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星安
摘要: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連續保持在高水平位置運行,物價水平和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對于經濟發展和民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本文就新形勢下造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和治理對策作出分析。
關鍵詞: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成因治理對策
一、我國當前經濟增長中通貨膨脹的現狀
自我國進入21世紀后,國內物價上漲速度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通貨膨脹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2010年以后更是面臨了經濟危機的危險,國際上對通貨膨脹有一定的測算指標,即CPI,一般的情況下當CPI漲幅大于3%時經濟學上就定性為通貨膨脹,在2011年的時候我國CPI的增長幅度達到5.4%,已經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連續19個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即CPI環比實現了連續上升的勢頭,平均月上升幅度在5%以上,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水平,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也不斷攀升,平均上漲幅度在10%左右,不斷上升的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速度引起了經濟環節相關主體的連鎖反應,最終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長期均衡速度。大量數據顯示,在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尚未有效形成和成長的前提下,較高的通貨膨脹水平勢必會對宏觀經濟的運行產生不良影響。
二、造成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一)淺層原因
1、自然災害對中國國內價格產生了很大影響。自然災害首先導致的問題是糧食的減產,由此引發國內食品供應緊張,之后其他商品的物價也開始上漲,除此之外國家在2010年對水電,天然氣進行了價格的調整,使水電,天然氣的價格上漲,更加劇了通貨膨脹的程度。
2、國內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由于中國近幾年來房地產行業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房地產行業所需要的原材料價格也得到上漲,這些原材料價格上漲后導致材料成本的增加,推動了各種物價的上漲,加劇了通貨膨脹。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成本、農資成本不斷上漲,同時城鎮對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這使得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成為長期趨勢。地價,房租的上漲導致生活資料費用的提高,和產品成本的提高,工人工資的提高與商品成本的提高必然導致商品價格的上漲。
3、全球化經濟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出現,發達國家將國內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大幅度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并且拉大了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逆差,發達國家將國內價格低廉的原材料運到發展中國家進行加工與組裝,生產成成品后以高價賣給發展中國家,抬高了發展中國家商品的價格,中國自進入21世紀后大幅度引進國外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使國外企業的產品在國內高價出售,這也是導致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二)深層原因
1、國際游資的流動
2010年隨著中國經濟慢慢的復蘇回暖,人民對經濟的信心增加,中國在近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海外最大的鐵礦石購買國,世界銅消費最大的國家。隨著中國建筑行業和制造業的大幅度興起,國內出現了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推動了通貨膨脹的現象,美國2007年次貸金融危機爆發,美元出現貶值,推動了以美元為計價的商品價格上漲,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元,在大宗商品上需求旺盛,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上漲自然推動了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
2、國內貨幣流動性過剩引起
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大量的外資流入中國,由于貿易逆差的上升,人民幣面臨著巨大地升值壓力,為了避免人民幣升值速度過快,人民幣的投放被迫迅速擴張,國內貨幣量發行太多,市場流動的貨幣過多,導致人民幣貶值,購買力下降,中國資金持續的流動性過剩,推動了物價的上漲,也影響了股票,房地產等資產的貶值。
3、資產的重估推動了金融信貸的擴張,繼而放大了總需求。在新形勢下的經濟危機中銀行的金融信貸也是推動中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國內資產價格的重估使企業抵押融資風險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促進了銀行金融信貸的擴張,另一方面銀行金融信貸擴張又導致股票,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形成了資產價格上漲和銀行金融信貸擴張相互推動的局面,使中國連續幾年出現了泡沫經濟的大幅度增長,中國在近幾年居民存款量巨大,使得銀行流動資金巨大,流動資金增多加劇了銀行對房地產行業和股票的信貸,國內出現房地產投資過熱的現象,投資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理性,使得房地產行業大幅度發展,推動了原材料的總需求。
4、成本價格上漲推動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導致通脹壓力。進入21世紀后我國上游產品價格漲幅過快,高于下游產品增長速度,由于一定的原因,上游產品價格的增長速度對下游產品價格的增長影響不大,但是當上游產品價格增長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帶動下游產品的增長,形成國內產品全方位的增長,出現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過快也是導致通脹的原因,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過快,但是中國國民生產能力的增長速度并沒有達到經濟增長的速度,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受房地產和制造業飛速發展的影響和帶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經濟結構產生了更多的問題,產能過剩是最大的特點,特別是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嚴重失調,不僅沒有得到緩和,而且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都成為了通貨膨脹的動力。
三、新形勢下我國應對通貨膨脹的對策
