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勇 王一敬
梁興坐在夜色里,抱著頭。
“要不要重操舊業?”一個念頭,在他腦海翻滾。
刑滿釋放,他走出監獄,“我要好好過日子”。
可一入社會,他覺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無親可投、無處可住、無業可就。
“社會不要我了。”梁興的心很涼。
電話響了。
“我是中途之家工作人員。”
“中途之家?”梁興摸不著頭腦。
“中途之家就是江津區司法局建立的專門為刑釋解教人員提供心理咨詢、技能培訓和就業幫助的場所。”
梁興的心一下暖了。
暖心的不僅僅是梁興。在江津,眾多像梁興這樣的弱勢困難群眾,都感受到了來自區委、區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溫暖。
“五心教育”
7月26日,夜已深。
倚在桌前,敖天才毫無睡意,他正在和區委“五心教育”活動辦的同志一起研究制訂落實開展“五心教育”活動的具體方案。
上午的場景還在他腦際翻騰——在會議室里,區委書記陶長海宣布:“五心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臺下,掌聲如雷。
會前,陶長海找到分管黨務的區委副書記周德勛和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敖天才:“這次‘五心教育活動的主要對象是干部,由你們倆具體負責;德勛當組長,負責統籌,天才當辦公室主任,負責落實,使活動達到提精神、強素質、正風氣、塑形象的成效。”
“行。”周德勛、敖天才斬釘截鐵地說。
一個月前,重慶市第四次黨代會一閉幕,江津區就召開了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確定了“一五七六”新發展思路。
“藍圖能否變成現實,關鍵在于干部隊伍。”陶長海說。
于是,周德勛、敖天才接到任務:進一步摸清隊伍情況。
一份份調查問卷,隨即下發到群眾手中。
13%的群眾認為黨員干部脫離群眾,密切聯系服務群眾少;35%的群眾認為辦事程序復雜,存在拖拉疲沓現象;近10%的群眾批評黨員干部吃拿卡要……看著一個個數據,陶長海緊緊地皺起眉。
一周后,區委召開常委會,決定集中三個月的時間,在全區黨員干部中開展以“忠心對黨、真心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權、用心干事”為主要內容的“五心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開展‘五心教育活動,是區委立足新形勢、推動新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陶長海說,強調忠心對黨,就是要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信仰滑坡、信念動搖、黨性淡化等突出問題,促進黨員干部堅定政治信仰不動搖,忠貞不渝聽黨話,一心一意跟黨走;強調真心為民,就是要著力解決黨員干部對誰負責、為誰服務、怎樣服務的問題,切實扭轉群眾觀念淡化、黨群干群關系弱化的趨勢;強調清心律己,就是要著力解決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不強,執行廉潔自律的規定不嚴甚至違法違紀等突出問題,打造一支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強調公心用權,就是要著力解決“慎權、慎獨”的問題,切實做到公開辦事、公平待事、公正處事;強調用心干事,就是要著力解決黨員干部對工作不上心等突出問題,切實做到實干、苦干、敢于干、創新干。
“一定要把活動抓實。”啟動大會召開之后,區領導紛紛到自己聯系的部門和鎮街召開動員會議,層層動員,作出部署——“五心教育”活動庚即展開。
7月下旬,為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周德勛和敖天才一起商量后決定:推出身邊的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讓黨員干部進行自查自省。
十大先進典型宣講活動首先鋪展開來,由層層遴選的10名身邊榜樣組成宣講事跡報告團,走進機關、走進鎮街、走進企業、走進學校……
“以前那些先進,離我們很遠,這次宣講的先進,就是我們身邊的人,讓我們一下看到了差距。”幾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廖貴欽說。
接著,區內外的十大違紀案例編印成冊,印發各個單位,要求干部們對照這些不注意干部形象、不作為亂作為、吃拿卡要等典型案例一一開展自查,并提出整改提高方案。
“解剖身邊的違紀案例,聽得我們心驚膽戰。”廖貴欽說。
“一正一反,讓我們油然而生自省之心。”李市鎮黨委書記鄭軍燕說。
三管齊下抓作風
8月1日,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
王孝平一看時間,16點過了。
“快下班了。”王孝平懈怠下來。一點鼠標,他登上“開心農場”。
此時,一個群眾走進大廳。逛了一圈,出去了。
半小時后,王孝平接到“五心教育”活動辦公室的通知:上班玩游戲,等待處理。
“那個群眾竟是督查組隊員裝扮的。”王孝平驚呆了。
有的黨員干部,以為“五心教育”就是走走過場,所以照樣我行我素。
“為了抓實活動,我們成立了督查組,進行暗訪查處。”敖天才說。
一查,數名干部被處理。
“再也不敢開小差了。”王孝平說。
站在大西門社區公示牌前,陳德琴滿臉通紅。
她的“先鋒指數”,從0.95降到了0.83。
“拿不出15000元,我們就把修好的下水道給挖了。”施工方咄咄逼人。
“你挖呀!”業主們毫不退讓。
