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寅征
“預算13萬,能買什么車?”為了應對目前最為火爆的細分市場,除了汽車廠商,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行動了。
自從2009年國內啟動了針對1.6升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的優惠政策,這一細分市場一直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降低排放、提升動力,汽車廠商試圖在原本矛盾的關系中找到平衡。
盡管在國外小排量渦輪增壓器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并且出現了采用1.2 升渦輪增壓發動機驅動的帕薩特,但中國用戶更關心的是這些技術是否夠便宜、夠耐用。
現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渦輪增壓器已經不再陌生,不過具體都有哪些品牌非業內人士就很難說清了。面對目前全球增速最快的汽車市場,霍尼韋爾正在加速對中國的布局。不過擺在眼前的不僅是強勁的競爭對手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還要扭轉之前人們的誤區和充斥市場的仿冒產品。
登陸中國市場
2012年9月,作為菲亞特重新登陸中國市場的首款車型,菲翔在上海世博園意大利館正式上市。不僅10.88 萬元~ 15.88 萬元的上市價格使其落入目前競爭十分激烈的家轎市場,在首發的6款車型中,全系標配來自霍尼韋爾的渦輪增壓器技術更是被稱為“秘密武器”。
在大眾等德國汽車廠商仍然采用渦輪增壓與自然吸氣版本車型共存的情況下,是什么原因讓菲亞特對這一技術充滿信心?
在菲翔上市前的2012 北京車展期間,霍尼韋爾與菲亞特同期發布了第二代汽油渦輪增壓技術,不僅可以最大改善20% 的燃油經濟性,與前代產品相比尺寸減小了30%,為了以后發制人的方式超越競爭對手,霍尼韋爾在菲翔上市前專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5 年后,中國的渦輪增壓器市場規模將由現在的400 萬臺增長到800 萬臺。”霍尼韋爾交通系統集團中國及印度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戴鵬杰對中國渦輪增壓器技術的推廣前景十分看好,通過調查他發現,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終端客戶中,中國消費者對省油車型的興趣最大,不過前提是必須在三年內收回購買成本。
和發動機一樣的壽命
盡管年輕化已經成為了國內汽車消費者的主要趨勢,但“渦輪增壓器發動機不耐用、保養成本高和更換費用昂貴”一直讓很多用戶對這一技術持保留態度。對此,霍尼韋爾渦輪增壓技術部中國區工程技術總監顧茸蕾表示,在研發過程中工程師就參照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達到卡車160 萬公里、轎車30 萬公里的水平。
有關使用中的保養成本,顧茸蕾認為市場上普遍存在著誤區“國外為了提高能源經濟性,會使用低粘度的潤滑油,而國內并沒有這么極端,實際上相對來說更加安全”。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夠在不改變原有使用習慣的前提下享受到這些技術帶來的便利,而這也是顧茸蕾希望達到的目標,“我們并不是直接將一些新技術直接移植到中國市場,而是首先對中國的路況、潤滑油的質量和用戶保養習慣等綜合考慮,對其中一部分進行改進,讓它更適合于中國的道路狀況,對于最終用戶,正常保養就應該沒有問題。”
聯手自主品牌
“在最近一年的測試中,搭載采用渦輪增壓技術發動機的自主品牌車型正在日益增多。”據一位零部件供應商負責發動機測試的人員介紹,在他所進行的測試當中,渦輪增壓技術正在逐漸出現在自主品牌車型當中,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霍尼韋爾。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渦輪增壓器技術一直是德國汽車品牌的專長,在保時捷等企業已經開始玩起雙渦輪甚至三渦輪技術時,其他品牌也開始隨后跟上。
當菲翔與其他合資車型在市場上競爭的同時,霍尼韋爾也不可避免的與其他渦輪增壓器供應商形成了正面交鋒。
最早于1994 年進入中國時在上海設立工廠后,又在武漢建成了生產汽油渦輪增壓器產品的工廠,預計將于2013 年實現量產。除了搭載在菲翔上的汽油渦輪增壓器之外,霍尼韋爾還發布了應用在長城哈弗SUV 上的柴油渦輪增壓器。
此外在印度,霍尼韋爾提供的渦輪增壓器從0.8 升的TATA 覆蓋到100 升的CAT 礦用卡車,本土化和性價比成為了其搶奪市場份額的優勢。
在與自主品牌的合作中,顧茸蕾發現,5 年來自主品牌對待渦輪增壓器的認識有了明顯的變化,“5 年前,當我向自主品牌的客戶介紹時,他們對這些技術一無所知,現在不僅有政府對整車廠的支持,在投入研發、培養人才的同時,自主品牌開始意識到質量的重要性,在與我們合作的客戶當中,還沒有出現‘只要價格低,質量差一點無所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