1、優化國內貨幣市場結構。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外匯儲備日益擴大,中央銀行只能通過增加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來中和外匯儲備,解決我國的通貨膨脹,但是這種方法也要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首先要控制貨幣的供應量,貨幣的供應量要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要增加投放基礎貨幣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要控制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來控制通脹,減少實際中流通的貨幣,穩定市場商品的價格,因此,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中央銀行在2010年到2011年的兩年內進行了12次對存款準備金的上調,在2011年6月的時候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21.5%,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越多,可凍結銀行體系中的流動資金也越多,控制貨幣的供應量能夠有效地控制市場的流動性,通過國家宏觀調控手段規范金融市場,使經濟的發展走向健康化的道路,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
2、優化國內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第一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較小,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在西方國家等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這種產業結構是最合理的,因此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首先要優先發展服務業,金融行業等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刺激國內的消費,以此來帶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合理的發展,以人民的消費需要為中心進行生產,可以有效的避免產能過剩的現象,除此之外還要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過剩是目前我國面臨的重要的問題,因此要繼續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增加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眾多人口的就業問題,另外國家要加大對知識密集型的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國內產業進行自主創新,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工業的健康的發展,使國民經濟平穩發展。
3、控制投資的增長。近幾年來投資過熱是導致國內泡沫經濟出現的重要原因,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房地產行業發展過剩,商品房不能及時的銷售出去,使銀行資金不能及時的收回,影響了活動資金的使用,其次是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導致了一系列建筑建材的價格上漲,使生產成本過高,也拉動了國內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漲,另外就是由于房地產行業的不合理的發展導致我國資源的嚴重浪費,產能嚴重過剩,因此首先要控制經濟的增長速度,控制增長的速度首先要抑制房地產行業的泡沫性的增長,使經濟的發展平穩健康,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出臺了商品房的限購令,每個居民限購兩套商品房,以此來抑制房地產行業增長過快的現象,使固定資產的投資比重降低,資金能夠順利的融入到市場之中創造效益。
4、控制外匯和匯率政策,首先就是允許銀行之間進行外匯交易,建立外匯儲備基金,開展外匯資產交易,在政府發行的債券有限的情況下央行可以外匯回購實現外匯所有權轉讓給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將這些外匯在外匯市場上交易,減輕央行的外匯儲備,通過這一方法由央行和商業銀行構建人民幣匯率的完善機制,使人民幣在合理的水平上保持穩定。
5、加快國內糧食的生產和供應,糧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基本保證的物資,不管工業和經濟發展的程度如何糧食永遠是保障人民生產生活的第一道防線,保證糧食的供應是促進社會穩定的基本措施,因此首先要保證糧食生產的穩定和正常,其次要保證糧食供應的正常,在此,國家近幾年來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保證糧食的生產,國家要直接加強對農民的農業補貼,良種補貼,減免農業稅等等,做好防洪抗旱和農作物病蟲害的管理工作,對糧食生產所需要的農藥化肥等等進行相關的補貼,減輕農民生產糧食的負擔,保證糧價的穩定,開拓糧食收購渠道,保證糧食的組織和調運。
四、應對新形勢下通貨膨脹的具體措施
1、要加大農產品的供給,短缺商品是引起物價上漲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加大短缺商品的供給是治理通貨膨脹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要做到加大農產品的供給首先要提高農業的生產力,轉變落后的經濟模式,改變以往小戶型的農業生產方式,鼓勵現代農業和集體農業的生產,其次要優化農業的生產結構,要讓農林牧副漁業共同發展,提高對農村的管理。
2、在短期內提高銀行儲蓄利率,減少流動資金,通過對流動資金的控制,可以使現實生活中可使用的資金減少,可以有效避免商品因供給量減少導致的物價哄抬的現象,穩定商品的價格,但是提高儲蓄的利率只能在短期內實行,如果時間過長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使企業投資環境惡化,影響經濟的發展。
3、改變財政的支出結構,由于近幾年來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國內很多人出現了浮躁的心理,虛榮心過度放大,政府的決策過程中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地方政府興建形象工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待遇也高出正常的規格,每年的三公費用數目驚人,財政方面的費用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因此政府部門要改變財政的支出結構,減少三公消費的投入,加大對農業方面的支出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4、調整出口的結構,在傳統的商品出口中中國出口的商品以初級產品和農業產品以及礦業資源為主,這種商品的附加值過少,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利潤,不能更大程度的為中國經濟創造效益,甚至造成資源的外流和浪費,因此在穩定出口規模的同時要優化出口商品的結構,增加加工密集型商品的比重,對于一些消耗過大的商品要實施宏觀調控的政策,加大稅收力度,減少以資源浪費為代價的商品的生產,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5、加強對金融市場和經濟部門的監管。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國的經濟很容易受到別國的影響,不穩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在經濟自由化的前提下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取消不合理的金融交易,加強對經濟部門的監管,減少不穩定的經濟因素。
參考文獻:
[1]鄭華鈞.淺析通脹預期、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之間的聯系[J].經濟師.2012(3)
[2] 王辰. 切勿推倒通貨膨脹的多米諾——基于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的實證研 究[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 2010(04) .
[3]我國通貨膨脹的特征與趨勢[J].中國金融.2008(3)