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平
【摘要】目前,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包括少兒科普類、教學教輔類和大眾普及類出版物)中科技名詞應用的失范現象較為嚴重。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的意義,應與學術性科技出版物的應用同等重要。其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思路為:重視、掌握、應用、督查。
【關鍵詞】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科技名詞規范應用
一、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內外科技交流日趨頻繁,盡快實現科技名詞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是我國科技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緊迫任務。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指出:“統一科技名詞術語是一個國家發展科學技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之一。”“統一科技名詞術語,對科學知識的傳播,新學科的開拓,新理論的建立,國內外科技交流,學科和行業之間的溝通,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生產技術的發展,科技圖書文獻的編纂、出版和檢索,科技情報的傳遞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①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國家教育委員會、新聞出版總署曾聯合發文,就貫徹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明確提出3項要求:一是各新聞單位要通過各種媒介宣傳名詞統一的重要意義,并帶頭使用已公布的名詞;二是各編輯出版單位今后出版的有關書、刊、文獻、資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詞;三是凡已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今后編寫出版的各類教材都應遵照使用。②
同時,出版物數字化是國際出版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科技名詞術語的規范化是出版物數字化的重要基礎。為此,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將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納入出版物質量檢查和重要評獎活動之中——使用科技術語不符合規范的,每處計1個差錯。可見,國家對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是相當重視的。
二、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詞應用的失范現象
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其責任是義不容辭的。事實上,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對已公布的規范科技名詞的應用情況一般都較好。那么,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中的科技名詞是否需要規范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我國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大致有3大類型:一是少兒科普類出版物(除圖書外,報刊如《未來科學家》《少兒科技》《小愛迪生》等)。二是教學教輔類出版物(除圖書外,報刊如《中學化學》《物理教師》《小學生數學學習》《小學生數學報》等。這類出版物雖未被劃歸為“科技出版物”,但其內容涉及理科知識,故也應視為科技出版物)。三是大眾普及類出版物(除圖書外,報刊如《科學大眾》《健康指南》等)。全國這3大類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總量很大,不要說林林總總的各種圖書,僅報刊就有數百種之多(有獨立CN刊號的),涉及數、理、化、天、地、生、農、醫等諸多學科。
目前,我國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詞術語不規范的情況比較嚴重。例如,不少涉及數學學科的少兒科普出版物和教輔學習出版物仍將“單數”和“雙數”與經審定公布的規范名詞“奇數”和“偶數”混用;將不規范的“正方體”與規范詞“立方體”混用;將“質數”與規范的“素數”混用。不少大眾普及性科技出版物仍將“公里”與規范詞“千米”混用,將“公斤”與“千克”、將“維他命”與“維生素”混用,等等。
這類失范現象還包括數字書寫和標點符號書寫的失范。例如,國家標準規定,統計表中的數值必須使用阿拉伯數字,年份應使用完整的公元紀年(例如1991年,而不是91年或一九九一年)③,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界,用間隔點標示④,等等,然而不少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并未嚴格按此標準執行。
三、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詞使用失范的成因
1、對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的意義認識不到位
不少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的編輯人員認為,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因需參與國內外專家同行交流、提高出版物(主要是期刊)被二次文獻的收錄率和引用率或真正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所以其科技名詞必須規范;而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則是面向少兒讀者和大眾讀者的普通讀物,沒有必要像學術性科技出版物一樣認真嚴格。他們更多關注的是語言文字的形象、生動、有趣或通俗易懂,更多考慮的是迎合讀者口味、滿足讀者需求,而忽視了自身肩負的引導和提升讀者的責任。
