9時13分節目中,在迎來一刻鐘新聞內容之前,播放了張學友的歌曲《一天一點愛戀》,讓聽眾放松片刻。此外,較為成熟的城市新聞廣播大多制作出長短不一的頻率片花、欄目片花、公益廣告、頻道形象歌等以便滿足不同時長節目剩余時間的插播。
三、有效運用優質節目資源,突出其引導性
1.品牌欄目的重播
對于電臺形象而言,追求節目的品質更甚于追求數量。目前各城市新聞廣播都比較重視品牌欄目的重播。如濟南電臺新聞廣播《政務監督熱線》、天津電臺新聞廣播《公仆走進直播室》、青島電臺新聞廣播《行風在線》節目都安排了重播。合肥電臺新聞廣播《合肥新聞》在首播之后立刻安排了重播,中央電視臺《第一時間》首播7點,重播是緊隨其后的8點。
廣播受眾通常不可能連續兩小時收聽節目,但有時即便是兩小時連續收聽品牌欄目也不嫌煩,因為好節目值得多聽。新聞欄目在上下時段直接重播,還可避免新聞時效性上的損失,也保證了高投入的節目產生更高收聽效益。優質節目資源理應盡可能發揮其積極的社會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其正面引導功能也相應增強了。
2.制作小巧宣傳片花
優質節目資源涵蓋了“編導好創意、記者好新聞、主持好節目”等內容,廣播節目稍縱即逝的媒體特點是可以通過將“好創意、好新聞、好節目”制作成小巧宣傳片花的方式來彌補的。如福州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曾經報道了福建福州、泉州、北海等八座城市擬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事件,如能對該專題報道深加工再利用,對弘揚地方文化定會產生積極作用。
這些宣傳小片花根據其來由不同可選擇在節目前或者節目后播出,科學、規范、有序地設置它們在整個頻率的播出方式,如整點、半點、一刻鐘或三刻鐘等,益處頗多:(1)更有效、更充分運用好“材料”,避免浪費資源;(2)調節節目節奏,緩解受眾聽覺疲勞;(3)適當舒緩直播主持人緊張情緒,使其對直播稿件有更充分的處理空間;(4)成為頻率標志的組成部分,增添節目亮點;(5)為廣告客戶提供可以冠名或者特約播出的空間。
當然這種碎片式的小宣傳片花前期可以是僅來源于優質節目資源,后期可以在此基礎上拓展,策劃制作出更多精美、有分量的文學、歷史、人文系列等,提升整個頻率的形象,并留存下珍貴的城市聲音檔案。這些都是激蕩心靈的聲音,對陶冶情操、宣傳真善美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效果。
十幾年來,媒體日復一日地在傳播領域豐富拓展其內涵,城市新聞廣播也在廣播發展大潮中搏擊。“盡管今天的廣播更加普及,但你聽到的內容與你祖父母所聽到的迥然不同。過去,廣告商把廣播作為接近受眾的最重要渠道之一,而今天他們則有更多媒體可投放。大眾傳媒始終是以營利為中心的產業。”②這是不爭的事實。于沉沉浮浮中堅守真摯的服務、真誠的引導,科學嚴謹、用心經營,相信城市新聞廣播將在不斷地努力實踐中贏得受眾的心,并進而贏得受眾對其品牌價值的認同。
注釋
①E.M.羅杰斯著殷曉蓉譯 《傳播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8月,第235頁。
②謝麗·比亞吉著 宋鐵軍譯 《媒介/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12頁。
(作者單位:福州廣電集團)
(本文編輯:劉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