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冀

如果僅僅進行“主干”的對比,奇瑞汽車的規模是廣汽集團的2倍半,在規模和研發能力上的弱勢使得廣汽具有尋求合作的渴望。
無風不起浪,廣汽與奇瑞合作的事宜最近在網上已被爆炒,隨著奇瑞汽車董事長、總經理尹同躍在10月25日的一個會議上承認此事,此事得以證實。
關于二者是會進行資本層面的合作,還是僅僅進行技術和研發上的合作,兩家企業并未透露。筆者現從兩家公司的賬本來看看,這也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枝強干弱的廣汽集團
“枝強干弱”這個略帶貶義的詞,是對廣汽集團最好的形容。因為該公司的主體是合資公司。
廣汽集團的控股股東是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后者及其關聯企業共持有廣汽集團58.21%的股份。廣汽集團的業務覆蓋汽車和摩托車兩大領域。其中,汽車業務包括乘用車、零部件和商用車業務。
乘用車方面,廣汽集團覆蓋的資產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兩家國內重量級的合資企業,新成立的廣汽菲亞特,以及全資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即廣汽乘用車)及子公司廣汽長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即廣汽長豐)、廣汽吉奧有限公司(即廣汽吉奧)生產。主要產品涵蓋了轎車、交叉型乘用車、SUV及MPV等乘用車全品類。
商用車方面,廣汽集團的業務單元是生產重卡的合資公司廣汽日野,以及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客車有限公司(即廣汽客車)和廣汽吉奧。產品包括輕重型卡車、牽引車、客車及皮卡等。
換言之,單就產品的覆蓋面來說,廣汽集團出品全品類的乘用車和商用車。但除了廣本和廣豐的少部分車型,其他車型的競爭力在細分市場中并不強。
對廣汽集團來說,有一點障礙是它做強和進一步做大的致命傷:自身實力太弱。這種弱,首先體現在規模上。
今年1月~6月,廣汽集團(包括自主業務板塊和合資公司)的汽車銷量為36.97萬輛,同比增長17.25%。其中乘用車銷量為35.18輛,增長15.32%;商用車銷售增長75.43%,達1.78萬輛。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額為788.16億元,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近100億元,同比增幅為14.51%。
應當說,在我國汽車市場進入微增長時代后,這個數據還是很不錯的。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能夠自主發展的業務板塊(在資本關系上做到控股或至少是能夠實際控制公司運營的那部分業務)的營業收入僅有54.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67%。
54.82億元這個看起來并不算少的數字,在廣汽集團的總收入中只占6.96%。
換言之,對外投資業務帶來的營業收入是廣汽集團的主體,這部分業務其實是該公司無法做主的。
廣汽集團主要利潤來源是投資收益,這也是該公司當初無法在A股上市的根本原因。
廣汽集團上半年的投資收益達到21.57億元,而公司凈利潤僅有14.81億元。投資收益與凈利潤的比例高達145.64%。如果不合并合資公司的報表,廣汽集團上半年將虧損高達6.76億元。
更詳細的數據顯示,1月~6月,來自廣本、廣豐等公司的投資收益為17.20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0.90億元,主要原因是由于“合營企業銷量增加帶來利潤增加;但因一合營企業車型銷售結構變化,以及加大促銷力度增加銷售費用等導致利潤減少,總體使得對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略有下降”。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去年同期進行生產線改造的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今年開工了,再加上廣豐發動機的盈利,使廣汽集團在這些聯營企業上的投資收益增加了1.31億元,達到4.26億元。這種弱,還體現在研發能力上。
筆者無意貶低廣汽管理層,因為每家公司都有按照自身情況選擇發展路徑的權力。只是作為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的汽車業,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企業應當在技術研發上下更多的功夫。說得更露骨些,花更多的錢。但從數據來看,廣汽集團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只有6515.23萬元。
筆者認為,枝強干弱的狀況能支持廣汽集團過低的實力,會使它在尋求對外合作時越來越吃虧。道理很簡單,如果合作雙方無法在同一層次上對話,那么廣汽就不可能在博弈中占據有利地位。換位思考,中國企業在進入另一個市場時,受制于當地法律的限制無法獨資設廠而不得不尋求伙伴,固然會依照合同開展合作,但在內心深處是絕不可能對一個只有錢的土財主心存敬意的。
兩倍半于廣汽的奇瑞
不少人會誤將奇瑞汽車視為一家民營企業,其實不然,它可是正宗的國企。
奇瑞汽車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 年的安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由蕪湖市財政局與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總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幾經演變后,該公司目前的主要股東是奇瑞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等,其最終實際控制人為蕪湖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與廣汽集團的情況完全不同,奇瑞汽車到現在也還沒有已經投產的合資公司,因此它的數據基本全部都是自己的,但當然有一部分并非汽車業的資產存在。
2009~2011 年,奇瑞汽車的投資收益分別為1.19 億元、21.26 億元、8億元,這一數字在今年1季度降到了0.51 億元。
如果僅僅進行“主干”的對比,奇瑞汽車的規模是廣汽集團的2倍半——其1月~6月的營業收入為137.78 億元。
對比2011同期,奇瑞汽車今年上半年少收入68.44億元。但與去年同期有一點不可比的是,在去年年底,奇瑞汽車將旗下的部分非主業子公司,包括造船、房地產、貿易類公司等剝離出去,此舉影響了它的收入,減少約55億元。但即便如此,上半年銷量的下滑也確確實實減弱了它本就不強的盈利能力,多虧損了5.79億元,凈利潤為-3.79 億元。
回顧過去三年,奇瑞汽車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07.21 億元、280.11 億元、293.61億元;對應的毛利潤分別為32.58 億元、27.36 億元、38.52 億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年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其主業的收入和毛利潤不減反增。這說明其單車盈利能力是在增強的。
今年1月~3月,奇瑞汽車的主營業務收入為73.39億元,毛利潤率是10.02%,也差不多是廣汽集團主體的2倍半。
當然,“兩倍半”的推論是把雙方的自營業務放在一起比較后得出的,并不嚴謹。至少這種比較對廣汽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對外投資亦是企業經營策略,不能簡單地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