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鈞

有業(yè)內人士告誡,不妨選擇放下沖量包袱冷靜思考,其實對于任何車企來說,目標能否完成并不是頭等大事,當前,誰對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調整對頭,誰對來年形勢有正確判斷,才是最為重要的。
有人歡喜有人憂
乘用車市場銷量前三強企業(yè)中,上海通用前三季度銷量同比增長10.2%至102.05 萬輛,是前三季度乘用車市場中唯一銷量超過百萬輛的企業(yè)。其前三季度實際銷量已完成其年度目標的78.5%,完成今年產銷目標應不在話下。
南北大眾中,一汽大眾今年銷量發(fā)力,九個月中有五個月銷量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榜首,前三季度完成其年度目標的81.1%,也是惟一一完成率超八成的企業(yè);東風乘用車前三季度完成其年度目標的80%;長安福特馬自達前三季度完成年度目標的77.1%;從完成率來看,以上四家企業(yè)已基本不用對完成年終目標過于發(fā)愁。
上海大眾和北京現(xiàn)代, 雖然完成率分別為74.2%、74.5%;基本踩在75% 完成率的線上。四大自主品牌中,吉利和長城市場銷量表現(xiàn)均不錯。長城汽車前三季度銷量(包括皮卡)完成率為70.5%,雖然低于75%,但其銷量實現(xiàn)27.7% 的快速增長。吉利銷量同比增長10.4%,完成率為72.5%。對于以上四家“潛力車企”,今年已經沒有什么推新車的任務,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年底最后搏一把。
近期受釣魚島爭端影響,日企紛紛被迫削減產量。本田、日產和豐田的銷量降幅都超過三分之一,前三季度一汽豐田完成率為68.2%,東風本田完成率為65.6%。東風日產完成率為63.5%。廣汽本田完成率為61.7%,站到了60%~70%完成率的區(qū)間,目標基本難達成,放棄又有不甘。而廣汽豐田、一汽馬自達完成率均低于60%,面對著可怕的現(xiàn)實,日系車企并未破罐子破摔,靠大幅降價來博取市場,相反,它們正開始在10 月、11 月期間回縮優(yōu)惠。
根據前三季度銷量目標完成率的排名,北京奔馳前三季度銷量僅實現(xiàn)6.01萬輛,與其全年的12 萬輛目標差距明顯,完成難度較大。比亞迪和奇瑞汽車銷量完成率相對較低。比亞迪前三季度銷量同比下滑6.9%,占其全年銷量目標的64.7%;奇瑞僅完成其全年目標(內部目標)的56.0%。其原因或與這兩企業(yè)均處于調整期“做減法”有關,完成今年產銷目標基本無望。
列強競相搶地盤
從1~9 月乘用車累計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情況看,日系下降0.8 個百分點。從市場格局看,日系車丟失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其競爭對手以最快的速度搶占,歐美韓系汽車品牌在9 月中普遍在華報出優(yōu)異業(yè)績,連自主品牌亦從中獲益。
9 月寶馬品牌在華銷量達到27000輛左右,同比大幅提升約55%。奧迪,9 月份銷量也同比增長20%,銷量達到了35512 輛。而奔馳品牌9 月在中國市場銷量為16806 輛,同比增長10.0%。大眾乘用車在中國9 月銷量約為20 萬輛,同比增長約25%;前3 季度累計銷量為152萬輛,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7.2%。前三季度韓系車表現(xiàn)可圈可點。北京現(xiàn)代前三季度銷量累計59.61 萬輛,年度任務80 萬輛,穩(wěn)穩(wěn)完成了75% 的銷售。同樣東風悅達起亞盡管前三季度完成69% 的指標,但K3 的上市頗受消費者期待。K3 加盟后,加上第四季度沖量,東風悅達起亞48 萬輛產銷任務完全有望完成。
另外, 法系陣營表現(xiàn)搶眼, 成為9 月市場份額增幅最快的一個版塊。神龍公司9 月份實現(xiàn)銷售42728 輛,刷新單月銷量歷史紀錄,同比增長9.17%,環(huán)比增長竟然高達32%;市占率預計達3.88%,比8 月份提升0.74 個百分點。
今年1~9 月神龍汽車累計實現(xiàn)31 萬多輛,同比增長7.14%。
日系的退潮為自主品牌帶來了轉機。
9 月自主品牌銷售創(chuàng)造了前9 月以來第二高。且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在品牌銷量前十的排名中,增加了3 個自主品牌。9 月日系車銷量全面下滑,長城汽車在SUV 市場贏得了更大翻盤機會。9 月哈弗H6 憑借單月15068 輛的銷量成績,第一次讓長城以單款車型的面貌榮登SUV 銷量第一的位置。同樣“驚人”的還有吉利帝豪。
最后決戰(zhàn)在年末
市場人士認為,最后兩個月作為決戰(zhàn)關鍵期,許多主流車企收回原來促銷政策靜觀其變,把沖量戰(zhàn)略放在了12 月。
年底沖量已經是個常態(tài),中國消費者對于這個詞的熟悉程度已經不用再過多解釋。只是今年各方的沖量心態(tài)已經大大不同。
德美系車求沖量,圖的是給未知的明年打好一個基礎。畢竟,誰能保證,過了年,車市就一定好起來呢?
自主品牌求沖量,為的是生存。它們的溢價能力遠不如合資車企強大。要想在年底完成初期目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趁日系車還未恢復元氣之時,加緊搶奪市場份額。出于這樣的目標前提,自主品牌的營銷多會集中在豐富的活動及展會上。
日系車更要求沖量,它不僅僅是為達成目標的顏面或是利潤的營收,它們幾乎已是背水一戰(zhàn)。日系車要保住現(xiàn)有中國市場地盤需要盡可能地沖量;日系車要重新穩(wěn)固中國車市的地位就必須要沖量。相信日系車企目前的價格回縮也只是一時之舉,畢竟在面對緊迫的最后兩個月里,它們時刻不能放松,頗有深意地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日系品牌車企都調低了銷量目標,同時降低了經銷商的銷量任務。東風標致從原計劃的24 萬輛下調至23 萬輛。東風日產也悄悄下調銷售目標,但暫時未有明確的下調幅度。
馬自達中國宣布,全年銷售目標從27萬輛下調至25 萬輛。
但已有業(yè)內人士告誡,不妨選擇放下沖量包袱冷靜思考,其實對于任何車企來說,目標能否完成并不是頭等大事,誰能笑到最后更不重要;當前,誰對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調整對頭,誰對來年形勢有正確判斷,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