2、編輯人員知識欠專精或陳舊老化
非學術類科技出版物多存在一人編輯多個學科或編輯人員知識陳舊老化的現象。一些少兒科普出版物因人員有限,常一人編審數個學科的文稿,且認為屬科普知識,多不外送專家審稿。一些出版單位則聘用退休人員為編輯,其中不少人知識已陳舊老化,多未掌握新公布的規范科技名詞,仍然按自己熟知的名詞術語編審稿件。編輯人員業務素質的欠缺使之難以發現文稿中科技名詞失范的問題。
3、文體的多樣性增加了科技名詞規范化的難度
學術類科技類出版物的文體格式比較統一固定,一般都以論述性文體為主。科普類出版物的文體則比較多樣:既有論述性文體,也有大量記敘性和描述性文體,包括故事、散文、對話、雜文甚至詩歌。文體的多樣性雖然提高了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尤其是科普出版物的可讀性,但在客觀上卻增加了其科技名詞規范化的難度。
4、一些編校人員工作缺乏科學嚴謹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四、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上述3大類型的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的意義,應與學術性科技出版物的應用同等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更為重要。這主要是因為:
1、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也應“從娃娃抓起”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科技的明天,要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無疑也必須“從娃娃抓起”。所以,對于非學術類科技出版物,特別是少兒科普類和教輔學習類出版物科技名詞術語的規范應用問題,同樣應引起出版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而絕不可掉以輕心。
2、出版物應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
原國家科委等聯合發文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凡已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今后編寫出版的各類教材都應遵照使用”。少兒科普類和教輔學習類出版物的讀者主要是少年兒童。這些讀物都是“準教材”。教學類出版物也相當于教師的教材參考書,是教師的“教師”。如果這些出版物不能規范應用科技名詞術語,就會誤人子弟,特別在當今升學考試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甚至會毀人前途、誤人終生。
大眾普及類科技出版物雖其讀者對象多為成人,但成人既是某一領域的建設者,也是監護和輔導孩子學習成長的家長。他們對科技名詞的掌握是否規范同樣會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少兒對規范化名詞的掌握。
五、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基本思路
1、思想認識上要高度重視科技名詞的規范應用,并形成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編輯作風
編輯人員要時刻繃緊“規范化”這根弦,切實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引導、教育和提升廣大讀者尤其是少兒讀者的責任,認識到自身在我國科技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使命。同時,工作中必須嚴格要求、高度負責,真正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編文章”。
2、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編校人員的業務素質
認真扎實把握科技名詞的規范化用法(包括通用性的和專業性的),是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基礎和關鍵。掌握的途徑主要包括積極自學和參加培訓。全國科技名詞委員會與新聞出版總署曾多次聯合主辦“規范應用科技名詞培訓班”,取得了較好效果。類似培訓班應經常舉辦,為廣大科技編輯提高業務素質提供機會。
3、正確處理科普文章文體多樣性與科技名詞規范化的關系
科普類出版物固然需要重視文體的豐富多彩和語言的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基礎之上,因為科技名詞的科學和規范是一切科技出版物的生命和靈魂。科普出版物應在確保科技名詞規范應用的基礎上,追求文章形式的豐富多彩和通俗易懂。
4、建章立制,加強管理
一是出版單位內部要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并切實執行。科技名詞的規范應用雖屬比較微觀獨立的編輯技術問題,但能否真正做到,還與出版單位平時管理的規范與否密切相關。出版單位應就科技名詞的規范應用建章立制,包括獎懲制度、審讀督查制度;要經常自查自糾,獎優罰劣,將編輯人員是否規范應用科技名詞作為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檢查監控,將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詞的規范應用,作為出版物質量評估的重要項目,從外部促進這些出版物加強科技名詞的規范化。
總之,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規范應用科技名詞的思路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重視、掌握、應用、督查。做到這些,則非學術性科技出版物科技名詞的規范化應是舉手之勞。□
參考文獻
①錢三強:《數學名詞》[S].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②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關于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1990-6-23
③國家技術監督局,《出版物數字用法的規定》,1995-12-13
④國家技術監督局,《標點符號用法》,1995-12-13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報刊總社)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