小組長陳德琴出面調解,可施工方毫不讓步。
“不管了!”陳德琴一生氣,轉身走了。
業主們對調解非常不滿,月底打分時就把陳德琴的分數降了。
“為了抓實活動,我們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通過群眾評、支部評、領導評三級評議,來考核黨員干部的先進性。”敖天才說。
“工作沒干好,群眾、黨員、領導就會給你提出來。”陳德琴說。
隨后,陳德琴被領導約談。
約談后的第二天,陳德琴協調區法院把法庭“搬到”社區——判決業主集體支付4000元給施工方。
業主們很滿意,陳德琴的“先鋒指數”又升到0.95。
“三級評議指出的問題,黨員干部必須整改。整改不力者,將被處理。”敖天才說。
9月,12名干部被處理。
“誰也不敢懈怠了。”陳德琴感嘆。
三管齊下,江津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煥然一新。
行政審批“瘦身”干部工作提速
老史決定把公司挪個窩。“我想開始新征程。”他眼里閃著光。
可很快,他眼中的神采就黯淡了——半年過去了,手續卻只辦了一半。
“有些干部占著茅坑不拉屎。”老史鬼冒火。
老史并不知道,此時,區法制辦主任劉乃睿接到一項任務:牽頭梳理行政審批項目。
“將區規劃局、區城鄉建委等九部門召集在一起,對現有行政審批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劉乃睿說。
不理不知道,一理嚇一跳。“共有行政審批項目55項,所需要件363件,法定時限589天。”劉乃睿忍不住咋舌。
這其中,不少都是“疊加貨”。
該減的減,該并的并——最終,8項審批項目和160個要件被“腰斬”。“壓縮審批時限達342個工作日,將近一年。”劉乃睿說。
隨后,精簡方案上報區政府——區政府出臺了《江津區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實施辦法》。
“僅用了一周,剩余手續全部辦結。”老史笑了。
黨員干部工作作風轉變之后,“五心教育”開始升級。
“推行‘五心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要推動黨員干部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發展環境,推進江津加快‘雙百現代化大城市建設步伐。”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加才說。
在“五心教育”推動下,全區的工作機制創新妙招迭出。雙福新區推出服務企業的項目秘書制,區市政園林局推出街道網格化管理的“六定”機制,區行政服務中心推出便民“預約服務”機制,四面山鎮推出了創建5A景區的每旬例會、現場辦公、任務分解、重點督察、評審評議六步工作法……
“我每個季度都來這里辦事,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順利和舒心。”私企會計李梅在區地稅局大廳留言簿上留言。
9月18日,龍華鎮龍門社區。
沈澤鑫起了個大早,扒了兩口飯,就溜出了門。
“你都96歲了,去哪里嘛?”兒子追出門問。
“我想去會客站坐坐。”沈老回答。
沈老家住江邊,一下雨,路便泥濘不堪。
“想呼吁修條人行便道,一直不曉得向誰反映。”沈老很郁悶。
前段時間,沈老出去溜達,突然瞅見了會客站。
“會客站是搞啥子的?”
“沈老,您兒孫沒給你說啊?”工作人員說。
“他們怕我亂跑,很多事都不告訴我。”
“鎮里創建了四級會客平臺,在鎮里設了會客辦、村(居)設了會客站、村民小組設了會客室、農家大院設了會客點。”
“搞這些干什么?”
“溝通政策障礙,辦理群眾意見,化解矛盾糾紛……”
“我正好有個意見。”把意見說完,沈老轉身就走了,“我根本不相信他們會辦理”。
半月后,一條1.2米寬的水泥便道通到了沈老家門口。
“現在,遇到問題我就往會客站跑,他們辦事,巴適!”沈老呵呵直樂。
工作效率在提高,“五心教育”活動還在深入。
“江津要跨越發展,必須密切聯系和服務好群眾。”陶長海說,這就必須引導黨員干部創新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工作平臺。
2006年,在外打工的鄒勛,回到白沙鎮寶珠村辦了個養豬場。他養了300頭生豬,一下賺了15萬元。為擴大規模,鄒勛發動鄉親,成立了養豬專業合作社。
“2011年,合作社養豬超過了6000頭。”鄒勛數著票子,笑瞇了,卻沒想到,麻煩接踵而至。
“到處都是豬糞,臭氣熏天。”
“糞水流滿路,你管不管?”
…………
鄉親們頻頻投訴,讓鄒勛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污染問題不解決,養豬場只有關門。”
“怎么辦啊?”鄒勛急得直搓手。
區畜牧獸醫局干部來了:“我給你支個招。修沼氣池,發酵豬糞,沼氣用來做飯,沼液用來種菜。”
10月8日,寶珠村。
村民刁永利正在家做飯。廚房里,藍色火焰燃得正旺。
“這是豬糞沼氣,做飯用起來安逸得很。”刁永利咧嘴笑著。
屋外就是蔬菜大棚,白的、綠的,一派飽滿。
“這是沼液的功勞。”刁永利伸手一指。
“采用‘蔬—畜—沼種養法,不但解決了豬糞污染問題,還節約了種菜成本。”鄒勛說。
“在‘五心教育活動中,區委十分注意引導黨員干部破解發展難題、創新工作方法。”敖天才說。
今年前8月,江津全社會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及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皆位居全市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首。
“五心教育”,已成為江津蝶變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